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 善作善成

2018-02-07 22:18天酬
中国储运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业用地

文/天酬

改革到当下,已经到了亟需将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时段。实施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及时有效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从仓储物流业角度而言,各地普遍限制物流用地,存量用地减少和新增用地不足同时存在,导致市场“一库难求”。物流企业被迫向城市周边以至更远地区扩散,不仅使物流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服务质量,甚或导致物流基础设施亟待弥补短板之举愈发困窘,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成无期。表现在:其一,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东部地区物流设施初具规模,中西部地区依然较为分散,特别是铁路运能和内河航道受限严重;其二,大中型城市周边缺乏公共型物流园区配套保障,城市物流末端网络缺位,未有配套建设装卸作业场地;其三,基础设施连接不充分,物流园区与铁路、港口、机场、产业园区无法有效连接,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且与多式联运衔接困难。

近年来,通过政府之手推进“公转铁”,调整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货运比重,公路“车多货少”局面更为突出。公路货运市场绝大多数车辆为个体所有,一辆车就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来源。如何在不引起社会振荡前提下妥善解决退出?如何实现公路和铁路适度分工而不是硬性一转了之?如何实现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如何在运量结构调整向联运系统提升过程中均衡进行利益分配?

如斯的每一个问题,无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的配套重构,无不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前述改革推进之所以不尽人意,关键在于落实中打了折扣,落地时打了水漂。有的部门和地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声势大、花样多、办法少、行动差。迄今为止,物流业主政诸公依旧稳坐庙堂,既未听楼梯响,更不见人下来。而不少基层部门却反映,会议多、文件多、汇报多,从而导致花架子多、浮光掠影多、表面文章多,很难沉下去抓点儿实实在在的工作。

来自外部的变量、内部政商环境的改变等叠加效应,对所有企业均形成了多重灼烤。尤其致中小物流企业焦虑之根源,盖因营商环境和政策预期生变,主管部委却以不变应万变,在螺蛳壳内撞钟点卯所赐。既往的商业模式、盈利手段对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那么好用,中小物流企业痛感更加深刻。然真正远虑则在于,政策表述尽管没有改变,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似乎尚在加码,但实际感受相悖。有些方面构建“国民待遇”不仅没有突破,倒退的迹象倒是隐约可见。那些应该改革的地方浅尝辄止,对不得擅动之处倒是勇于开拓,将改革的责任等同于对中小企业机制的折腾。诸如此类的现象,着实让一些中小企业尤其物流企业彷徨无措。善作善成乃改革之标的、企业之热盼(作:此处须读去声)。迄今,令国人扼腕叹息的是,诸多应急救火之“远水”,仍在路上!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物流业用地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