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创新水火不容

2018-02-07 16:46林鸣
中国质量监管 2018年5期
关键词:暗物质量子产品

文 林鸣

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离开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的脚步。令我们骄傲的是,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专利”,是推动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另类创新”也没有闲着,黑暗之中,一双双“邪恶”的眼睛悄悄盯上了“创新号列车”。

眼下正是春耕季节,农民兄弟盼“肥”若渴。由于受利益驱使,市场上有的投机厂商铤而走险,将包装精美、含量不足、傍名牌的假冒伪劣化肥大肆兜售到田间地头,农民兄弟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花冤枉钱买到假化肥。如把这些假冒伪劣化肥施到地里,不但不会让农民的收成增加,反而会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执法部门提出警示:这类极具欺骗性的肥料包装标识上,常常标有“纳米”、“稀土××肥料”、“进口原料”、“国际先进水平”、“黄金”、“超能”等夸张性和模糊性词语,多为不正规或不规范厂家生产的,所以,有关部门提请农民朋友特别注意:一定要到正规渠道购买切不可贪便宜和被高新名词诱惑。

城市居民也别大意:甩一甩暗物质洗发水洗出的“浓密”秀发,穿上能“修复松弛”的石墨烯内衣裤,坐在“想瘦哪里瘦哪里”的纳米按摩椅上,您是不是觉得很享受?——这可不是愚人节的整蛊,而是想象力丰富的商家为您挖的“创新坑”。近期媒体披露一份“最伪科技”蹭概念营销榜单,各种打着暗物质、石墨烯等“高科技”概念的产品纷纷上榜。这类商品的共同点,就是大打“高科技”牌,自吹功能强大,且价格不菲。听起来似乎很神奇,可“真身”却不堪一揭。以暗物质为例,科学家们求索百年,至今尚未明确暗物质是什么、以何种形式存在。然而,这些尖端科技难题却被一些作坊主轻易攻破了——您相信吗?在某购物网站,用“量子”两个字搜索,出来很多“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的结果,据这类分析仪的产品自我描述:它能检测人体的健康状况,甚至能检测出身体的农药残留情况。但专家对这类“神器”进行拆解和数据分析后发现:它们根本不是什么创新产品,甚至不能反映最简单的心跳和脉搏情况。一位销售人员说了实话,这类仪器是专门为销售保健品“发明”出来的。他还坦言,市场上的“量子保健品”、“量子茶杯”等……全都是炒作

面对乱花迷眼的“创新产品”,消费者最有效的防身秘籍是:理性分析,冷静对待。绝不被各式伪创新、伪概念所迷惑。要知道,它们只是些“语言学家”的“创作”,是些站不住脚的噱头和幌子。伪创新广告牛皮吹得越响,你越要捂紧自己的腰包。你的脚跟站得越稳,蹭概念的商家越会心虚。当然,监管部门责任重大。最关键的是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如一些产品对功效的宣传突出“包治百病”,本就有违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而一些产品“名不副实”,可谓从生产到销售推广都是违规操作,可以轻易“识破”它们。一个成熟安全的消费市场,并不需要消费者统统练成“科学达人”,而需要监管者的“火眼金睛”。再者,各类电商平台也应起到把关责任,绝不为可疑的“高科技”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宁肯“固执保守”,也不为虎作伥。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鼓励创新、倡导创新、包容创新,也要特别注意维护创新。而这个“维护”举措就是剔除虚假虚火。越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要警惕各类“伪创新”浑水摸鱼,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综合看一些市场案例,不难发现,那些不法之徒之所以“屡获成功”,正是利用消费公众对“高新科技”的好感和好奇心。所以要对这类“新生事物”要严查严审,冒尖就掐,我们的底线就是,绝不能让它们砸了“创新”的牌子。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鉴别法,就象“试纸”一样?有。

真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有益效果的行为。

而识别伪创新就简单了,用几个成语便可让它显出原形:沐猴而冠,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狐假虎威,滥竽充数。

猜你喜欢
暗物质量子产品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什么是暗物质
什么是暗物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扑朔迷离的暗物质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