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2018-02-11 09:03刘明霞
乡村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结构性调整供给

刘明霞

(宁津县大曹镇人民政府,山东 宁津 253421)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在新常态下,往往会出现粮食产量、进口和库存增加的问题,价格与生产成本上下挤压的矛盾尤为突出。用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衡量,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科技水平低、生产经营分散的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仍然偏低,农业发展仍然主要依赖资源和要素的投入,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因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以及供给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农业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积极选择,更是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部分[1-2]。

2 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力扶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产业”,核心目标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这次调整大大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畜禽养殖、水产等产业都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市场产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第二次是在1998年,为了解决低质量农产品的大量积压、高质量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次调整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指导方向,是“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从1998年至今,按市场化的思路,第二次结构调整持续了将近20年。总的来说,这次结构调整以资源禀赋为根本,以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供求在动态中渐渐走向了平衡,农产品质量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在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应发展优势、避开劣势,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地压缩土地密集型产业。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十几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正在逐渐失去,以补贴为主的农业政策反而导致了产业竞争力提升十分缓慢,大多数农产品渐渐失去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重塑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自古以来,种养结合就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农业系统稳定发展,这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根本所在。但是,由于人地矛盾突出,政策上太过于重视人的食物供给,导致忽视了动物“食物”的供给,种养业未能实现均衡发展,饲料供给不足,而食物供给又存在着浪费现象。如何立足于本国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这两种资源是一个有待于深入思考的问题。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构建一个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是调整农业结构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这一大体系基本涵盖了经营主体和社会社区服务两大板块。具体来看,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农业产业公共服务机制。比如,农业技术站为大家提供的基础农业服务,这一服务通常是不会收费的,或者只是收取极少的成本费[3]。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是提供不收费的服务。第三,龙头企业为大部分产业基地的农民提供服务。第四,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要调整生产结构,保证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在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树立大国土、大粮食的观念,也就是协调发展主粮、副食品,但同时也要协调发展林地、草原和耕地。第二,要促进三元结构的稳定协调发展,即经济作物、粮食和饲草料的分配合理性。第三,要促进产业融合,也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供给效益[4]。第四,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粮食体制就是要理顺粮食的价格,真正做到把市场作为导向来调节粮食的供给;要将粮食的补贴政策落实好,并且完全脱离粮价;要重视粮食的生产安全,保证粮食可放心食用。

4 结语

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发展迅速、粮食产量日增的情况下,大家更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供给体系中内部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农业供给结构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调整,从而实现我国粮食生产能够自给自足。同时,做大做强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猜你喜欢
结构性调整供给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