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文言 促文章写作

2018-02-11 00:40易小芳
中学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乐文言孟子

易小芳

对高中生而言,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除了学习它的语言知识外,更应该通过诵读品味去吸取其中的文化精髓,运用于阅读和写作,是为“读经典文言,促文章写作”,这是学以致用,是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

那么,怎样用经典文言去促进文章写作呢?

一、积累素材,充实文章内容

经典文言文,是中华数千年文化的一个载体。这种文化积淀得越多,写作运用时就越得心应手,文章的文化品位就越高。读《烛之武退秦师》,我们记住了烛之武的机智聪慧、心怀天下;学《荆轲刺秦王》,我们称赞荆轲为了信仰的勇者无惧、为国为民的侠之大义;我们感叹项羽《鸿门宴》上的自矜功伐、妇人之仁,我们敬重司马迁的含垢忍辱、史学良知……高中三年的沉淀,素材的丰富、文化的厚重一定会让学习者文思泉涌、内涵深远。

二、整理思路,学习逻辑思维

我国古代的散文,无论是简单的记事散文,还是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或是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以及之后的写景记游散文,除了我们常规关注的语言和思想有诸多可赏可取之处外,它们的篇章里面,无不流动着清晰的表达思路,记叙、议论或描写无不因着这流动的思路而清晰出彩。《寡人之于国也》结构严谨,层次井然,环环相扣。先提出问题“民不加多”,再分析问题“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使民加多的措施和正确态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严谨有逻辑性的政论文,从形式到内容,可谓是文质兼美。经典古文的思辨之美,让人赞叹!

三、借鉴特色,丰富写作技巧

《论语》语录体的简洁,《离骚》的浪漫和香草美人的比喻,《逍遥游》卮言重言和寓言的奇幻巧妙,《陈情表》真挚感人的至孝亲情,《滕王阁序》对滕王阁的多角度立体描写、丰富厚重的典故运用,《史记》《左传》对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无不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四、设计出题,思考社会人生

经典文言文,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着社会道德规范,佳句美篇,俯拾皆是。好词佳句,先贤思想,皆可作为我们思考社会人生的出发点,或辅助我们对社会人生进行更深刻的领悟。例如2011年江西高考就以“孟子三乐”作为作文材料:“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是第一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孟子认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也就是说,君子和常人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把道德良知存放在自己心里,时刻不忘,而这是常人做不到的。因此,孟子的“君子三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的主体内心体验,也就是说,这是君子才能获得的快乐。

经典的意义就是这样,它永不过时,不会随时间而褪色。两千多年前的话语仍然掷地有声,响如金石。写作上,考生在行文时要兼顾孟子原义,再结合当今时代去生发开其新的时代意义。既述古又论今,才能达到领悟社会人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命题要求。

此外,我们在自己学习中也可以以文言文句设计作文题。从经典文言中来,用经典文言作论据,用经典文言的逻辑方法,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可想而知。

五、我们还可以将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

我们可以选择人物较多、人物关系较复杂的文章改编表演。如《苏武传》《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比较适合改编演出。这样就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锻炼了表演才能,还加强了协调能力,一课多法、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都说中学生有三怕,文言文就是一大怕。而传承祖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文言文,写作现代文是我们做一个文化传承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能学好文言文知识,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三乐文言孟子
许三观过生日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磨刀不误砍柴工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三乐文学社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