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语录

2018-02-11 16:14
决策探索 2017年19期
关键词:农耕比重升级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中难以产生拔尖的创新人才?我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国学生非常容易满足。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知足常乐,虽然知足常乐用来对生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好的,但是用来对科研、对学术的追求,知足常乐却是创新的大敌。因此,在满足小我的同时,更要把大我、把社会放在心上,只有给社会带来价值,才算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这样告诫青年学子。

中国的文化形态分两种,一种叫农耕文化,一种叫城市文化。农耕文化不是人造的,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城市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城市文化充满了变化和创造,城市的建设直接反映出人的智慧高低,城市就是一个提供交易、自由消费、盘活资产、创新求变的地方。

——近日,北京师范大學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柠教授在一场题为《城市之光:北上广深的文化个性》的主旨演讲中这样表示。

“我觉得,一个人假如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自我意识始终很舒服的境况里,把自己封闭在很狭窄的知识门类或专业当中,是很有问题的。不管你是否乐于接受,那种安于知识的一隅而孤芳自赏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近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作为教师代表,在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给新生们提出这样的建议。

“说到消费升级,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消费水平太低。这个太低不是说收入水平低,而是说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太低。2012年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5%,现在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到了40%以上,这说明‘买买买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近日召开的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中国消费经济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主任樊纲指出,中国的消费升级仍有巨大空间。

“给你一点小的利益,就破坏制度;给一点小的甜头,国家利益就不要了。如果都在想自己的事情,都在做一些破坏制度、制度以外运行的事情,企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慢慢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在近日热播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中,曾任一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徐建一这位落马“大老虎”的反思,耐人寻味。

“建筑不是和城市其他空间隔绝的。一幢楼就像一棵树,风可以从中穿过,可以共享自然,这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近日在一场演讲中,为听众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猜你喜欢
农耕比重升级
农耕旧事十二韵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回暖与升级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