北京市积极推进“四四六”模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凸显

2018-02-07 01:55刘宁
中国司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司法局服务体系实体

在司法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司法局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首都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了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四四六”、高统筹的顶层设计。在认真学习研究司法部相关部署文件、广泛借鉴其他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首都法律服务资源充足、科技人才力量汇聚、市民法律需求旺盛的实际,北京市司法局党委研究提出公共法律服务“四四六”北京模式,即“实体、网络、热线、项目”四大平台,“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四级实体平台,以及“法治宣传育民工程建设、法律服务利民、人民调解为民、矫正帮教安民、法律援助惠民、视频会见便民”六大工程,并确定了四大平台相互依托,四级实体平台智能联动,六大工程与平台之间的相互融合关系。

二是规范化、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四大平台、四级实体平台和六大工程,坚持规范先行、一体推进。印发《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标准》《12348北京法网驻场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了实体平台、网络平台、项目平台的服务内容、编制指南和日常管理,制定了《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视觉标识系统(VIS)》,塑造公共法律服务整体品牌形象。一系列涉及公共法律服务硬件和软件标准和规范的出台,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普惠制、全覆盖的服务范围。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度融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首都群众社交习惯,公共法律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在人民调解的基础上增加律师调解等矛盾化解服务,以及根据需求提供服刑人员和家属视频会见等涉及教育改造的服务,向全体市民提供无差别、普惠制的服务,切实体现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总抓手和基本职责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前不久,北京市司法局举办了以“司法行政在身边 公共法律服务伴你行”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八届司法行政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北京法律服务网(bj.12348.gov.cn)正式上线,法律服务人工智能产品现身,可以现场满足市民群众智能咨询、留言咨询的需要,并通过网络和12348热线电话的人工坐席值班律师实现了远程咨询。“北京通”APP公共法律服务版块、北京掌上12348已经同步上线,以满足不同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市司法局发布“公共法律服务伴您一生”H5,充分展示了从胎儿、未成年、成年到老年人生各个阶段,公共法律服务所能提供的法律咨询、公证服务、律师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体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对生命全周期的法律保护。

截至目前,全市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建成5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司法局服务体系实体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全国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考察宁夏司法所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构建四川省“法律七进”大数据平台的思考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