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少教”与“多学”

2018-02-09 18:20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鸿门宴项羽刘邦

赵 芳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有五册,每册有三到四篇文言文,如果我们一篇篇按部就班地去教,必然会重复啰嗦。学生在学习中,也然会产生厌倦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呢?“少教多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一、多些学生的自学时间,少些老师的教授时间

这里所谓多的时间,其实是将课堂的时间合理重新分配,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功能,弱化教师的牵引作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增强师生两者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教学数量与质量并重,学习选择的机会更多的新型教育体制,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其自主地选择。

对于语文教学内容,我们做了大胆的调整,即知识模块整合,将五册语文书的文言文整合到一起。下面就以《鸿门宴》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为例,和大家分享。

《鸿门宴》教学案例:

1.导入

始皇出巡,见此壮大场面,项羽出语率真无忌:“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含而不露:“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二人都有觊觎帝位之心,但性格差异却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楚汉之争到底谁胜谁负,《鸿门宴》将为此揭开序幕。

2.分组汇报自主预习成果

(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鸿门宴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项羽和刘邦其人其事,并借助教材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积累重要实词和虚词。

(2)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一组:朗读课文或角色朗读,其他组提出要注意的字词读音,教师做适当提示和补充。

二组:根据搜集资料,介绍作者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相关知识,讲述背景故事,如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刘邦约法三章,项刘楚汉之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三组:学生复述“鸿门宴”故事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标题。如: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斗、沛公除奸。

(3)分组比赛:文言知识竞答。如“找一找”(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比比哪组找的多;“问一问”(文中难理解的字词);“词性大变身”(词类活用);“翻一翻”(特殊句式)

3.分组合作探究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1)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借此问题的探讨理解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2)辩论: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

4.学生自主质疑问难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疑问,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间交流。

5.布置作业

学生可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篇关于人物的评论性文章。

二、引发的思考

1.如何做好教学预设

搞好教学预设,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从学生入手,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和情感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二是从教材入手,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托和载体,它为我们教学预设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和思路,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的设计,也可以选取类似于教材但是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展开我们的教学。

2.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

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第四课与第五课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着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1)在文言文翻译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合作探究、自我评点分析、小组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同时将翻译文言文中应当注意的“实词、虚词的准确翻译;古今异义;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等几个方面以“我们小组讨论认为”的方式出现,这样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2)在分析人物性格这一环节中,我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再有条理的引用课文中或《史记》中的相关语句陈述理由,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的综合运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影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板书的效用,使教学任务无法圆满完成。学生的思维是活的,学生的知识需求在总体的连贯中有局部和阶段的跳跃,教师无法全面预计到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知识需求,教师可以依据课程进度和现场情况,让学生走上黑板书写出自己的想法和发挥,所以在准备本堂课时,将学生口头回答,上黑板展示和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

4.教与学的互动性

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层面和分析理解能力盘旋上升,本人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坡度,努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设计这堂课的环节时,在教学互动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1)教师定位。在课堂各环节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提纲契领的讲解之后,分别设计一组问题和一组习题,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最后教师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受益。(2)学生定位。我始终把学生定位在课堂主体的地位,对学生采取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受益。如在刘邦和项羽性格分析这一环节中,详细阅读老师为学生印发的教学稿中相关资料介绍,并进行归纳梳理,形成初步看法和观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的看问题,学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辨证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最终形成客观公正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了学生研究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鸿门宴项羽刘邦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刘邦不识字吗?
梦遇项羽
“鸿门宴”
心太软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