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优化运用

2018-02-09 18:20李旭霞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习题文本

李旭霞

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根据新课标指导思想和学生认知特点,针对选文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编制的,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导语”和文本内容的钻研,而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分析与研究;重视了课外教辅资料的搜集,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浪费了教材课后练习的实用价值,而且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教育专家朱家珑说过:“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由此可见,研读课后习题,落实课程标准,将更加有效地促进教与学。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课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文章本身特点,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利用课后练习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

一、根据课后习题,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我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还潜心研究每一道课后练习题。不少课后练习为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重难点。

如《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各有不同,试加以辨析。

3.课文第3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其中那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

仔细分析,课后练习2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特别是一词多义现象,使学生养成确切辨析词义的习惯。课后练习3旨在培养学生因事说理的能力,并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对照课后练习,可以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这些教学目标紧扣课文重点,与课后习题相互对应,简洁明了,易于实施。

二、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预习

课文后的习题,是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单元说明精心设计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依据。

如《植树的牧羊人》的课后“思考探究”习题共有四个:1.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叙述“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和高原变化的表格。2.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相关语句。3.阅读首尾两段,参考下面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4.积累拓展写一段文字,记录社会上默默“种树”的人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这四个习题根据四单元单元说明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能够指导学生了解全文主要内容和情节,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又训练了学生的默读梳理和概括能力。不仅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学会多角度评价人物,更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文外,在感受人物人格,体会故事主旨的基础上,思考其现实意义。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这个“思考探究”先行自主预习,将会使课堂教学更简约有效。

三、利用课后练习,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教材中现代文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大多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荷塘月色》课后练习第一题问:作者描写了荷塘的那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找到答案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文言文课后第一题往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还能使学生很快背会课文。如《兰亭集序》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这几道题是按行文思路来提问的,能帮助学生很快了解文章情感脉络,掌握作者情感变化轨迹,并背诵课文。

四、借助课后习题,落实语言训练

许多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色,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定能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例如朱自清的《春》课后思考探究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思考探究四:“说说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这两个课后习题,都是基于单元说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而设计的,同时规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落实比喻句的赏析,鼓励其有创意的写作,不仅能训练学生语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还能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五、基于课后习题,拓展相关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部编语文教材很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多篇课文后安排了“积累拓展”,其目的在于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五单元里有一篇蒲松龄的《狼》,课后积累拓展四:“再列举几个有关狼的成语,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此题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和文化倾向,这无疑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和拓展思维。《狼》课后拓展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总之,课后习题,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教师要重视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它不仅能指导教师定位教学目标,落实课后习题,训练学生能力,还能扩大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习题文本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