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作业的有效性初探

2018-02-09 18:20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布置有效性课文

林 斌

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安排一定量的课前作业,这是教学当中极为常规的一种手段。和课堂作业训练基础思维、强化知识要点,及课后作业温习重点内容、巩固运用能力的作用相比,它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与培养自学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课前作业不论是在实施情况还是在所取得的效果上,都十分不乐观,尤其在语文这一学科上。也就是说,课前作业的有效性极为有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因此,如何让课前作业更加有效,是一个很有必要探讨的命题。

一、现状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总是基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是教师和学生按照相对稳定的目的、计划、步骤进行互动的过程。如果某个教学活动不完整,也就很难讨论其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前作业的现状也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从教师方面来看,课前作业有效性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

1.课前作业布置随意、指向不明确。中学语文教学是基于阅读的,这从教材所选的文章篇幅就可以看出。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布置课前作业。但是,大部分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我们明天一起学习下一篇课文,请同学们课后预习”,或者“请同学们预习新课,完成课后练习题”。这样的课前作业,没有给出明确的形式与任务,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

2.课前作业笼统庞杂,缺乏层次性。与上一种情况的“简单含蓄”不同,有的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小到生字新词的读音解释,大到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既要整理作者作品,又要进行比较阅读,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这样的课前作业,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作业时间、知识结构、能力差异等情况,也总是让学生难于完成。

3.课前作业没有检查,游离于课堂外。有一些教师,在布置课前作业的时候是反复遴选的,不论题型、题量还是难易程度都十分用心地择取,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完成情况,没有及时地检查反馈,或者因为没有将课前作业纳入教学设计,而又没有安排额外的教学时间,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课前作业,缺乏前后协调的统一性,也势必让学生失去兴趣。

从学生方面来看,课前作业有效性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

1.认识浅显,缺乏学习的动力。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前作业的地位远远不如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急功近利,不能高瞻远瞩,总觉得花时间去阅读一段不知所以的文字,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数学题物理题,不如实实在在背几个英语单词化学公式。所以,他们往往以为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课文就是预习,蜻蜓点水地勾画几个词语就是作业,缺少积极主动的热情,没有探索研究的动力。

2.学科冲突,没有充裕的时间。不可规避的事实是,高中学生的课业相当繁重,即便处于高一阶段,学科之间彼此挤占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尤其在理科方向的班级当中。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在作业、复习、强化、拓展等各个环节之间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很难顾及这看起来意义微乎其微的课前作业。因此,学生将课文大略晃过一眼,再涂上两笔来敷衍应付,实在也是情有可原、不足为奇的事了。

二、探讨对策

既然有诸多的因素制约了课前作业,影响着有效性的实现,并且又无法对学生提出更高格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就不得不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努力去探讨可能有效的策略。

1.要求明确,时间合理。布置课前作业时,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内容,提出确定的任务和要求,估算乃至限定学生完成的时间。一次课前作业,可以是熟读课文,可以是积累字词,可以是查找资料,可以是梳理结构,可以是练习刷题……当然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综合要求。并且,只有保证作业题量需要的时间合理,学生才可能去完成。

2.有针对性,梯度分明。课前作业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成不变地只是浏览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作者,诸如此类,而要根据体裁的特点、文本的难易或学生对作家的熟悉程度做出取舍,有突出的针对性。同时,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果盲目地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一样的作业,不能难易有别、因材施教,最终可能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及时检查,紧扣课堂。在学生认真完成课前作业后,不论采取怎样的方式,譬如全批全改、分组抽样、课堂提问、当堂过目等,教师必须及时地进行检查,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教师还应当重视课前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联,尤其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作业,需要融入教学设计来处理,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分析的空间。

4.方法引导,培养能力。毋庸置疑,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成学生成长、培养核心素养。所以从表面上看,布置课前作业当然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最终目标相去甚远;但更深层地思考,教师应该着眼于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学习习惯,应该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是对当前海量信息的搜索、鉴别和筛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课前作业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是优秀课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它有利于教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思索探究,提高综合能力。换句话说,只有教师充分重视、充分细致,学生足够认真、足够主动,课前作业的效率才可能最大化,才可能实现对教学的积极推动。

猜你喜欢
布置有效性课文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背课文的小偷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特别号都有了
背课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