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毛泽东诗词%感受其文化自信

2018-02-09 18:20王新亮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宇宙诗词精神

王新亮

文化自信,对个人而言,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自信,体现了文化主体对所属国家(或民族)核心价值的认同。读毛泽东诗词,我们能感受到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能感受到他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追求,能感受到他无处不在的文化自信。那么,毛泽东诗词中文化自信力来自哪里呢?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反抗精神、跌宕经历、学养功底、宇宙意识。

一、反抗精神,文化自信的内驱

从毛泽东传记中,我们发现他的一生是从“不断反抗——反抗成功”中走向历史之巅的。正如他在1917年至1918年间写的一首四言韵语 《奋斗》所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的文化自信首先来自于他骨子里的反抗精神。

毛泽东的反抗精神最早、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对父亲的专制的反抗。毛泽东在1919年10月8日写的《祭母文》中写道:“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同情,也隐隐地表达了对父亲的微词。毛泽东在家中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着各种反抗的。1910年,毛泽东在离家前夕,提笔写了一首改自西乡隆盛的《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决绝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抗和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他反抗父亲,走出韶山,走向世界的宣言书。

他的这种敢想敢做的倔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发展起来。他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却“反其意而用之”,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

二、跌宕经历,文化自信的血肉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处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他的诗词可以说是一部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史。

他的革命实践激发了他的诗情,他的诗歌表达了他的文化自信。他的《七律·长征》,大家耳熟能详。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写下这首诗,高度肯定了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1962年12月26日,他在虚70岁生日这天,面对漫天大雪,他写下了一首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尤其是最后二句,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象征诗人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

三、学养功底,文化自信的翅膀

毛泽东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他文化自信力直上九霄的翅膀。毛泽东熟读《论语》《孟子》《左传》等这些经书,背诵如流。毛泽东书读庄子,多能背诵,诗词创作深受其影响。仅以1986年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为例,其中收录诗词50首,引用典故词语出于庄子的就有7首,共11处。特别是《逍遥游》所创造的鲲鹏形象,被毛诗词5次引用,成了毛诗中鲜明的主题性艺术形象。

曾经在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做过统计,毛泽东圈划批注过的诗词作品,包括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首赋,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涉及429位诗人。其中唐诗约600首,明诗近200首,汉、魏、南北朝诗150多首。

毛泽东诗词在内容上是现实主义的,在艺术上却继承了中国古代屈原、李白等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创造出比前人更加奇特的艺术风格。毛泽东诗词把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姿态万千的内心世界。

如:《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词人用神话传说中的鹤去楼空表现出词人对国民党政府已由过去的革命政府变为反动政府的慨叹。词中没有一处是直接描写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是把强烈的政治情感寄托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借景抒情,表现出词人对大革命前途的忧虑。

四、宇宙意识,文化自信的灵魂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当中一方面常常将整个宇宙生命化、情感化,另一方面又将人的生命宇宙化、自然化。这种宇宙意识,实际就是大我胸襟、悲悯情怀和责任意识的融合。

毛泽东诗词视野多宏观而少微观。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意识,以及由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唤起的责任意识、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这种意境,就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因此,毛泽东的诗词,既有悲壮之感,又有豪迈之情;既有对战争的讴歌,又有对自然的赞美。

毛泽东一生蔑视权威,其诗词中寄予同情心的人物有两种,一是造反英雄如共工、盗跖、陈胜等人,二是怀才不遇之文士如屈原、贾谊、刘贲等人。支持被压抑的小人物造权威的反,是其一贯思想。

他目睹祖国的内忧外患,产生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在他的诗词中多有体现: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从创立共产党到创立和建设新中国,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种精神反映在他的诗词里,成为他诗词独具的神韵和风采。这是普通文人雅士难以企及的境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鉴赏毛泽东诗词,我们能够真切地领略到其中的文化自信,领略到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同时也由衷地感受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猜你喜欢
宇宙诗词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宇宙第一群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拿出精神
这宇宙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