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11 00:40闫卫红
中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白杨树苏轼课外阅读

闫卫红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被确定为学生最为重要的素质和学习品质,六大素养树立了学生成长的 “标杆”。落实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个性化、有素养的学生,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始。学好语文,只靠读课本选编的文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需求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不仅要立足于课本,还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2017年秋季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1+X的教学设计,其设计目的意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在课内外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充分利用好部编教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沟通好课内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我们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准确选择一个议题,以教材选文为圆心去建立阅读体系,用课内阅读的策略服务于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反馈和拓展延伸。例如八年级第四单元的散文中有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非常具有代表性: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再写白杨树的形貌;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其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以“高声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这篇课文的课后“积累与拓展”中第五题要求选取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学生在这项写作练习中表现出写作思路显得有些生涩,再加之平日的观察不够细致,部分学生缺乏语言积累,对所写事物的描绘或者缺乏,或者描绘不够细致传神。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读更多文质兼美的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另一方面为了给学生写作做铺垫和积累,我们选取了李榕桦的 《几生修得到梅花》、苏沧桑的 《淡竹》、郑荣来的《落叶也精彩》等几篇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联读,并要求学生积累背诵其中优美段落。有了《白杨礼赞》的阅读策略的引导,又有了这几篇课外文章的延展,学生再次运用象征手法写写散文时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例如一位学生以“太阳花”作为写作对象,在作文的修改中文中就添加了一段这样的文字:“密密麻麻的的鹅黄色的小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风中轻轻的摇曳着,有的含苞待放,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却已盛开,扬着孩子般美丽的笑脸。一朵朵嫩嫩的小花轻轻地从它的细碎花瓣中伸出一朵朵纤细的心蕊,散发着悠悠的清香,像一位身着浅黄纱衣的女子一般立于这花海中伴风起舞。”有了对象征事物的具体描绘,作文便形神兼备。其他大部分学生也都添加或丰富了对象征事物的描绘,使得象征意义更具有坚实的基础。

在统编教材中运用这种以写作技巧作为圆心,把课文作勾连点进行拓展阅读的设计也不胜枚举。例如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朱德的 《回忆我的母亲》的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要求把此文和周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这种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感受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并深刻的领悟母爱的伟大。

在进行古文教学时,初中教材中涉及到唐宋时期几位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我们可以以课文为圆心,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勾连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知人论文”,加深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例如八年级上册教材选入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以这篇课文为带动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布置学生从网上观看6集记录片《苏轼》。在学生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人生经历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学习教材上的《记承天寺夜游》,这样学生就对苏轼罹文字狱被贬黄州之后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体味出其中包含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然后我们再精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蝶恋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几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集中学习、欣赏、背诵。通过这样较为系统的学习,学生就较为深刻地认识了苏轼的旷达、乐观,更好地了解了他的生平及人格魅力。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思路写作 《我心中的苏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思考把对苏轼的认知进行梳理,再次把苏轼的作品在心里进行回味,用理性的文字写出对苏轼的认同与赞美,更好地体会了苏轼那种精神之美。

这种勾连教材,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部编教材的设计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重视二度开发教材,在正确方法引领的基础上,真正能够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勾连某一篇课文选择议题,设计拓展阅读进行筛选文章时,一定要注意选文的思想格调要高,能够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要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的教学需要,能经得起咀嚼、涵咏。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与文学大师、思想睿智之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得到浸润,从而陶冶情操并占领语文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白杨树苏轼课外阅读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从善如流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会唱歌的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