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利益主体下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2018-02-10 08:21刘晓岩
职业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供给利益

刘晓岩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6)

0 引言

根据搜狐教育网的调查,2016 年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高达37%,位居离职率最高的十大专业中的第五位。这表明目前旅游专业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旅游局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利益共同体共赢机制,探索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结构性浪费”和“结构性缺失”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国内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研究文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王昆欣提出:树立人文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建立全面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行业协会制度下的校企共生机制(《向西方旅游职业教育学习什么?》2016)。(2)从职业教育质量、效率以及创新三个核心要素进行研究,张旭刚提出: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把提高供给质量、效率及创新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准供给(《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维透视: 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2016)。(3)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武毅英、童顺平提出:高职教育需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调整不合理的教学方法。

1.2 国外研究现状

未见国外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研究文献,但国际旅游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旅游观光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文献较多。研究大体分为两类:

(1)主要国际组织的研究:2015年1月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Oxford Economics for the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全球人才变化趋势和观光旅游业面临的问题》的报告指出:“观光旅游业人才失衡呈现多种形式,包括短缺和过剩;“在未来十年内,观光旅游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将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某些国家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人才不足,难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实现其增长潜力。”

(2)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例如:澳大利亚政府2012年发布了:“应对旅游业和酒店业的劳动力和技能问题:开发旅游业就业指南”(https://www.austrade.gov.au/Tourism/Policies/Nation-allong-term-strategy/Working-groups/Labour-and-Skills),指出从事观光旅游业的企业中有很大比例(二分之一)面临着招聘、留住人才和技能缺乏的问题。

研究表明:旅游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是世界旅游行业未来遇到的普遍问题,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 旅游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的现状

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由“十二五”末的2798万人达到3300万人,旅游人才数量由“十二五”末的670万人达到825万人。以黑龙江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通过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三年内的流失率调研后发现,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85%以上,对口就业率平均为56.80%,对毕业三年后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只有10%的毕业生仍在原岗位工作,三年之内的流失率几乎达到90%,平均每年只有10%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这表明旅游专业培养人才的效率和质量不高,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供给侧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造成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 从供给侧结构上系统分析失衡的主要原因

3.1 院校之间无序竞争,专业同质化严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数量分析:高职院校办旅游管理类专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呈现出数量上“供大于求”。以黑龙江为例,40多个高职院校,有23个院校办旅游管理专业,出现了争生源的现象,有的院校当年毕业生只有几个人。(2)质量分析:旅游人才培养供需失衡主要表现为有效的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由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和特色,质量上无法满足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的高端需求,形成了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人才无效供给、错位供给等结构性失衡情况。

3.2 落后的专业与新业态的矛盾

随着以“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等OTA 在线旅游平台为典型代表的“旅游+”“互联网+”旅游新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旅游文创、邮轮游艇、自驾车营地、康体养生、民宿客栈、休闲街区等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旅游新型人才非常缺乏,新业态专业人才供应普遍不足,旅游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实践发展,形成结构性失衡。

3.3 “一元”体制与多元利益主体的矛盾

政府“一元管理”的体制,使行业、企业、社会等其他利益主体难以深度融合高职教育治理结构中,缺乏均衡的利益相关者机制和对话平台,教学组织处于非结构化的状态,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和第三方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认为人才培养是政府和学校的事,企业只管用人的认识在企业和行业中还普遍存在。其结果是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走过场”,“新瓶装旧酒”,与以往的办学实践没有本质差别。

4 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系

4.1 利益相关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的支持和参与。从组织角度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实质上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利益相关者不仅包含影响高职院校办学管理活动的外部组织机构和个人,如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团体、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学生家长等,也包含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办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内部利益相关主体。“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不是大学的主观选择结果,而是现代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性质和主体诉求,科学分配治理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平衡,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中互相监督的作用,发挥各自资源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达到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

4.2 利益共同体背景下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平衡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业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组织变革,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理主体多元、权力分配合理的治理结构体系,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实现职业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最大化。

政府在治理结构体系中,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担负起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制度设计责任,制定涉及到各利益相关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律制度,并确保落实到位。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职院校,政府部门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依法行政,不能将其视为自身的附属机构进行管理。要由过去的“行政控制”转向 “依法监督”,由“命令”转向“督导”,实现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制度体系的目标。高职院校作为一个集多元主体共存的利益相关者教育机构,在其治理结构改革中必须秉持开放性原则,要面向社会和市场,把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和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所需人才结合起来,引入社会和市场资源,构建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多元利益相关主体组成的共同治理的组织体系,实现多元开放的合作共治的转型升级。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党对职业院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一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方,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到专业建设中,为学生提供实习保险和经费,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客观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

5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

5.1 创建校企融合育人的新模式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生动力,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国家应加大专项资金、财政补贴、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办学和参与办学的成本负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机构;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行业的指导作用,发布人才需求,指导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等;企业要发挥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的设备、场所和资源,指导学生实习和参加生产实践,与学校共同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积极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5.2 重塑职业教育生态环境

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环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导向,最终重塑教育内外部结构;从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提供精细、富有实效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算法或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为每一个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服务。教师要不断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实现个性化的智能旅游教育,使职业教师成为学生的教练或师傅,更加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培养。要建立“人工智能+旅游教育”系统,依据学生特征提供自适应的学习服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应用知识的创造者,满足新时代旅游教育发展需求。

5.3 优化专业结构

“人工智能+旅游教育”的环境下,构建高职教育供给结构新生态,满足多元化市场和社会服务对高效率和高质量旅游消费的需求。从研究优化专业结构入手,引导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围绕“互联网+”“旅游+”,适应职业教育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特色,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解决目前旅游专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6 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正处在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的探索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 “人工智能+旅游教育”的转变期,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适应期,这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的强大动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教育上的应用,建立以职业教育用户为中心要素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教育自身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就能实现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雨平.应用型大学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N].光明日报,2016-06-22(10).

[2]武毅英,童顺平.探寻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6(5):137-141.

[3]周建松,曹国平.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6(24):5-8.

[4]刘燕.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向[J].教育与职业,2016(13).

[5]陈丽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辨与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82-85.

[6]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6(19):8-12.

[7]姜大源.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最大潜力在于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21):5-7.

[8]王昆欣.向西方旅游职业教育学习什么[J].旅游学刊,2015,30,(10):13-15.

[9]张岳军.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旅游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报,2017,30,(3):65-69.

[10]盘点:2016-2017年毕业后离职率最高的专业[OL].http://www.sohu.com/a/148420789_419880.

猜你喜欢
相关者供给利益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