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视角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8-02-07 21:25夏敬球
考试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学习数学

摘要:江苏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认为:“适合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另一种表述,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现实解释的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也是破解素质教育难题的一个切入点。小学数学的学与教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数学教学既要通过课堂调控发现学生的差异,又要通过课后辅导来解决差异。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适合的数学学习”就是要尊重学生思维的起始点,点拨学生思维的生长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从而获得不同的、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经验;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安排的数学活动也应该是围绕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升而展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把握好学生思维的深度,真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

我们所谈的“适合”,是学生的能力、水平、素质和社会角色的适合。这个“适合”要靠尝试来实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在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怎么发现差异是“适合教育”的核心问题。要真正让学生成长,就必须要让学生去尝试、去感受、去体会,实践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所长、所喜的唯一渠道,同时也要辅之以教师的引导。

数学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启迪、帮扶,要主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思维考量的切入点,适合的数学教育要把点落在关注学生的思维经验上。

(二) 在交流互動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

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起点是不一样的,但是思维起点的不同并没有影响最终的结果,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功亏一溃,要么是图画不出来,要么是方程不会解,要么是找不到关键信息,因而对学生思维起始点的关注更多的是指向学情调研,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调控、整合。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呈现三种不同的典型解法,让学生叙述其思路,让全班学生对不同的解法有一个感知,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解法是最适合的,于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师:这里有几个分率?生:2个。师:这两个分率单位1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指着线段图,这种图正确吗?生:不正确,因为它以为单位1是一样的。师:不错,说明对单位1的理解是正确的,再想一想在拿出154本书前后谁没有变?生:看不出来。师:我们已经遇到过甲或者乙不变、两数之和不变,那么还有什么情况呢?生:差不变。师:什么差不变啊?生:甲书架和乙书架的差不变。师:也就是说,拿走书的本数一样,不管是原来还是现在,甲书架和乙书架的差不变。

新的学习开始的时候,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只能凭借他们自己的思维经验去处理,因为大班额教学的限制,所以为了争取良好的效果,必备的学情调研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情调研可以帮助学生精心设计问题链,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

(三) 在操作实践建构经验中找到学生的思维生长点

数学结合是形体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面对抽象的图形直观面对,通过画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专题训练中的前两题用到的就是画图将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找到160平方厘米和210平方厘米的差,也就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得到底面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反推出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

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要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高,自然能够想到从160平方厘米的表面积入手去解决,表面积减去两个底面得到四周的长方形,由此反推出高进而求解。

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数学思维呈现的过程,画图是灵魂,解法是蕴含在其中的,同时学生会发现在图画多了之后,无非就是几种情况,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会自觉提取出来,活学活用。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正视差异的存在,从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上做足工夫,研究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听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找到认同感,这是顺应新知,拓展思维经验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夏敬球,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学习数学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