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理技巧赏析

2018-02-09 18:20李艳芳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曾皙河伯爱子

李艳芳

说理的目的在于使人信服并付诸行动。要达到此目的,说理就要讲究方法技巧。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人们常常避免正面直接说理,而是从反面、侧面间接地说理,从而形成说理的转弯艺术。这种转弯艺术往往可以收到正面说理难以奏效的独特效果。

一、比喻说理

比喻说理是古人常用的形象的说理方法。在比喻说理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巧喻善比,可以使人们由远及近、由实到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而陌生的道理。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孟子以战为喻,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形象生动地指出梁惠王的作法与邻国没什么区别,也抨击了他自诩有功的矜态,使梁惠王明白了为什么“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原因。文章结尾又用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的比喻,揭穿统治者惯于推卸责任的手法,议论尖刻、有力。

二、寓言说理

寓言说理就是通过运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虚构寓言故事说明道理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高级的比喻说理形式。例如《秋水》一文,就是通过虚构河神(河伯)与海神(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先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的自叹不如,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庄子运用寓言说理,不仅将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的故事表达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而且使文章生动具体,内容丰富而有趣,增加吸引力和说理的雄辩性。

三、循循善诱说理

循循善诱说理也是古人常用的说理方法之一,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思想态度,而是采用了谈话的形式,先用温和自谦的话,创造了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向学生问志,体现了孔子的诱导艺术。接着子路率先回答,孔子对他不谦让的态度及回答报之一笑,接着冉有、公西华分别述志,当曾皙说自己的为政才能和他们的不一样的时候,孔子再次诱导说:“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曾皙表示自己不愿做官,但他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最后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的谈话逐个加以评价,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孔子就是这样循循善诱,层层推进,表达以礼治国的思想。

四、迂回推进说理

迂回推进说理是一种避实就虚,避正就侧的说理方法。它可以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自己走,引领对方真正认识到该怎么做,从而达到说理的目的。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赵国面临“秦急攻”的严重局势,向齐国求援,而齐国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赵太后出于宠爱幼子,坚决不答应,并拒绝朝中大臣的进谏,一时形成了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触龙巧妙采用了迂回推进战术,动之以情,喻之以义,终于说服了赵太后。他首先用“缓冲法”——叙家常。触龙见到“盛气而揖之”的赵太后,根本不提“令长安君为质”的大事,而是先从叙谈生活琐事入手,自诉“病苦”之情,再问候太后的饮食起居,表示关心,从而使太后“色少解”,缓和了紧张气氛,为一下步进谏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用“引诱法”——托幼子。触龙提出要为自己的少子舒祺谋个黑衣卫士职位,这使太后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触龙此行只为其子求情,从而拆除心中的戒备。在爱子上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共鸣。触龙正是以自己爱子之心为诱饵,巧妙地引出太后爱子之情,从而过度到长安君的问题上来。再次,用“旁击法”——谈燕后。此时触龙还不敢贸然提及长安君的事,而是把太后爱女燕后和爱子长安君作比,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标准,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因为太后为燕后“计长”而为长安君“计短”,这样旁敲侧击、避实就虚,提醒太后考虑是否真正做到了更爱长安君。这样,在不肯让长安君去齐作人质的问题上摧垮了太后的抗拒情绪。最后,用“直入法”——论历史。当太后接受了爱子必须为之计深远的道理后,触龙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分析赵国及其他诸侯国侯位绝嗣的原因,就在于其子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器多也”。接着,指出眼前太后只知溺爱长安君“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指出如不让长安君为国立功,将难“自托于赵”。触龙正是围绕“长安君为质”这一中心议题迂回曲折,步步推进,说服赵太后,解救了赵国的危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用行。直言相谏固然很好,但转弯说理能起到良药不苦,忠言顺耳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曾皙河伯爱子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视
解读《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爱子的力量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人神传说之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