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

2018-02-10 22:44禹蒙濛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预埋预制构件装配式

文/禹蒙濛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4

相对而言,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可是现阶段所面临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运用当中,必须保持较高的灵活性,要求在质量的管控层面,不断的落实一些可靠性的手段和方法,这样就可以在工作的价值上更好的提升。

1、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得到了业界内的高度关注。相对而言,该项技术的操作,隶属于细节技术的组成部分,很多方面都要通过一些较为科学的手段来应对,如果仅仅是按照简单的模式来操作,不仅无法在最终获得理想的工作成绩,还容易对技术理念造成违背的现象,届时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创造,很容易造成较为不好的影响【1】。

1.1 预留预埋

就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在预留预埋工作上投入较多的努力,否则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一般而言,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操作当中,孔洞、套管的预留预埋工作,以及管井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内容【2】。加强预留预埋工作,必须在事前控制上投入较多的努力。要求技术人员对施工周边的环境和城市规划,以及操作当中的限制性条件,都做出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预留预埋的操作过程中,减少错误的举动,提高预留预埋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对于预留预埋工作的开展,技术人员应坚持按照施工图纸的意图来完成操作,对于相关的安装工艺、管道配件的尺寸大小等,都需要做出充分的掌握。预留预埋的精细化程度较高,需要在确定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后,做出复核工作,确保每一项数据都是高度准确的,尽量减少误差。对于预留预埋而言,还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上,保持较高的专业性,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施工装备,都应该按照现代化的先进施工理念来完成。

1.2 分区安装施工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在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两个方面得到双重提升,必须按照分区安装施工的方法来完成。例如,在高层建筑的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操作过程中,由于组织管理的难度较大、垂直高度比较突出,在施工面积上非常的庞大,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案来完成,并没有办法对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优势和功能做出良好的发挥,还容易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形成新的隐患【3】。分区安装施工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工作任务,做出分区域的良好划分,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操作,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进而在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都取得良好的巩固。除此之外,分区安装施工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基本上能够同步进行,对于相关的技术指标落实,能够取得共同努力的效果,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同时在工作的全局把控上,也可以及时的做出相关的调整,这样就对建筑施工的价值,做出了深入的巩固,在可靠性、可行性方面,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提升。

2、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质量管控对策

以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多数团队都是按部就班的来开展,很多方面都没有进行灵活的操作,以至于在质量方面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对于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而言,质量方面的管控手段,需要积极的落实多元化模式,这样不仅在工作效率上大幅度提升,同时在工作质量上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4】。

2.1 严格控制管道接口质量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管道接口的质量控制,是细节上的组成部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我国在现代化的建设方面,必须不断的对细节工作进行良好的优化,这样才能在工作的综合性、合理性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上,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接口质量的管控,必须坚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行业要求来完成。非金属管道在承插口处往往采用的填料是沥青胶泥、水泥沙浆等,在进行管道的接口时应保持间隙环缝的均匀性,在填料时应使用小锤进行敲打使其逐渐到达密实、平整、饱满的程度,在平口混凝土管道中通常使用抹带接口的方式来进行,确保管径能够小于管口的浆皮,管径大于管口的浆皮时将可以采用管子凿毛的方式。通过采用这样的工作方法,能够在很多方面减少固有的缺失和不足,将质量控制的水平做出提升,最大限度的巩固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合理性,为后续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

2.2 加强后期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排水技术的操作,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和价值,同时对于日后入住、办公的人员,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中,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坚持对后期质量做出良好的控制。现如今的部分工程建设,前期给排水施工比较理想,可是在后期的重视程度上不够,由此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于之前的施工成果,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后期质量控制的强化,是必要性的工作手段。在对管道进行检查时,可采用吹洗、水压测试、渗水量测量、坡度测量等方式来进行,并结合测试的项目及时编制测试的报告,对全部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隐蔽资料进行汇总,同时对于各种相关的给排水工程资料、质量保证书、合格证书以及相关电器和材料的检验报告进行汇总,装订成册,以方便进行查阅。结合室外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工程竣工图的完整编制,加以整理并成册。通过在后期质量控制上做出良好的强化处理,能够为建筑给排水施工,提供更多的保护,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巩固整体施工成绩。

2.3 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

经过前几项工作的开展,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质量管控,基本上能够得到预期工作效果,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展现为恶性循环的状态。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完善质量管控体系,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首先,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必须按照技术部门的相关要求来操作,大家保持统一的步调和规范的操作模式,确保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规范化的模式下完成,减少细节隐患的发生概率,提高工作的合理性。其次,在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落实过程中,关键位置的施工,必须良好的落实团队作业,不能仅仅从个体的角度来出发。建筑工程是一个整体,给排水施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教育施工人员,努力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第三,对于不同施工团队、管理人员,划分相应的责任区域,提高安全施工、技术实行集约化管理,也使预制构件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解决了该工程项目由于预制构件种类繁多,在装载和运输的过程中易发生混淆,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精益生产的目标。

3.3 建造施工阶段BIM和RFID技术应用概况

此工程项目采用了预制——装配式的结构施工设计,仅依靠平面图纸进行指导施工,不仅易使施工人员产生交流障碍,还会出现在安装过程中预制构件的混淆和搭接错误等问题。如发生返工,既耽误工期又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上海城建集团通过BIM技术将施工进度数据模型与施工对象相连接,在3D模型数据库的基础上产生4D可视化模型。同时,通过利用RFID技术,指导施工现场吊装定位、查询构件属性、等步骤会得到充分实现,并把竣工信息录入数据库,以使施工质量记录随时能被追溯。使本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构件,高质量的安装预制构件。正是通过BIM与RFID技术的结合运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从计划、生产、运输、储存、吊装以及施工过程的控制状况以三维的形式被充分展示出来,防止找错构件或者找不到构件情况发生,提高了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大大缩短工期。

3.4 运营维护阶段BIM和RFID技术应用概况

项目建设完工后,会将所有预制构件的信息都存储到同一个BIM管理系统,把原来的决策系统、离散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整合在BIM系统管理平台上。使楼宇的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得到有效的控制,方便运营维护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的效率,从而使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模式更加成功的运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处于转型期,朝着节能减排和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所以应用BIM技术,开展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帮助,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推广装配式建筑。

[1]李天华,袁永博,等.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BIM与RFID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2(3):28-32.

[2]纪博雅,戚振强,等.BIM技术在建筑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奥运会奥运村项目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1):68-72.

[3]王廷魁,赵一洁,等.基于BIM与RFID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建筑经济,2013(11):113-116.

[4]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5-29.

猜你喜欢
预埋预制构件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族库管理研究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梁侧幕墙预埋板定位筋精准预埋施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及桥梁交通工程的预留预埋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