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02-08 19:28贾连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西医理论

赵 娜 贾连群

随着世界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医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在建国以后,我国建立中医药高等院校,改变了几千年的师承模式。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中医人才在培养方面仍然停滞不前,中医人才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因此,总结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其规律,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目标、过程及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要素,联系紧密,应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联合运用[1]。

2 中医高等人才现代培养模式

我国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培养趋势。总体分为高等院校培养,师承教育、世家传承,也有自学成才、远程教育、讲学论辩等途径。这些途径在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是对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分别为专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等多层次的培养。学校的教育以5年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的模式为基础课、临床课以及实习三个部分。总体而言,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培养方式各有不同,管理制度较固定。

2.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及文化修养,系统的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富有创新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有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发展潜力,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医学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人才。这是当前各个中医院校培养中医人才的共同目标。

2.2培养方式 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采用院校教育,但也有少数院校实行以院校教育为主,辅以师承教育,一般中医专业设有三个专业,分别为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以及针灸推拿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方式,理论部分基本为通识课、中医相关课程、西医相关课程,且比例为1∶1.1∶0.8,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临床实习一年。理论课程部分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临床考试是在实习的时候进行临床技能考核。

3 中医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3.1所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学生除了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学习西医类的课程,课程的比例不合理,导致中西医都会,培养出的学生大多“中医不精,西医不通”。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分离,学习的直观性下降,从而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下降。大部分院校多重理论、轻实践,设置课程较多,而临床实践只有一年的培训时间。另外,由于扩招到导致学生增加,而医疗资源的有限,促使学生学习时间的机会减少,那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较好的应用到临床当中,虽说培养的人才较多,但是质量不够高。

3.2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中医人才师资队伍较薄弱,特点是“近亲繁殖”[1],即大多数教师为本校毕业生,管理模式和授课的方式大同小异,一部分教师脱离临床,缺少临床机会和经验,缺乏中医诊疗经验,而这一弱点对培养中医学生是非常不利的,也存在课堂所教的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不够一致的情况,从而出现医教分家的现象;另外也有一些年轻教师为取得重点项目的课题,或者想发表较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教学上的付出相对较少,使得教学方式方法欠佳以及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3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中医院实习时遇到病种单一或者是在理论学习中典型的病案较少,而且学生自己进行诊疗的机会较少,大多都以抄方为主,诊疗机会较少[2]。另外,带教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带教老师中医理论或诊疗能力较差,也有的老师偏重西医。也会出现临床患者对中医实习生的认可程度低于西医实习生,大多数人认为中医应该经过大量的经验和实践的积累才有可能具备熟练地中医技能,会比西医实习生在临床上更容易出现被拒绝的现象,进而影响中医实习生实践中医技能的机会。

4 建议总结

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医为主,前期学习中医,后期学习西医,双向选择,对于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最好不要首先或者同步开设西医课程,由于现代青年人更容易接受西医理论,西医理论对于青年人更有亲和力,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说,青年人较易疏远。若初学者一旦接受西医,会容易对中医产生思维上的干扰以及心理上的抵触。如果将中医文化及其思维模式慢慢渗透入脑,有益于培养一批自觉钻研的中医学者。在第三、四学年,以学生为主进行初步的定向,分为中西班进行学习,这很重要,因为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掌握的中医知识,产生的兴趣,以及对中医的信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学校可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意向,并且提醒其将来应避免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对于师资建设薄弱的地方,应从一下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借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或是通过国家级、省级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进行学术经验的继承和传授,提高青年中医教师的成长;其次给予中医教师在临床实践的机会,边进行教学工作边兼任临床诊疗工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将临床经典病例带到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再者举办各种兴趣活动,邀请名中医加入课堂,学校和医院开设“中医文化节”、“名中医大讲堂”等活动,多种方式增加中医学习的气氛,加强中医人才的成长。

中医教学应加强中医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医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和教育模式,应在构建多样化人才模式方面以中医教育规律为关键,古代的师承教育与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在课程规划方面,为就业所需可增加专业特色课程,给学生提供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学习机会,为其在新领域的研究上提供条件;教学方法应以中医经典为核心,加强中医理论教育以及中医思维的培养,西医知识的教学可合理的进行安排。另外,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临床诊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实行双轨制。双轨制就是导师制和师徒制,现在的高等中医教育只有硕、博士有双轨制教育,本科生没有。在本科的学习中,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理论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作为本科生的导师。利用学生课余或者导师坐诊的时间,指导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导师可以一季度或者半年对学生进行考评,并进行记录。这样为学生将来毕业从事理论、临床和科研方面打下基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发展应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加强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增加影响力。合理设计课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化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加大改革的力度,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较高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高水准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中医高等人才。

[1]袁宝权.罗祥云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中国高教研[J].2004(10):24-25.

[1]马骥.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ECM,2009,28(4):1-9.

[2]杨进.中国高等人才培养面临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1):48.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西医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