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的初步研究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2018-02-07 07:29张义唐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闲置南京理念

张义,唐林

(南京审计大学,南京211815)

1 引言

通过调研和查阅国内目前在二手教材方面的一些研究资料了解到,不包括中小学,仅国内各大高校每年约有900万左右的毕业生,每人每学期至少有2本教材可再次使用,到离校时每名学生有10本左右的闲置教材,即每年毕业季有近1亿本二手教材可回收利用。以南京审计大学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例,有73.07%的学生选择将闲置教材以废品回收或者直接丢弃的方式处理,就全国而言,该比例应当有更大的正向偏差。可见,我国高校二手教材的合理处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通过分析二手教材回收共享利用的可行性和意义,提出建立以图书馆为依托平台的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初步构想。

2 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的可行性

共享经济,也称“协同消费”,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伊利诺大学的两位社会学教授共同提出,以第三方平台为依托实现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交易对象为商品和服务的暂时使用权。他们认为,共享经济至今发展出三种类型:暂时获得某物使用权的产品服务系统类型(如租赁、借用),对旧货和废弃物再次利用的再分配市场类型(如二手货市场),共同分享或互换使用权的协同生活方式类型(如拼车、物物交换)。

共享经济实现需要三个基本要素: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众多参与者。以这三个要素为出发点,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南京审计大学具备建设旧货和废弃物再次利用的再分配市场类型,即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市场的三大条件。

2.1 丰富的二手教材资源

根据调研数据,85.18%的学生认为自己拥有较多的闲置教材,61.04%的学生认为闲置教材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毕业季是闲置教材集中处理的高峰期,南京审计大学共有在校生1.6万余名,每年约有四千名本科毕业生,至少约有3万本闲置教材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这仅仅是南京审计大学的数据,而全国有高校2千多所,闲置教材资源浪费的数量难以估量。这无疑与国家倡导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发展理念相悖,若由高校组织定期将这庞大数量的闲置二手教材以收购、捐赠等形式合理回收,共享利用,将是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这也是“共享经济”的魅力所在——不仅满足人们的传统物质需求,还能降低原材料非必须消耗以缓解人们的环保焦虑。

2.2 以图书馆为依托的网络平台

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理论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互联网+”是共享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传统的共享经济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社会信任缺失、声誉限制等障碍,而网络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数据搜集和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并实施平台监管,逐渐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为共享经济创造了条件。据了解,包括南京审计大学在内的国内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基于这一平台的二手教材信息搜寻难度大大降低,能够在供需双方之间实现闲置资源的精确配置,结合学生群体的群聚效应,使得交易费用降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价值观念契合的大学生群体

作为特点鲜明的“90后”,现今的大学生群体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先进的环保理念。“共享”的目的在于实现“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的价值理念,形成“去物质化”的消费观念。从Uber、Airbnb到国内的滴滴、ofo、摩拜都体现着现代人追求经济效益之外的朴素的环保理念,大学生群体作为先进思想的接受者,也在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问卷调查表明,有81.48%的学生购买过二手教材,63.64%的学生是基于环保考虑购买,88.89%的受访者愿意将自己的闲置教材以出售或赠送的方式进行再次利用。可见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消费观念是二手教材共享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3 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的意义

由Rachel Botsman等人在《我的就是你的:协同消费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出的“协同消费”理论,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认为“协同消费”或“共享经济”是人类进入“后所有权时代”的一个象征,消费者不再以所有权为终极目标,有人阐述为:人们需要的是使用价值,非产品本身[1]。闲置教材作为一种剩余资源,符合“共享经济”的再分配市场类型,通过回收利用,闲置教材资源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从经济发展和价值观念角度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经济发展意义

共享领域的带头人Uber进入市场后,私家汽车出行量减少近12%,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卓越的贡献,可见共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绿色GDP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根据已有调研数据,我国仅高校学生每年浪费的教材就相当于砍掉70万棵大树所造的纸,数量之巨,一旦这些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再利用,对于改善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意义深刻。

3.2 社会层面价值观念的转变

“共享”的核心是“去物质化”的消费观念,人们以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权为消费目的。闲置教材的循环和共享使用,学生“按需索取”。经过问卷调查,63.64%的学生认为新教材的使用频次较低,79.55%的学生认为部分新教材价格和使用价值不匹配。因此,二手教材的非营利性共享可以在高校学生中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观念,增强资源节约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消费者和生产者主体,对社会的深远影响自然不言而喻。同时,“互联网+”的共享理念下对社会信任要求较高,对增进社会信任也有一定的贡献。

4 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的设想和政策建议

4.1 非营利性共享的可行性

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多以营利为目,Uber就是成功地将非营利性汽车共享行为变为商业模式的典例。另有Airbnb、滴滴打车、ofo等营利性共享,他们的盈利模式大致有四种:通过构建消费者、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交易的信息平台以收取佣金;利用滞留资金获取投资收益;以新颖的服务理念占领市场获取投资;高端定制服务。不可否认,共享经济在目前看来是较完善的商业模式,利益的驱使能让共享这一行为持续更久,但随着商业的全方位渗透,已经开始背离了共享的初衷。尽管非营利性共享因缺乏市场资金支持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会在有效性上缺少竞争力,但是合理的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会使其缺陷得以克服。

4.2 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的构想

通过论述分析,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我国高校建立非营利性二手教材共享模式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综合南京审计大学的具体情况分析,本文提出的模式为:“互联网+闲置二手教材”。即以学校为主体,借助高校便于搜寻和回收闲置二手教材的优势,通过建立符合校情的闲置教材回收体系,组织进行闲置二手教材的回收和信息录入;同时,由高校图书馆主导并参与闲置教材的回收处理工作,凭借现有的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二手教材的信息发布,学生只需凭借现有的图书馆借书制度就可以实现二手教材借用。当然,非营利性的共享离不开学校行政系统对于二手教材管理维护、学生借用等方面的监管,学校应该创新监管理念,推进建立诚信体系和二手教材共享的网络信用平台。

猜你喜欢
闲置南京理念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南京不会忘记”
不做闲置主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张驰
南京、南京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