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贵州“扩红”述论

2018-02-08 20:33阳勇袁婧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阡红六军团红二

阳勇,袁婧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1935年11月4日,刘家坪会议决定红二、红六军团转移到湘黔边广大地区,争取在贵州石阡、镇远、黄平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1936年1月上旬,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4月初离开贵州进入云南。在贵州,红二、红六军团如何“扩红”①“扩红”即扩大红军。,成效怎样,原因何在,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考察。

一、黔东②“扩红”

1936年1月4日,红五师一个营由湖南晃县进占贵州玉屏县城,6日撤回。7日,便水战斗后的红二、红六军团进入玉屏县境。在红军的动员下,玉屏县刘兰亭等17人参加红军,[1]其中约半数在紧邻的晃县参加红军,其余是红军过境玉屏时参加的。8日,红二、红六军团进入岑巩县境。红军经过岑巩时唱着“百倍努力,扩大红军,人要做到,每个同志都能扩大到一个”的扩大红军歌,动员了吴永彩、邓云安等19名本地青年参加红军,除两人中途返回外,其余17名都参加了长征。[2]

1月8日,红十六师进入江口县境,9日进占江口县城。10日,红十七师进驻江口凯德。12日至17日,红六军团开赴江口闵家场一带休整六天。在江口,红六军团建立了磨湾游击队和老街游击队,打了70多户土豪并将部分财物分发给穷苦人,积极开展“扩红”工作,动员2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3]。其中龙元林等81人在长征中牺牲,张国清等8人在长征中因负伤等原因失散,谭志清等32人主要因战争艰苦先后返家。[4]18日,红六军团向石阡县进发。

1月10日,红二军团分两路向石阡进发:一路由江口进至石阡石家场,一路由晃县经玉屏、江口、岑巩进至石阡石家场。在石家场,红军打土豪十几户,将其财产分给当地贫苦农民,石家场农民关音保、杨老二等及泥塘等地农民在石固街上参加红军。[5]11日,红二军团占领石阡县城。13日,任弼时在石阡县城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了规模较大的两军团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提出了“加紧准备战斗以战斗的胜利创造新的根据地;加紧扩大红军的动员,以充实部队”[6]的任务。该日起,红二军团在石阡进行了为时七天的休整。在石阡,红二军团指战员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分区域实施“扩红”计划,进行“扩红”动员,组织抗日救国义勇军编入红军,“扩大了八百新战士补充部队”[6]。

1月19日,两军团负责人在石阡县城天主教堂召开会议。考虑到石阡、江口一带人口稀少、粮食匮乏、不利于进行运动战,石阡会议决定放弃原定在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根据地的计划,红二、红六军团转移到川滇黔边,争取在贵州西部建立新的根据地。20日,红二、红六军团离开石阡挥师西进,21日进入余庆县境。值得一提的是,瓮安籍著名军旅作家苗族老红军陈靖当年就是被他父亲亲自送去余庆参加红军的。24日,红二、红六军团攻占瓮安县城,26日攻占平越县城,27日进入贵定县境。28日,红二、红六军团离开黔东进入黔中。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后,在黔东共“扩红”1000多人。红二、红六军团在黔东活动不到一个月,在玉屏、岑巩停留时间很短,停留休整的江口、石阡一带人烟稀少且休整时间也不太长,离开石阡后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行军通过余庆、瓮安、平越、贵定等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为不易。黔东“扩红”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到达石阡后红二、红六军团立即开始了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并加紧“扩红”。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便水战斗分不开。便水战斗虽未能达到原计划歼灭紧追不舍的湘敌章亮基师的目的,打成了消耗战,但也狠狠教训了对红二、红六军团追得很紧的李觉纵队,使其不敢再紧追不放。这样,红二、红六军团在江口、石阡各自得到一个星期左右的休整,有了较好的条件去做“扩红”工作。

二、黔中“扩红”

1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自平越进入龙里县境。在龙里,红军写了不少标语,布依族青年罗祥春、年已50岁的农民冯兴顺参加长征直到革命胜利。[7]同日,红二、红六军团进入开阳县境。在开阳羊场街,红六军团击溃当地团防武装后抓住有利时机,召集老百姓进行了政治宣传,吸收了一些要求参加红军的穷苦青年。[8]30日,红二、红六军团进入乌当县境。在乌当,红二、红六军团沿途书写大量标语,并散发了《庆祝中央红军胜利告工农群众书》。据乌当区政协走访500多个大小村寨、访问550多位知情老人搜集到的资料,王朝魁、王朝义兄弟参加长征直到革命胜利,还有刘跃奎、刘银安父子等十余人参加红军。[9]31日,红六军团进入修文县境。2月1日,红二军团进入清镇县境,清镇人陈邦汉、毕节人卢永宽等在清镇参加红军[10]。2日,红六师、红五师先后渡过鸭池河进入黔西北地区。

在黔中,红二、红六军团虽也吸收一些群众参加红军,但为数甚少。原因何在?在黔中时间较短,前后仅六天而已。而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红二、红六军团要在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决定的。石阡会议原本决定争取在贵州西部建立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转移途中又收到朱德1月23日“以佯攻贵阳姿势,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群众、地形均可作暂时根据地”[11]的来电。接下来,红二、红六军团的行动完全按照朱德的指示进行。因此,进入黔中后红二、红六军团并未过多停留,短短六天之间即过境龙里、开阳、乌当、修文、清镇五县。因此,红二、红六军团在黔中忙于行军,加之途中还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扩红”工作。

三、黔西北“扩红”

2月3日,红六师袭占黔西县城。占领县城后,红军立即砸开监狱,释放了300多个无辜百姓,“给他们洗理更衣,治病疗伤。他们中的一些人当即参加了红军”[12]。5日,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在黔西县城召开会议,研究战略方针问题。黔西会议决定红二、红六军团立即在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根据地;结束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的历史任务,撤销湘鄂川黔省委,成立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川滇黔省委;红十六师、红五师向大定、毕节进军,红四师、红六师、红十七师迎击向黔西急进的敌军,红十八师留守黔西县城。6日,红五师进占大定县城。9日,红十六师进占毕节县城。14日,敌袭占黔西县城。18日,敌占领大定城。19日开始,红十七师进行了将军山之役,阻敌七天。27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开始了历时二十多天的乌蒙山回旋战。

进入黔西北后,红二、红六军团迅速开展了创建根据地的工作。8日,任弼时在大定文庙有1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宣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会上还批准成立了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作为大定县临时政权组织。毕节也很快成立了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红军还帮助群众建立了滥泥沟、瓢儿井、响水、海子街、鸭池、朱昌、何官屯、长春堡等8个区级苏维埃政权,9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组织了一些工作队配合红军工作队深入城乡宣传发动群众。各级革命政权成立后积极动员、组织青年参加红军,成为红二、红六军团“扩红”的得力助手。另外,红二、红六军团还发动、组织各地成立了“抗日救亡委员会”“抗日大同盟”“分田土改委员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群众团体也为“扩红”贡献了力量。

虽然有各级革命政权和群众团体帮助“扩红”,但红二、红六军团自身才是“扩红”的主力军。两军团政治部“在部队中进行了扩大红军的动员”[6],各部队专门组织了扩红突击队,广大指战员也积极参与到“扩红”工作中来。在黔西北,红军工作队发动、领导群众打土豪、分浮财,镇压反动势力。黔西县打土豪140多户,大定县打土豪500多户,毕节县打土豪370多户[13],各地都镇压了一批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和反动区长、乡长。通过开展打土豪、分浮财,镇压反动势力的斗争,将收缴来的粮食、盐、衣物等分发给群众,当众烧毁借据契约,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了,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这为动员他们参加红军打下重要基础。通过与群众交流谈心,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口号,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演讲,组织文艺宣传队表演唱歌、快板、舞蹈、活报剧,教唱《当兵就要当红军》等革命歌曲,宣传抗日和革命道理,红二、红六军团广泛动员青年参加红军。除通过以上方式宣传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外,红二、红六军团还积极组织群众建立游击队等地方武装,然后选拔其中的优秀分子或全部编入红军,这是红二、红六军团在黔大毕“扩红”的主要途径。在红军工作队的组织、指导下,黔大毕地区共成立游击队100支左右。

红二、红六军团在黔大毕“扩红”进展极为迅速,红四师在黔西沙窝“仅仅工作两天组织了好几百人的游击队,个别扩红二百余”[6],红六师第十八团“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补充了几百名新兵”[14]。2月11日任弼时、贺龙致电朱德、张国焘说,自占领黔西城后已“扩大红军约2500人”[15]。

在黔西,红军工作队组织成立沙窝游击大队等数十支游击队,游击队员共3500多人。沙窝十多支游击队、纸厂游击队整批编入红军,甘棠大寨游击队几十人编入红军,城关、狗场、雨朵等地的游击队员大部分也参加了红军。各区、乡都有部分青年参加红军,先幺妹、吴么娣、杨么妹等女青年也参加了红军。全县共200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沙窝1300多人、雨朵40多人、大关57人、谷里14人、纸厂39人、林泉79人、城关500多人。[16]

在大定,红军工作队组织成立了城南游击队等多支游击队。红九军团长征时留下来的伤员杨子君带领安乐游击队员82人全部参加红军,后编入红五师第十四团。贺云游击队30多人全部参加红军,城南游击队有100多人参加红军,瓢儿井、打鸡阆等游击队也有部分队员参加红军。[17]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代主席陈希云和革命指挥部指挥吴德锋说服原黔军军官叶刚组织成立了大定抗日救国团,其中大部分人在红军李政委带领下参加了红军。在大定西路,红五师还争取了一支绿林武装参加红军。另外,将军山战斗中万耀煌师敢死队投降、被俘的300多人,经过教育启发,大部分参加了红军。原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副司令员顾琴周回忆:“我先报名当红军。我们共300多人,大多数都愿参加红军,少数要求回家的,红军给他们每人发了几块大洋做路费,让他们走了。”[18]红五师在大定“扩红的成绩很显著。有2000多人参加了红军,许多游击队都集体参加了红军,除补充十三团、十五团外,还在那里新编了一个团,即五师十四团”[18]。

在毕节,红军工作队组织成立了13支游击大队,31支游击队,队员2423人,“随红军前进有名有姓的545名”[19],“游击队直接参加红军的有1000多人”[20]。“红十六师在毕节就补充了1000多新兵。”[21]2月14日,红二、红六军团以中共贵州省工委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了以贵州著名民主人士周素园为总司令的贵州抗日救国军。撤离毕节后在赫章平山堡,红二、红六军团从第二支队周质夫部挑选五六百人编入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席大明、阮俊臣两支队留在贵州继续斗争,有效策应了红二、红六军团的转移。值得一提的是,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为争取席大明部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七星关溺亡,为“扩红”牺牲了生命。

撤离毕节后,红二、红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开始了乌蒙山回旋战。3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进至赫章县野马川,两军团领导人在这里召开了会议。野马川会议决定以赫章为中心,在黔西北威宁、赫章与滇东北镇雄、彝良、昭通一带与敌周旋,再由滇东转至安顺地区建立根据地。乌蒙山回旋战期间,红二、红六军团在威宁、赫章行军、宿营时仍坚持开展“扩红”工作,红军在威宁“号召青年参加红军。驻大街红军在大街小学墙上写‘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红军才是真正的出路’……等口号。……还专门印制了《红军对苗族壮族的标语口号》”[22],李荣春、邓少辉等参加红军直到革命胜利。赫章“境内不少青年参加红军”[23],据赫章县政协教育与文史资料委员会提供的资料,1936年2月至3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赫章期间,赫章有14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王新发、方劳山、胡飞龙、张明光、朱贤忠、郭泽高等参加红军长征直到革命胜利。[24]不过,由于威宁、赫章人烟稀少,当时威宁人口不到30万,赫章为威宁的分县,人口更少,红军经过威宁仅六天时间,在赫章又与敌军进行了以则河、哲庄坝、财神塘等多次战斗,战斗之外终日高强度行军,可以说在威宁、赫章红二、红六军团处于长征以来极为险恶极为困难的境地,所以红二、红六军团在威宁、赫章“扩红”人数并不多。

从进入黔西北到乌蒙山回旋战结束,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地区“扩红”成效显著。尤其是在黔大毕地区,短短二十多天时间,红二、红六军团“扩红”5000多人,“二军团争取了约三千新战士补充部队(六军团亦有二千余)”[6]。黔大毕“扩红”之所以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原因很多,如红二、红六军团在黔大毕的“扩红”工作开展得迅速、充分、深入,尤其是组建了几千人的游击队,“新战士中有一半以上是游击队员”[17];红二、红六军团在黔大毕的统战工作卓有成效;红二、红六军团很好地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北时曾播撒下革命的种子;在贵州省工委的领导下毕节地下党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掌握了一些地方武装;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等进步组织的存在等等。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还在于黔大毕根据地的创建。根据地的创建对于红军队伍的扩大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元气,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25]

四、盘县“扩红”

乌蒙山回旋战期间,红二、红六军团曾打算在南北盘江一带建立根据地。3月23日宣威虎头山战役后,红二军团于28日进占盘县县城,红六军团于29日进至盘县亦资孔地区。虎头山战役当天,朱德、张国焘曾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建议红二、红六军团渡江北上。29日,贺、任、关致电朱、张,说明在滇黔边有可能建立根据地,请军委从战略上考虑决定红二、红六军团是留在滇黔边还是渡江北上。30日,朱德、张国焘复电更明确地表示了希望红二、红六军团渡江北上的倾向。当日,两军团领导人在盘县县城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最终决定放弃在滇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计划。盘县会议后,红二、红六军团即撤出盘县,向滇中急进。

3月28日至4月1日,红二军团在盘县城内打开了盐仓、粮库和水星寺的积谷仓,没收了多家土豪劣绅的粮食和财物分给穷人,召开了施贫大会,杀猪请群众吃饭,在城内四处书写许多大幅标语,还编演了活报剧《瞎马许华廷》。3月29日至30日,红六军团在亦资孔、平关等地召开了施贫大会,将伪区长和土豪家的衣服、稻谷、浮财分发给穷人。据盘县老红军张其生回忆,在红军干部的宣传下,当时正在修筑盘县平彝公路的“四百多民工高兴地一起参加了红军”[26],据盘县老红军王绍清回忆,几位女红军动员他参加红军,“在城里头黑神庙和一百多新兵住在一起,新兵都是在盘县参加的”[26]。

在盘县,红二、红六军团“在城市中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大同盟;每天举行群众大会,初步地发动了打土豪、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进行了扩大红军的动员(个别扩大与争取游击队共约七百人)”[6],扩大来的700名新战士全部编入红二军团。从进入盘县到撤离盘县前后仅五天时间,红二、红六军团仍取得“扩红”约700人的好成绩,这同样是与红二、红六军团准备在南北盘江一带建立根据地分不开的。

五、结语

总的来看,由于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时很好地坚持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关心人民疾苦,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各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时十分重视“扩红”工作,“整个红军从上到下都建立了一整套扩红组织和制度”[12],行军、宿营、驻军时随时注意“扩红”,并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扩红”,所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扩红”至少7000人以上,成效显著。

红二、红六军团贵州“扩红”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扩红”成效与创建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及实施密切联系。红二、红六军团曾计划在石镇黄、南北盘江一带建立根据地,虽尚未真正着手进行,“扩红”仍取得较好的成绩,黔大毕根据地的创建使红二、红六军团的“扩红”取得丰硕成果。二是组织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然后争取将其整批编入红军的“扩红”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红二、红六军团贵州“扩红”为红二、红六军团保存有生力量,保证长征的最后胜利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红二、红六军团贵州“扩红”对唤醒贵州民众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进一步推动贵州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玉屏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玉屏侗族自治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岑巩县历史编纂委员会.红旗飘扬(红军过岑巩)[M].岑巩:内部资料,2007.

[3]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1921-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4]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江口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共贵州石阡县委党史办公室.红军长征在石阡[M].石阡:内部资料,1986.

[6]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文献[M].北京:内部资料,1957.

[7]贵州省龙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里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第一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9]政协贵阳市乌当区委员会.红军过乌当纪实[M].贵阳:内部资料,2001.

[10]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难忘的峥嵘岁月——红军在清丰乡的革命活动[M].毕节:内部资料,1990.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回忆史料(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13]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区历史(第一卷)[M].毕节:内部资料,2006.

[14]余秋里.余秋里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6]黔西县志编写委员会.黔西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17]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M].毕节:内部资料,1996.

[18]中共大方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红军在大方[M].大方:内部资料,1986.

[19]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乌蒙磅礴——红军长征在毕节[M].毕节:内部资料,1996.

[20]申振东,徐静.追寻红军在贵州的足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1]本书编辑组.红六军团征战记(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22]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3]贵州省赫章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赫章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社,2001.

[24]毕节地区政协工委.黔西北文史资料(第五辑)[M].毕节:内部资料,2001.

[25]回忆毛主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26]中共盘县特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红军长征三过盘县[M].盘县:内部资料,1987.

猜你喜欢
石阡红六军团红二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红六军团的正义枪声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脱贫攻坚中,石阡苔茶品牌创新问题与策略研究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石阡温泉——四百年历史古温泉
记录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高原会》
石阡温泉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