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写作是一种自我的挑战

2018-02-11 10:45钟俏君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读后感写作能力作文

◆钟俏君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属于基础科目,应该加大教学力度,使得每位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写作能力的水平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功底,写作是人与人交流和表达的基础,也是认识世界感受自我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多数学生仍旧惧怕作文的写作,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作文,如:不清楚从哪里开始写,不明白怎么去写,更不用说那些复杂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了。正因如此,在语文作文写作的课堂上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作文、作文,难死人!”“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都分小学生一直以来所存在的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写作,都将是我们对于自我的一种挑战。

一、转换角色,教师自我突破

(一)重实践,重交际,重运用

为了响应新课改对语文教学任务的要求,学校开始着手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模式,把教师的主动教学改为被动教学,进而实现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所以,必须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学本质,将实践内容引入课堂,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可以转换为朋友角色,从而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课堂下的好伙伴。

(二)组织者,引导者,知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课上,教师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命题,然后学生根据这个固定的命题进行作文写作,在这种写作模式下,学生完全处位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作文写作模式,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写,写出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表达学生确切的内心情感,实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主动地位,最终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地位并不是单纯的讲课,而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属于课堂上的组织者和指导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任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

(三)多鼓励,多创造,求突破

语文是语言的天地,换句话说就是兴趣的天地。孩子们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需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促使孩子们的创新和发展,让孩子们从自我角度乐于写作、乐于表达。在平常时间里,多以鼓励和表扬的口吻来激励学生去多写、多说。另外,拓展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加大孩子们的生活阅历,指导孩子们多用心去想,鼓励孩子们多用心去看。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学生成长的同时,寻求教师自身的突破。

二、激发兴趣,学生自我成长

(一)兴趣是“我愿意”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个兴趣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来自于对某个具体事务的情感意识,能够使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具备了巨大的动力,属于一种潜在的爱好。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爱好,有了爱好也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成果。这个动力驱动着人们往更深的层次去探索,也就有了巨大的发现和成果。目前来看,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差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没有了想去也就不知道怎么去写,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可见,学生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有写作兴趣,是否充盈着“我愿意”的写作动力。

(二)兴趣是“我能够”

学生惧怕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课下的时间引导学生尽量的熟悉生活环境,拓展孩子们的感性知识,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的深层了解。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的基本框架包括人物、环境、时间、事件等,属于一个详细的故事,写作过程中应将所见所闻所感尽情的表现出来。”我们既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件,又要善于辨别生活中的丑恶真假,将内心的感悟尽数表达出来,这就是生活中的语文。所以,生活的感悟对于与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生活这本书记录的不仅仅是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实践,学生需要自己亲身的去感受、细细的去品味、认真的去思考才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的本质。

(三)兴趣是“我快乐”

学生往往以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学生的作文中,真实的内心情感可以感染读者,将读者带入自己的情感,倾诉的对象,能获得肯定和聆听,达到共鸣,那快乐就增值了。长此以往,如中药的语文写作,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发现“感觉”越来越准,努力得到回报,自身也就得到成长。“我快乐,我写作”就不只是一句口号。写作,将会成为快乐的代名词。

三、读写结合,师生共同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必须从阅读能力着手。”因此,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要以阅读为基础,将阅读和书写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读写结合”促进法。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读写训练,从而渐渐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言文字的训练讲求的语感的培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语感的培养要从精读和泛写开始,教师在课下为学生选择有效的文章,为学生挑选合理的作文题目,从练习中让孩子们揣摩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化的精髓,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阅读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整个阅读过程必须由学生单独承担,而不是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将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从而思索文中内容的感悟,接受语言的洗礼,从中获取人生感悟,陶醉在语言的海洋里。在每周的时间,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精美作品的阅读,读完后根据阅读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记录那些具有重要含义的语句以备日后学习。然而,每位同学对于同一作品的读后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读后感介绍,让每一位同学口头讲解一下读后感,如此反复的良性循环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把握语言的运用

培根对于教育有着独特的观点,他指出“习惯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其可以影响人们一生的学习观点。所以,在年幼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侥幸心理相比,脚踏实地的工作要好得多。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如多观看趣闻信息,搜集网络的名人、名言等,阅读高水平以及获奖的文学作品,记录那些优美的语言或者诗句,培养良好的作文写作习惯,如:作文以提纲开头,等到内容完成后再次进行语言润色,最大化的完美自己的作文作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又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快乐,体验成功。我们可以创造条件,以学校作文网和班级作文月报为学生习作发表、交流及作文教学的主要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学习他人。如此,习惯养成后,从量变到质变,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的乐趣,还将是写作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小学语文.2016.

[3]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通讯.

猜你喜欢
读后感写作能力作文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