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诱发电位不同刺激强度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的效果对比观察

2018-02-09 12:58杨艳唐向荣吴宏周雪燕杨俊俊王小青
智慧健康 2018年29期
关键词:导水管感音脑干

杨艳,唐向荣,吴宏,周雪燕,杨俊俊,王小青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0)

0 引言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典型临床表现在于听力下降,属于渐进性波动下降,能够导致患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发生严重损伤。曾有学者研究表明:该类患者实施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时可存在特征性负反应波,且被临床上命名为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一般是在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发生,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1]。本院为了探讨诱发电位不同刺激强度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的效果对比,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60例(112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60例(112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均实施四种声刺激模式下的听性脑干反应,即为气导clickABR、骨导clickABR、Tb-500HzABR、Tb-1000HzABR,且对不同刺激声条件下短潜伏期负反应及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男女性别之比为30∶30;平均年龄值(8.52±0.78)岁,年龄范围6个月-16岁;其中轻度听力损失共4例、中度听力损失共20例、重度听力损失共30例、极重度听力损失共6例。

诊断标准[2]:①存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病史;②符合CT影像学诊断依据,即在水平半规管或总脚层面上显示岩骨后缘存在深大三角形;③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3]:①年龄大于18岁;②无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病史;③由后天外伤所引起的耳聋;④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⑤合并精神性疾病。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在标准的电屏蔽室内进行四种刺激声模式下听性脑干反应,而四种刺激声分别为气导 clickABR、 骨 导 clickABR、Tb-500HzABR、Tb-1000HzABR,即在听觉诱发电位仪(GN ICS CHART EP)下记录患者经以上四种刺激声模式下听性脑干反应,且对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进行分析;其中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及地极分别置于前额、同侧乳突及眉心等位置,极间电阻数值控制为小于5欧姆范围之内,滤波带通设置为100-3000Hz左右,而分析时间窗控制为20ms左右,即信号叠加次数为1024次,以上操作均在插入式耳机下完成,有利于避免脑电及肌电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且在操作前30min指导患者口服10%水合氯醛溶液0.5ml/kg,待进入睡眠阶段后开始听性脑干反应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60例(112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在不同刺激声条件下短潜伏期负反应及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以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刺激声条件下短潜伏期负反应

于60例(112耳)患者中可发现引起短潜伏期负反应共60耳、百分比为53.57%,且在60例患者中可发现轻度听力损失共4例,均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中度听力损失共20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12例;重度听力损失共30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16例;极重度听力损失共6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2例。

2.2 比较ASNR引出率

60例(112耳)患者经气导clickABR刺激后引出率为48.21%,经Tb-500HzABR刺激后引出率为26.79%,经骨导clickABR刺激后引出率为5.36%,经Tb-1000HzABR刺激后引出率为28.57%;以上四种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异常,P<0.05。

3 讨论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遗传性内耳畸形,能够对婴幼儿感音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典型临床表现在于渐进性波动性听力下降,经调查发现发病机制与上呼吸道感染及头部撞击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4-7];曾有学者研究表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听力学突出特点之一在于短潜伏期负反应,该引出率可用于提示大前庭导水管是否存在扩张现象,经实践证明该类患者实施Click声刺激下检测听性脑干反应,可发现短潜伏期负反应波的引出率较高,即为56.52%,与其他正常及内耳畸形引出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即说明短潜伏期负反应负向波引出率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8,9];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发现60例(112耳)患者经三种不同声刺激条件下引起短潜伏期负反应共60耳、百分比为53.57%,其中存在轻度听力损失共4例,均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中度听力损失共20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12例;重度听力损失共30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16例;极重度听力损失共6例,引出短潜伏期负反应为2例;与侯明月等[10]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即引起短潜伏期负反应共30例,所占比率为53.60%,由此说明短潜伏期负反应波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引出率。

总而言之,气导click ABR声刺激模式所引起的短潜伏期负反应引出率更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以便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导水管感音脑干
产前丘脑水平横断面超声观察孕11~13+6周胎儿中脑导水管及其与头臀径的关系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让鱼儿自己咬钩
儿童听力突然下降查查大前庭导水管
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