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逸事录

2018-02-07 21:30吕钊
新体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雪橇滑雪比赛

吕钊

奥运第一人

1897年4月26日,爱德华·伊根生于美国丹佛的一个贫苦农家。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在一起意外事故中离世,只留下母亲苦苦拉扯五个孩子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伊根下地劳作,协助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童年的境遇也铸就了他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

青年时期的伊根身材紧实而修长,行动敏捷而迅速,已经显露出从事体育运动的天赋,但家境让他把这类梦想深埋心底。刻苦读书的伊根先后在哈佛和耶鲁攻读法律专业,随即得到了罗兹奖学金的青睐,被选派前往牛津大学进修。不是谁都能在三所世界名校就读,如果故事就到这里,伊根也足以拥有令人艳羡的完满人生,但命运终究让他走上了体育之路。1919年,在一场美国重量级业余拳击锦标赛中,22岁的伊根拿下了冠军,并获得了翌年安特卫普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在比利时,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名校生竟然一路过关斩将,站到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为美国代表团取下一枚拳击金牌。

奥运冠军的头衔并没有令伊根失去自我。夺冠后,伊根回到牛津大学继续学业,并在读书期间保持着不间断的训练。随后,他参加了欧洲业余拳击锦标赛并一举夺魁,成为第一位赢得该项赛事的美国人。伊根的妻子佩吉在接受采访时,满脸是抑制不住的骄傲:“他是真正的世界冠军,在每个国家都是。当你谈起那些不可战胜的王者时,我的丈夫就是其中一个。”

1924年,伊根来到巴黎,继续征战奥运。这一次,他没能延续四年前的神勇,在首轮即被淘汰出局。此后,伊根从拳击的江湖中归隐,专心完成了学业。

法律学位、奥运冠军,即使故事到此为止,伊根的人生也足够辉煌。不过,勇者就是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一次偶然的经历,伊根对雪橇运动萌生了兴趣,彼时已是一名成功律师的他,再次重燃对奥运金牌的渴望。1932年,伊根与三位队友菲斯克、克利福德和奥布莱恩一同站在了普莱西德湖的冬奥会赛场上,参与了男子四人有舵雪橇比赛的角逐。最终,仅仅合练了三个礼拜的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冲过了终点线,拿到了这枚冬奥金牌。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一起并肩作战了很多年”,许多年后,妻子佩吉对他们的成功仍旧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由于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国,仅有17个国家的运动员来到美国参赛,这多少影响了比赛的水准。但是,能在短短几周的训练后就站到冬奥会最传统的雪橇项目领奖台上,伊根的运动天赋实在惊人。

冬奥会后,伊根急流勇退,继续以律师为业。二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加入美国陆军参战,最后以上校军衔退役。1967年6月,伊根病逝于纽约。23年后,美国政府为了致敬伊根的奥运贡献,出版了纪念邮票(见上图)。邮票中的伊根佩戴拳击手套,背后则是一具四人有舵雪橇。

至今,伊根仍是史上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都拿到金牌的唯一一人,他在他所有参与过的领域都是那么出类拔萃,让人不仅感慨上天的眷顾。伊根的传奇经历,也为许多在夏奥会项目难以出头的运动员指明了方向,激励他们在别的项目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尤其是大批田径运动员,身体协调性出色,平衡感也好,遇到的竞争又激烈,不妨换个项目碰碰运气。到索契冬奥会结束,已有45名参加过夏奥会的田径选手转投冬奥赛场,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

索契冬奥会上便发生过这样一幕:女子双人有舵雪橇的银牌得主,是曾在伦敦奥运会夺得女子4x100米接力金牌的美国田径选手劳琳·威廉姆斯和在北京与伦敦都闯入了女子100米栏决赛的洛洛·琼斯。在越来越多的夏奥项目选手投身冬奥会的状况下,未来会不会有人复刻伊根的神迹呢?

热带冰雪梦

滑雪项目不仅对训练场地的气候要求苛刻,装备上的耗费同样惊人。因此,在世界冰雪运动的版图中,几乎没有非洲的容身之地。事实上,在已经取得过冬奥会奖牌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非洲与南美影踪全无。如果一名非洲选手想要参加冬奥会,你一定会说他疯了。无论这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依然有像阿赤庞和博伊特这样坚守信念的战士,他们的励志故事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1974年,阿赤庞出生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当时他的父亲正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父亲带着一家人回到了祖国加纳。在加纳和尼日利亚做了几年游猎向导后,阿赤庞于千禧年搬回了英国,在伦敦附近的小镇米尔顿凯恩斯的一家室内滑雪场找到了一份售票员的工作。

上班时间之外,免费使用滑雪场的雪道滑雪是公司提供的福利,这项福利使阿赤庞爱上了滑雪运动。渐渐地,在室内人工雪道的练习不能满足他对于冬奥会的憧憬,他决定转战户外天然雪道,并且努力争取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这个决定无疑是疯狂的。加纳史上还从来没有向冬奥会派出代表团的先例,连本国奥委会都觉得阿赤庞的举动“不是加纳人应该做的事情”。但阿赤庞没有向世俗的观念屈服,而是朝着那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努力进发。

要参加冬奥会,就要达到国际滑雪联合会的积分要求。31岁的阿赤庞开始报名参加各种国际大赛。可现实很残酷,阿赤庞只要出场,就是倒数第一。直到自己的第十二场赛事,阿赤庞才在81名选手中排到了第七十四位。

比赛成绩不理想,参赛经费的缺乏也时时困扰着他。为了节省开支,以便在冬季前往意大利训练,阿赤庞不请教练、不雇司机、不聘请理疗师,默默地通过上网或者DVD反复观看一流选手的技术动作然后不断模仿,完全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必须小心自己的预算,而且还得养家糊口”。阿赤庞一年大约需要60万欧元,每到夏天的休赛期,阿赤庞都要四处奔走,与赞助商见面推销自己。预算总有缺口,不够的部分就只好打零工来挣,甚至要靠妻子的收入来补贴。德国《体育图片》杂志说,阿赤庞一个人就是整个加纳滑雪协会,而他确实也是这个自己牵头成立的协会的唯一会员。

经过不懈努力,阿赤庞终于取得了进军温哥华的资格,为自己,也为祖国加纳赢得了第一张冬奥会入场券,改写了非洲黑人选手缺席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历史。那一年,36岁的阿赤庞在高山滑雪男子回转比赛中拿到了倒数第二的“佳绩”,他说:“对于一个来自非洲的黑人运动员来说,踏上冬奧会赛道的一刻,就像人类登上月球一样重要。”虽然未能在四年后再战索契,但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加纳建起了第一座人造滑雪场。他的事迹,将在未来激励更多同胞踏足冬奥会的赛场。

阿赤庞在温哥华的惊鸿一瞥之前,肯尼亚人博伊特三战冬奥会的经历更是励志。虽然能看到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但想在终年酷热的肯尼亚找到一片能滑行的雪,未免也太天方夜谭了。博伊特原是一名中长跑选手,但在好手如云的肯尼亚根本无法出头。1996年,在一次商业赞助下,博伊特获得了前往芬兰免费培训越野滑雪的宝贵资格。两年后,博伊特出现在长野冬奥会的赛场,在男子1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不出意外地叨陪末座,比冠军整整慢了20分钟。但他顽强拼搏的精神还是感动了所有人,获得冠、亚、季军的三名选手特意要求颁奖仪式推迟,在终点线前为他完成比赛的体育精神鼓掌。

冬奥会后,博伊特原有的赞助合同到期,只能回到肯尼亚备战下一个奥运周期。肯尼亚没有雪,博伊特没有钱,他只能手持滑雪杖、脚踏轮滑鞋在国内进行所谓的“干练”,长达两年时间都没有再踏上真正的雪场。这样的条件自然无法有效提高他的竞技水平,盐湖城冬奥会,博伊特也只能是重在参与了。

幸运的是,比赛结束后,终于有媒体关注到了他的状况,相关报道也为他带来了新的赞助合约。都灵冬奥会,博伊特一口气战胜了5名对手,终于不再是最后一名。虽然与温哥华冬奥会擦肩而过,但不论多么艰难都不肯放弃奥运梦想的他,绝对配得上世人称许的目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雪橇滑雪比赛
小雪橇
冬来啦,滑雪去
做雪橇
小熊滑雪记
滑雪橇
自制的雪橇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