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的应用

2018-02-08 05:38王伟
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专题片创作内容

文/王伟

1.电视专题片定义界定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专题片内容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多元化。尽管其不似其他新闻所规定的时效性,但是它也遵循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存在于新闻报道和电视艺术之间的模式,其中节目内可以让作者表达自身的观点态度,使得真实性与艺术性并存。

2.媒体融合时代下电视专题片的发展现状

2.1 电视专题片整体效果与质量稍弱

经过多年的革新与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国电视专题片的主题普遍相似,节目内容枯燥。如今,人民群众所渴望的是电视专题片内容的文化性,呈现形式的效果优化性,以及人们心理动态的体现。在一段时期内,电视专题片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然而,过分的追求数量的累积反而使得节目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电视专题片的主题较少,题材思路和角度变窄,理论深度欠缺,特别是部分专题片想要呈现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没有主题的叠加镜头,表面观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实际上是自然主义,只单一的选取专题片的一种形式呈现节目内容,是电视观众所不能认可的。

2.2 电视专题片节目观赏性不足

电视专题片应该具有意识形态,然而,此类思维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以生动的、完整的叙事来表达,许多电视专题片注重创作过程的制作思路,忽略了电视专题片节目内容的整体文化艺术欣赏。尽管它有一个高层次的主题,但不重视声画质量的艺术细节呈现,所以很难接近观众,由此,节目内容与画面的呈现难以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与冲击力。

2.3 电视专题片的现实贴近度亟待提高

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发展时间不长,体制完善性稍弱,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发展规模,致使专题片经营过程中的危机理念匮乏。此外,资金投入力度小,导致部分具有特色的电视专题片创作创新理念匮乏。大部分节目主题是体现社会制度的形式。从俯视的角度,它用僵硬的语言和简单的画面与观众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与人们的生活无关,产生隔阂,因此,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被观众所接受,降低了收视率。

3.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的应用

3.1 主题确定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过程是以主题为基础的,是电视专题片的核心内容。在创作电视主题片之前,电视导演必须第一步确定专题片的主题内容,因为主题的质量体现了作品的价值。针对电视专题片而言,它可以呈现社会中发生的事实,呈现社会发展状态,培养某种思想文化精神或阐述一个故事情节。当观众通过欣赏专题片时,他们的思想和意见随着电视专题片的发展而受到影响。因此,电视导演在创作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中,必须定好合适并且正确的主题思想,这是确保电视专题片创作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3.2 画面创作

电视专题片中的画面制作是关键组成部分。注重视专题片的画面创作,确保专题片的画面创作质量与呈现效果。在电视专题片的画面创作过程中,要关注这几个方面,首先,专注于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的技术应用,要重视技术技巧,确保拍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第一,要确保作业的合理化。准确打开摄像机、握住机器、合理掌控色温,保证拍摄画面色彩合理规范。第二,有必要符合规定的原则要求。在专题片拍摄过程中,必须确保画面内容清楚,并保证拍摄画面精准有度,有一定影响力与感染力。最后,要注意专题片内容的鲜活性。电视专题片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肩负着在线内容的使命,要确保所拍摄画面的优美性,确保拍摄意境效果的呈现,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盛宴,赋予节目内容一定的生命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3 解说词撰写

解说词撰写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任务。通过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撰写,我们能够阐述专题片创作的主题和内容。普遍而言,专题片的解说词未形成固定的发展模板,这是一类散文形式。如果其内容适用于电视专题片的主题思想,便可以得到运用。然而,有两方面需要重视:一方面,首先,说明性词语要适用于专题片主题思想,内容简洁,能够起到说明性解释的作用;其次,说明性内容可以用于专题片的评价考核,让观众能够理解专题片的传达内容,规划好主要思想和材料,做好策划任务,充分发挥说明性文字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要具有一定吸引力。引人入胜的通俗评论能增强故事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发展为专题片的特征。贫乏、讨厌的评论会影响故事片的吸引力,不能在故事片中起到积极影响。

3.4 后期制作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制作是其发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题片的重要保证,体现专题片自身的呈现特点,增强专题片的感染力。注意后期制作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科学利用后期制作中的蒙太奇手法。在节目剪辑和后期创作阶段应该理解屏幕画面的有机组合,使用正确的技术,正确地配置画面,确保屏幕语言的不同含义。另外,还要通过视觉元素、镜头图像变化等方式反映专题片故事的发展脉络,按照专题片创作的主要流程,确保创作质量优化。其次,把握专题片的核心内在节奏。专题片的节奏性能够激起观众感情的跌宕起伏,并在专题片的后期制作阶段实施技术特效和图片处理,通过合理方式反映专题片的思想和文化。最后,主题思想内容深度加强,做好外在的宣传包装,展开具有文化性与艺术性的渲染。从拍摄特技、影像素材、图片、音乐、字幕等要素考虑,使电视专题片的呈现方式与内容更加丰富。

4.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的应用策略

4.1 创作理念上寻求创新,引起情感共鸣

在媒体融合时代,数字、智能和VR技术的应运而生,专题片的制作能够使观众具有身临现场的感受。然而,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和文化呈现是媒体融合时代中新媒体技术所不能媲美的。意识形态是电视专题片的主要组成因素。电视专题片题材丰富,但对于选题的抉择,必须体现节目内容与主题的本质,关注其深层意义。电视专题片比较符合大容量形式的系列,特别是系列片,能使时代发展脉络和文化得到清晰的呈现。这种文化的再次呈现是其他类型节目无法比拟的。因此,电视专题片要保证质量,需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在精神思想上创新。例如,我国的电视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脉络,全面审视当今我国社会的新思想、新发展、新策略,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可谓是一场思想的碰击,能够引起共鸣,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4.2 注重选材视角,关注百姓生活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视专题片一直以高层次、宏观的国家层面视角彰显节目主要内容与思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事实上,这是对意识形态的误解。思想中含有人民群众对国家、对社会的爱国情怀,关心民族发展的民族精神和人民的平时生活,都是挑选的主题材料。如果专题片都是大视角、大方向,脱离人民群众生活,则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专题片可以适度符合百姓日常生活的角度,关心百姓生活,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性,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体会其中的深层意义,感受节目内容中的人文情感,由此被观众所接受与认可。

4.3 加强媒体融合,提升竞争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定份额,电视专题片则需要打破传统,实施发展创新,进行媒体的融合发展。利用新媒体作为节目载体提升专题片的宣传力度。专题片的创作应该在原有固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提升审美与欣赏性,使之能够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电视专题片既可以通过自身的电视台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其他新媒体网站等媒体进行播放,吸引更多受众。此外,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其可以不被电视播放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并且专题片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循环观看。受众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随时观看视频,从而提高电视宣传片的收视率。在此基础上,在新媒体中建立网友互动模块,通过受众对其展开评论与反馈,专题片的导演组按照节目的反响情况进行改善,以期提高节目发展质量,由此增强竞争优势。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等科学技术使得受众对于新闻接收方式发生改变,使沟通从单项传播向走向双向甚至多项传播,人人都是自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环境下,无论哪个媒体都不可以单项要求受众必须接受其所传播的内容,电视依然如此,所以,电视专题片需要接受新媒体,适应新媒体,将其与新媒体相融合,汲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思想和风格,坚持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扩大自身的发展范围与发展内涵。

猜你喜欢
专题片创作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主要内容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
大型理论文献专题片《跨世纪红星》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