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五步走出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泥潭

2018-02-11 10:45葛生禄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命题教学活动作文

◆葛生禄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科目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基本综合性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写作是所有学习内容中最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描述自己真实的经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作的这一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和自由发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让学生沉浸在“情郁于中,不得不发”的最佳写作状态。那么,学生怎么样才能做到感乎情,发乎言,落笔成文呢?这离不开教师平时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渗透和适时引导。

一、写作源于生活,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写作线索

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实践证明,教师在进行写作命题的定义时,应该走进生活,泛化写作内容,抓住现实生活和写作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线索。

纵观朱自清、鲁迅、闻一多、海子、普希金等名家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仿佛是身临其境般的感触,每一句话每一场景,都离我们那么近,让人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就拿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说,“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单是这三句话中,荷塘、杨柳、月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之物,朱自清先生用它们描述出了一个让人如临其境的情境,整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月光、树影、荷塘,他把这些事物作为线索融入到字里行间,抒发出他的淡淡哀愁。

借物抒情是写作的艺术,倘若只是利用文字进行空洞发泄,就好比是作文中的祥林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设计出相对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不仅能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线索,还要善于发挥应用。

二、接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中,“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食品安全”“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空气污染”“长城”“中华美食”“京剧”“美丽乡村”“高铁”等2017年的社会热点,都一一被列举了出来,提供给学生作为写作的命题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都是经过对高中生的关注点进行大数据分析后总结而出的,所以不难看出高中生平时对这些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时事热点这方面的兴趣,把写作命题和内容与其接轨,进而引导出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分类命题、分层教学的课堂活动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分,对于写作命题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承认并充分尊重这一现象,冲破传统写作教学形式的束缚,改掉强制性和命令式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分类命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取适合的命题,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抒之以情,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除了要分类命题以外,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还要做到分层教学,也就是在点评和批注学生的写作内容时,指导的侧重点要因人而异,对于写作一直发挥的很好的学生来说,需要的是评价和创新,着重于对学生文章的结构、立意、融合等方面进行指导;而对于写作基础不稳定的学生而言,需要的是修改和订正,要从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中心明确、错别字等方面进行指导。

四、鼓励自由发挥,讨论定义命题,把被动的学习模式变成主动的积极探索

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苏霍姆林斯基。

传统的写作课堂上,基本流程是:教师选好的命题和体裁→布置给学生→写作文→批改,这样的课堂我们称之为思想强盗的课堂。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命题不是得于课后训练拓展,就是按年级或者文体要求而来,学生没有参与权,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的写作指令,为了完成课堂要求麻木的进行写作,这种写作课堂不仅是在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还会在无形之中把作文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

在写作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无论是命题还是体裁都应该由学生来决定,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在命题方面:写作的过程是学生的心理过程,一个恰当的命题是打造高效作文的第一步。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具有主题倾向性的教学活动,抛砖引玉的扔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选取出大家全票通过的命题。在体裁方面:教师尽量不要死板的进行设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情需要进行写作,无论学生是选择诗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只要能够打开学生心扉和思想大门的就是最好的体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以鼓励和支持。相信这样的一堂写作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慢慢的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教师还能通过这个过程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用真心实意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头脑装到另一个人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是与学生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写作是感性的一件事情,打动人的作文往往是需要作者付诸于真情实感的。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与学生的写作质量之间息息相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情感教学的渗透,任何教学手段都要基于学生的情感,随时随地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情因素,要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感染。

教师首先要做到深刻地理解和分析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写作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语言、动作、语气等传递给学生,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愉悦的写作课堂,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抒发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综上所述,想要改变和提高写作教学的困境,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弃其糟粕,转而全面紧跟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并发挥出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耐心的指点和科学的引导,这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才能让写作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参考文献:

[1]项香女.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初探——走向本真的语文教学案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高中语文教学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杨林,赵盛成.高中作文写作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有效——王学东写作教学手记[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邹春盛.高中写作教学策略[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命题教学活动作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