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2018-02-09 18:35◆张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职业

◆张 会

(双辽市职业中专)

一、我国当前时代下发展的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不但包含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还包含了各方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以及制定安排与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历经了狭义到广义的演变过程,不但要注重农业生产技术与手段的现代化,还应当注重农业生产市场经营、组织管理以及国际竞争这些方面的现代化。要促使国内农民逐渐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发展需求,继续教育与相关培训工作是关键所在。建立与之相应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将针对农民的继续教育与相关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不仅是我国目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所需,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完善的关键。

二、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角度分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

1.缺乏适应职业农民培训与教育的体系

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通常都以“离农”需求为主,利用职业教育、升学教育以及转移培训,提供农民从业人员短期或临时的培训,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内容一般是第二与第三产业,主要培训目的是怎样实现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近年间,由于社会观念与国内就业实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萎缩现象,其招生规模以及在校人员规模在不断缩小,并且创办农村职业教育的学校也在减少。所以,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不但缺少与农业相关的新科技与新品种等方面的培训,也缺少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的农业管理能力、农业经营能力、现代农业意识等方面的培育。

2.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无法适应职业农民培养的多元化要求

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办学方式,较之全日制高级院校,它们的职业教育不够正式,特别是针对农业现代化基本需求的相关培训较少。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首先,需要选择部分实用性强的内容进行系统而正规的课程培养,让新型职业农民对于理论性知识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如比较突出的是管理、经济、经营类、素质类的一些课程;其次,由于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总体而言都处于较低水平,参与培训之时,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是易于学习、易于理解的,同时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是我国目前很多农村职业学校无论是理念与教学模式,还是学校设施与师资都无法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多元化要求。

3.农村职业教育最缺适应新型农民培养需求的师资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培训需要从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技能以及相关的知识和素质等各方面开展,对师资的要求相应提高,但是从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在数量上存在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状况;另一方面,新型农民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一项探索性工作,对教师在知识、技能和素质上都有新的要求,因此,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提高,才能适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对策

(一)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的全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1.办学机构多元化

以一些中等农村职业学校为基础培养对象,吸引更多具有一定办学能力的相关基层机构,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民的培养工作,把一切可用的培养资源尽可能的送到农民手中,以便更多的农民参加相关的学习与培训,让更多农民群众知道参与这样的新型教育其实并不复杂与艰难。此外,改革的重要对策之一是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需求,建立一些专业的农民学院,也可以是城镇社区学院,此类学院主要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教育与有针对性的培训。

2.办学模式灵活化

通常大部分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都是极为有限的,鉴于此情况,对办学模式进行改革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以相关的机构办学为主,采取城乡合作、中高职合作、普职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对优质的外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培训实力与教育质量。

3.教学模式多样化

综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基本要求与我国农民的基本特征,不仅要对培养过程的规范性以及严谨性加以充分考虑,还要对农民的文化水平高低以及认知农业技能的基本能力给予考虑。因此,培训单位要与当地相关机构展开合作对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与教育,注意增强以现代农业技能为主的具体教学,理论的讲授应当结合实践操作一起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方面,根据具体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全日制、脱产、送教下乡、函授、境外学习交流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4.课程的特色化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课程的开设,应当尽量展现当地农业的特色、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建立适用的、特色的职业农民课程体系,实行按需选课、按需教学的基本理念。开设特色课程,要时刻注意应当以相关农业学校的专家团队为基础,联合当地的有名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与一些特色家庭农场的专家,组建一支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围绕当地的农业特色与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协同合作全力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色课程。

(二)以农村职业教育创新为支点,推动多方资源协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1.“农、科、教”协同

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利用“农、科、教”结合的方法推动各方协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创新途径之一。“农、科、教”结合重点是将农业、科技与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综合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进而将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提高。

2.人才培养与特色产业扶持协同

从当前形势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是为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服务的,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开设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相关的课程时,应当对区域内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以及一些重点产业的基本发展需求给予充分考虑,科学合理的确定教育方向、开设课程与聘用所需专业教师。

3.公共财政支持与市场推动协同

从农村职业教育基本性质而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不但具有公共性,同时也具有个人性,是对农民的个人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所以,首先要确立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要责任,出台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培养、培训、认证、进修的相应制度,逐渐构建以农村职业教育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其次,在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公共性基础上,逐渐指引农村职业教育转向市场化。

四、结语

总之,我国经济正在实行转型发展,社会架构也处于逐步变迁的重要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正产生着深刻的全面变革。在此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性。从新型农村发展本质看,其根本就是实现优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陈锡文.把握农村经济结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社会形态变迁的脉搏[J].开放时代,2012,(03) :112-115.

[2]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去向[J].改革,2012,(10) :9-21.

[3]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5) :93-97.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职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