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教育为契机,促进医学学生心理健康

2018-02-11 17:31党娅娅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

党娅娅

摘 要:从医学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医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和学生们的不重视,一方面是医学生未来的职业性质和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生命教育为突破点,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04

一、医学高职院校的特点

(一)医学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

医学教育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密切相关,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是人,是要帮助人们解除身体疾病的痛苦以及疾病所带来的身心煎熬,让人能够重新回归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作为负责培养未来医护工作者的医学高职院校,它的教学必然围绕着“以人为本”展开,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是医学教育教学始终要坚守的信念。医学哲学对人生命的本质给予这样的界定:“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互动中,以生物特征为基础的、机体的各个层次功能的整体表达过程。”医学的本体是生命,人的生命是医学存在的依据,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是医学的终极目的。作为医学的本体,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医学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需要“零距离接触临床”,是在病人身上的一种实践。如解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人体、解剖人体获得的;病理学的知识是通过观察病理标本(宏观和微观)获得的;异常体征是通过对正常和异常体征的反复观察和对正常人体、异常人体反复触摸获得的;静脉血管注射、外科手术缝合等技能是在不断地练习中获得的……而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临床操作技能,还要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养成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的习惯。

(二)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心智发展不成熟。高职学生一般都是在初高中的学业上不是很理想,迫不得已才选择高职院校就读,面对高考的失利、外界的诱惑、同学之间的比较,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时,很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从而做出极端的事情。高职学生正处在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特殊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感情世界也会随之复杂化,与此相反的是他们平衡这些矛盾的本领却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学生忙于繁重的课业,这种矛盾不是很突出,进入高职院校后,这些矛盾便显露出来,一旦矛盾无法自我调节时就会让学生陷入各种各样的心理困境中。

2.把生命当儿戏。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时不时会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学生因为生活或学習上的一点点小事走上绝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某某学生因为追求新奇刺激吸毒而走上了让人痛心的道路;某某学生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而持刀抢劫、彻夜不归甚至血刃亲人,以及类似“马加爵杀害他人”和“清华学生泼熊”等事件的发生,一桩桩血的教训让人不寒而栗。这些引发我国青少年死亡的意外伤害和自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的无知和内心脆弱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生命教育这一话题,高职学生,尤其是医学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从尊重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起。

二、医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一)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峻化,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这些有力地推动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高职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形式化、流于表面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美其名曰“三有”(有场地、有经费、有人员编制),实为虚设,开展的工作也是围绕应付上级检查和填写汇报表之类。另外,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凭着经验、热情和想象工作,看起来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质上也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学校还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学生一节节地学,学完还要考试,实际上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了一条死胡同。

2.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处于一种模糊或者错误的状态。很多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有各种担心和顾虑而不敢去求助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这些都说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所以我们会看到:虽然在高职学生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惑,但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专业帮助的学生却很少。

(二)医学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未来职业性质的要求。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和人命息息相关的救死扶伤,如果医者自身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对患者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另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和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医学生这个专业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心理疏导,会直接影响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

2.大学阶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阶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特别容易接受,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开展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心理训练等效果会非常好。大量的事实都表明,医学生一旦毕业工作,将会面临非常忙碌的医护工作,很难有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年轻的医师们在考试、成家立业等事情上忙碌着,难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医学高等院校作为未来医师培养的摇篮,有条件也有责任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让学生在走向繁忙的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以生命教育为契机,培养身心健全之人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未来医学生工作的真实写照,因此,对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视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还要启发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积极地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关注自身生命健康,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医护工作者。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进行讲授,因此,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研室、开展一系列活动等措施鼓励教师钻研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新人才加入,让他们把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带进来,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这样做也可以达到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

(三)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虽然到心理咨询室来求助的学生寥寥无几,但私下里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渴望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的,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去咨询室,他们害怕去咨询室被同学撞见而受到嘲笑;还有的不信任咨询室教师,怕教师把自己的问题告诉辅导员等,这些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咨询室门可罗雀,但并不代表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没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也不代表他们能自我调节走出困境。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朋辈辅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互聯网作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手段,这种新的交流手段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是一种存在距离而又可以多样、自由交流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对喜欢的、感兴趣的交流积极参与,对于不喜欢的、不舒服的交流立马终止,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让交流者处在一种非常安全、舒服的氛围中,更利于让他们放下芥蒂,敞开心扉诉说。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朋辈互助的模式,培训一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这不但可以解决师资薄弱的问题,也因为年龄的相近而使交流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 鸦明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2014(11).

[2] 杨金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

[ 责任编辑 林 娜]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