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水体的配植

2018-02-11 09:19毛馨卉
江西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驳岸体量湖面

毛馨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91)

1 树种的选择应首先满足生态习性

海淀公园中选择了水曲柳、绦柳、馒头柳等耐水湿的植物;紫竹院公园中的双紫渠堤岸种植了雪柳、河北杨等喜湿润的树种。湖面选择了钻天杨稍耐水湿的树种;北京植物园的湖岸边种植了旱柳、构树等耐水湿的树种。只有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态习性要求的基础上,植物才能有较好的长势。当然,如果仅仅局限于选择耐水湿的树种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可以考虑运用人工的方法进行防水处理,选用不透水的材料进行隔离或者运用工程的做法进行硬质的处理。也可以将非耐水湿的树种栽植在远离水面的地方。

2 注意植物体量与水面的关系

紫竹院公园中的双紫渠堤岸的桥头对植了两棵较为高大的栾树,与桥的体量不符。调整为大致与视线平直高度的树种则较为合理。当然也存在在设计初期时未考虑到栾树后期生长到较高高度的可能性[1]。

不同形式的水体应搭配不同体量的植物,从水体面积的大小上看,植物体量从大到小应为:湖>池>溪、涧、峡,当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对比海淀公园中湖岸线的植物体量(平均高度大约为15 m)与万泉漱玉景点的植物体量(平均高度大约为8 m),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水面大小、植物体量上的差异。

3 注意水体边植物色彩的选择及搭配

对于静态的水(平静的大湖面)而言,若想表达宁静、幽深、含蓄的游览感受,则不应选择过于绚丽的植物。如海淀公园中沿着湖岸线栽植了紫叶桃,因为紫叶桃的颜色较为深沉,所以较好地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试想,如果沿着湖岸线栽植的是碧桃或山桃等颜色较为绚丽夺目的植物,呈现一番“桃红柳绿”的景象,营造的则是较为活泼的氛围。

在湖面种植色彩较为绚丽的植物的案例也十分常见。北京植物园在湖面栽植连翘等较为炫目的金黄色的树种。在秋季,处在较远处的黄栌红叶似火,又是另一番景象。丰富的色彩以绿色为主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乐趣,更重要的是绿色的树种倒映在湖中基本与湖水融为一体,颜色不是非常突出,而彩色叶树种则十分明显,增加了景深,与倒影交相呼应,相映成趣[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水体边植物的颜色不宜过杂,主体色调的选择最好不要超过3种,否则会产生眼花缭乱之感。

4 注意栽植的方式

水体边的栽植方式多种多样。在调研的4个公园中,植物的栽植都采用的是自然式的方法。除了某些有特殊性质的园林外,水体边植物忌等距离的栽植,以免显得过于呆板。栽植的方向大多与园路有关,一般为顺着园路方向栽植,这样既可以增大游人的观赏面,又能在植物种植的平面图上达到有较好的平面效果。

5 注意与泊岸形式的协调

中科院植物园入口处的水体驳岸材料为水泥,并且驳岸与水面交接处无植物进行遮蔽,显得较为死板且人工气息浓厚。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在水体靠近驳岸处种植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在岸边种植连翘、迎春等垂枝型的植物,打破横直无变化的线条,同时起到在视线上连接地上和地下部分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北京植物园湖面的驳岸设计较符合艺术原则,由山石构成的驳岸本身带有自然属性,并且配植了种类较为丰富的水上植物,显得较为自然亲切。

由人工材料构成的驳岸更应注重植物配植的形式,岸上采用较耐水湿的垂枝形,拱枝形、伞形、圆球形的树种来增强艺术感,如垂柳、绦柳、池杉、落羽杉、水杉、水松和樟树等。水中种植带竖直线条的水生植物,如挺水植物芦苇、蒲草、荸荠、荷花和香蒲等。

6 结语

自古以来,中国的古典园林便以水为魂,水景与叠石往往是一个园子中重要的景观焦点。在现代园林中,水景往往是钢筋水泥森林桎梏下的一处圣地,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感受。水景的呈现多需要水体与植物进行搭配,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明确植物与水体的配植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树种的选择需要满足耐水湿的生态习性,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的处理选择更为多样的树种;其次,应注意植物体量与水体体量的相符性,通常情况下大水面应选择体量较大的植物,小水面或溪流、山涧等应选择体量较小的植物;再次,根据水体的形式及需营造的氛围合理地选择树种的色彩;再再次,应注意植物的栽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忌等距离地栽植;最后,植物的配植及选择应与泊岸形式的相协调,对于硬质驳岸更应采用植物材料软化硬质边界。总而言之,在实际的配植操作过程中,在满足以上原则的情况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才能营造出一个较好的景观效果。

猜你喜欢
驳岸体量湖面
蓝色的鸟是怎样经过湖面的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明年目标1.5个亿?!这家体量过亿的动保企业正在谋划什么?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湖面(外一首)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