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群众体育被玷污

2018-02-07 22:04方正宇
新体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禁药马拉松赛兴奋剂

方正宇

新年伊始,接连传来两条与中国马拉松有关的负面新闻:一是去年全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王佳丽因服用兴奋剂被禁赛8年;二是被称为“半马女神”的业余马拉松选手李文杰,同样在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把这两条消息摆在一起看,本该是全运会冠军服药的新闻更具震撼效果。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可能会对后一条新闻更感兴趣。毕竟根据以往的认知,业余马拉松属于群众体育的范畴,理应将纯粹基于功利追求的兴奋剂拒之门外。但如今,随着在跑圈内颇有名气的李文杰被曝服药,让人们不能不正视在业余马拉松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黑幕。

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马拉松运动这两年在国内越来越火。比如在2014年,国内各地的马拉松赛总共有51场。短短两年之后,这个数字就在2016年激增至328场。也就是说,每个周末都会有多场马拉松赛在国内不同城市举行。那些最热门的赛事,报名者甚至必须通过抽签方式才能有机会参赛。

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参与体育运动,这本身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马拉松热度持续升温,带来的名利诱惑也随之增加。很多赛事为前几名设置了从几千到几万美元不等的高额奖金,这对中外选手都具有不低的吸引力。尤其对于国内的业余选手来说,如果能在这些比赛中持续取得佳绩,非但有可能获取专为国内选手提供的奖金,也有可能在提升知名度之后获得商业赞助,成为能够赚取固定收入的签约跑者。

尽管李文杰等人仍被称为“业余选手”,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已经以马拉松为业,在征战过程中的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奖金收入的高低以及在跑圈内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因此,有人动起用兴奋剂来提升成绩的歪脑筋,实在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实际上,服药并非业余马拉松的唯一污点。近年来,在国内多项马拉松赛中,都传出了有人顶替他人参赛的消息,甚至李文杰等知名选手也曾卷入替跑风波。这种在专业赛事中很难想象的情况,频频出现在业余比赛中,只能证明后者在监管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疏漏。包括在禁药检测方面,国内马拉松赛所采取的力度往往比较有限,通常覆盖不到像半程马拉松这样的非正规赛事。于是,一边是作奸犯科能够获得不菲的收入,另一边却是违规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在如此鲜明的反差面前,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李文杰”选择浑水摸鱼。

那么,如何来改变上述不利于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面呢?首当其冲的选择当然是明确规则和强化监管。针对在业余赛事中出现的各类违规行为,需要建立起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共享的信用记录,禁止那些曾有污点的选手继续出现在其他比赛中。针对替跑和使用禁药这类行为,需要组织者在赛前、赛中乃至赛后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来堵住以往的漏洞。

做到以上几点就足够了吗?恐怕未必。相比这些技术层面的调整,各方面更需要从宏观角度重新认识马拉松赛所具有的意义。近年来掀起的这股马拉松热中,存在着部分急功近利的元素。有些城市仅仅基于扩大影响或者取得政绩等方面的考虑,就在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仓促办赛,非但可能在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而且往往很难达到鼓励全民参与体育的目的。

所以,在经历了高速扩张期后,国内的很多马拉松赛现在应当进入到修炼内功的阶段。并非所有赛事都必须取得国际影响力,也不必以参赛规模、奖金高低作为衡量成败的绝对标准。对于有些城市来说,只要一项赛事能够吸引到本地爱好者的参与,进而推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就已经足够成功。也就是说,当一项赛事本身就把“全民”摆在比“名利”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时,李文杰等人能够获得的空间自然会大大减少,最终也将避免群众体育继续受到使用禁药等丑恶行径的玷污。endprint

猜你喜欢
禁药马拉松赛兴奋剂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兴奋剂的黑色幽默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