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之美

2018-02-09 19:11张劲硕
森林与人类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形蝙蝠种类

张劲硕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全世界有1300多种,遍布于除南北极以外的各类生境。墨西哥兔唇蝠(上)是世界上极少数会捕鱼的蝙蝠之一。捕猎时,它们常常贴在平静的水面慢速飞行,用回声定位系统搜寻水下的小鱼。一旦探测到猎物,就伸出两只大钩一样的爪子将其刺穿,把鱼叉出水面送进嘴里。

人们都说,三句不离本行,卖什么吆喝什么。我也是这样的。作为研究蝙蝠的人,我自然会夸赞蝙蝠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动物。

蝙蝠的成功之美

蝙蝠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类动物。它们隶属于脊椎动物门(旧称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翼手目。在全世界已知的5800多种哺乳动物中,蝙蝠占据了1/5强,有1300多种,在兽类大家族中仅次于啮齿目。蝙蝠的多样性恰恰反映了它们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的巨大成功。如此众多的种类分布在世界各地,除了极为寒冷的南北极、极偏僻的海岛,从亚寒带到热带,从大陆到海岛,都有蝙蝠的身影。它们高度适应多种环境,即使在青藏高原、西伯利亚,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蝙蝠。随着纬度的降低,蝙蝠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到了热带地区,蝙蝠的种类最多。

蝙蝠的成功不仅在于种类繁多,更在于它们特殊的生态位。蝙蝠占据了山洞,占据了夜晚,这些特殊的空间和时间是其他生物很少利用的。它们是一类倒挂的生物,这在所有生物类群中都极为罕见,恐怕除了树懒,鲜有专门倒挂的生物。倒挂的好处在于占据了顶层空间,避免与其他动物竞争地面或者地下,并且顶层空间相对来讲可以容纳更多的个体,为它们的种群大量繁衍奠定了空间基础。夜晚出来捕食,也减少了它们与主要在白天活动的鸟类之间的竞争。一类捕食昼行性昆虫,一类捕食夜行性昆虫,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蝙蝠的生态之美

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前面说到的,蝙蝠是进化上最为成功的类群,因此它们的适应性强,还表现在食物的多样性上。绝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此它们是各种昆虫的天敌,能控制这些昆虫的种群数量。蝙蝠的体形大小不一,通常体形越大,发出的超声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更适合探测体形较大的昆虫,例如我国的大蹄蝠、普氏蹄蝠、南蝠善于捕捉体形较大的甲虫等。而体形越小,发出的超声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更适合探测体形较小的昆虫,譬如我国的菲菊头蝠、东亚伏翼、白腹管鼻蝠主要捕捉体形较小的夜蛾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种类捕食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小型脊椎动物,例如各种假吸血蝠可以捕捉蜈蚣、马陆、蛙类、蜥蜴,甚至小型鸟类、其他种类的蝙蝠。有些蝙蝠种类的食物高度特化,例如墨西哥的兔唇蝠以鱼类为生。生活在北京郊区、著名的明星物种——大足鼠耳蝠也可以捕捉鱼类。而拉丁美洲的3种吸血蝠,甚至特化为“吸血鬼”,专门以血液为食。

蝙蝠既是许多动物的捕食者,也是许多动物的被捕食者。我在多年的洞穴探险中,就多次见到过洞穴的蛇类静候飞行中的蝙蝠,并伺机捕杀。洞穴中的老鼠,诸如白腹巨鼠,也经常攻击蝙蝠及其幼崽。在洞口,有些猛禽,例如猫头鹰、鸢、隼等也会等待出洞的蝙蝠。在非洲专门有一种猛禽就叫食蝠鸢,可见它们对吃蝙蝠乐此不疲。在几年前的冬季,我们甚至发现栖息在天坛公园的长耳鹗吐出的唾余(不能彻底消化的食团)之中还有大量的蝙蝠頭骨。可见,蝙蝠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很多蝙蝠,例如狐蝠科、叶口蝠科的很多种类,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包括植物的花蜜、花粉、花朵、果实、嫩叶和嫩芽,特别是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许多狐蝠、果蝠为植物传播花粉。当食果类蝙蝠取食水果的时候,它们把果肉吃掉,把果核,也就是种子散布到各个地方,又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因此,蝙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者。甚至由于协同进化的作用,有很多植物仅依靠特殊种类的蝙蝠为它们传粉或传播种子。在中美洲、南美洲,许多龙舌兰、蝎尾蕉都依赖蝙蝠的造访,甚至有些植物的花筒长短与某些蝙蝠的舌头长度高度吻合、匹配。

蝙蝠的科学之美

蝙蝠是一类最让人类产生各种联想、仿生、发明的生物。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蝙蝠与雷达的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很多人误以为,甚至在语文课本中都有专门的篇幅介绍蝙蝠与雷达发明之间的关系,好像雷达是受蝙蝠的启示而被发明出来的。事实上,知道蝙蝠拥有超声波是在1938年,到1944年才清楚蝙蝠使用回声定位技术,而雷达在193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被发明出来,并且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了军事领域。

但蝙蝠在感觉世界中的特殊性,确实很早被东西方的古人分别发现或注意到了。人类设法去效仿蝙蝠的特殊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天,利用蝙蝠回声定位的技术,人类发明了为盲人服务的声波手杖。利用蝙蝠的体形结构,人类发明了蝙蝠型太阳能自动侦察机。利用蝙蝠的飞行本领,人类发明了扑翼飞行器……

现在,国内外的很多实验室都热衷于寻找长寿基因。科学家很早发现,很多具有冬眠习性的动物,在同体形的动物中寿命都是比较长的。比如,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的马铁菊头蝠,它们的头体长大约只有六七厘米,但是寿命却可以长达37年,而同等体长的老鼠,其寿命可能只有两三年。那么,马铁菊头蝠或者其他长寿的蝙蝠,会不会有特殊的长寿基因呢?科学家仍然在寻找之中。

2003年的SARS爆发可能仍然令人们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的博士生导师张树义教授率先开展了对蝙蝠病毒、野生动物疾病方面的研究,随后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后来陆陆续续有多家单位或实验室跟进,开展了蝙蝠所携带的病毒方面的研究,至今很多科研成果都为人类的健康、医学方面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和服务。我们已经搞清楚,蝙蝠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病毒库,未来很可能会有未知的、新兴的传染性疾病与蝙蝠有关,只有对蝙蝠、对蝙蝠所携带的病毒进行充分研究和了解,才能把潜在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或预防。

蝙蝠的文化之美

蝙蝠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正负两面性。

西方把蝙蝠当作吸血鬼,吸血鬼的原型大多是蝙蝠。恐怖阴暗的古堡,经常被蝙蝠占据。有人在森林或洞穴中探险,也是用一群群的蝙蝠渲染恐怖的气氛。但西方同样有正义的蝙蝠、阳光的蝙蝠,那就是行侠仗义的蝙蝠侠!

东方也把蝙蝠视作邪恶与恐惧之物,古人会以为蝙蝠是老鼠吃盐变化而来。在《葫芦兄弟》动画片中,蝙蝠是蛇精、蝎子精的手下,代表的是“坏人”。各种“盗墓笔记”中也是用蝙蝠来渲染可怕的场景。然而东方人又特别喜爱蝙蝠,因为“蝠”与“福”谐音,所以把蝙蝠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出现在年画、剪纸以及各种图案之中。著名的贪官和坤曾经居住的恭王府,就被誉为“万福之地”,因为在各种雕刻、绘画、建筑之中,据说有9999只蝙蝠“盘踞”在整个恭王府之中。

人们还一度喜欢穿“蝙蝠衫”,开兰博基尼的蝙蝠系列跑车,佩戴蝙蝠图案的玉佩,东方人甚至迷信蝙蝠的粪便是中药材,称之为“夜明砂”,可以治疗眼疾,等等。蝙蝠在人们的心目中既好又坏,既被人们喜爱又被人们憎恶。这也恰恰反映了蝙蝠作为一类特殊的动物在人类文化世界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大美!

蝙蝠从亘古而来,见证了恐龙的灭绝,也见证了人类的出现。蝙蝠身上还有很多秘密我们未曾细致研究:蝙蝠为什么在夜晚活动,为什么会倒挂,为什么会冬眠,为什么会使用超声波,为什么携带如此众多的病毒…一只有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解答清楚,我们才能说了解了蝙蝠一点点皮毛,而这些科学知识可能为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蝙蝠,热爱蝙蝠,去感悟蝙蝠之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形蝙蝠种类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民族共同体形塑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镜头像差的种类
密云水库调水泵站建筑外部体形处理设计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保持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