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写丹青传百世 何惜热血润十年

2018-02-11 13:14王淑云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干渠林县红旗渠

王淑云

初秋时节,早晚凉意渐增,一场微雨及时的问候,又使小城清爽不少!

恰逢双休日,单位组织人员去河南林州市“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目的是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业实干热情,提供高效、有益的红色精神能量补充,结合自己本有的工作特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天暗云湿,甘霖普润,斜风细雨中,树林、草木越发苍郁葱茏,伴着当地导游解说的音声,大巴向着中原大地,经过五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目的地——林州市。

导游先安排我们到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通过图片、实物和影音资料,了解一下“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回溯一下当时林州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创业的奋斗史。

林州的缺水历史的确令人心酸:在《林县志》里,这个位于太行山南端的小县城,土薄石厚、水源奇缺,“旱”是使用一个高频字。从明初到民国九年的500年间,林县发生严重旱灾20多次,发生人相食现象5次。1942年严重的旱灾导致全县外出逃荒一万多户,饿死1600多人。

第一个真实的故事。

民国初,林县遇九年大旱。大年三十,一位叫桑林茂的老汉起五更就爬上黄崖泉,由于人多挨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记挂老人,摸黑出去迎接,由于天黑路陡,接过担子时被石头绊了一脚摔到,一担水倾了个净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回到家中于半夜悬梁自尽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汉怀着满腔悲愤,埋葬了新婚的儿媳,带着全家逃荒去了山西……

新中国成立后,缺水仍像过去的“三座大山”一样压得林县人民喘不过气来。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庄人畜吃水困难。当时全县共有90多万亩耕地,只有1万多亩水浇地,其他耕地全是靠天种植。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5个村人畜吃水困难,有的要跑5里、10里去取水,还有的要跑更远路程去取水,全县每年远道取水误工约300万个。因为取水常常发生打架斗殴伤人亡命事故。

第二个真实的故事

杨贵于1954年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只有26岁,时时深入民间问苦,见到村里的怪现象:村里看不到年轻人,在家里全是老幼妇孺。一问才知,青壮年都去很远的水源担水去了。要一整天才回转来。有一次又到山间做实地考察,行到晌午,天热口渴,大汗淋漓。就到村边一农户家里,准备要点水洗洗脸,农民一边和蔼地诺诺:洗洗好,洗洗好,一边端上一只如碗大的盆来,并且只有不多的半盆水。杨贵书记不免有点微微吃惊:知道这里缺水,真得缺到这个程度?老乡还一再叮嘱:你洗完后,把水留着啊?这些水,要老人、大人、小孩儿用完一遍以后,还要饮牲口……

年轻的县委书记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人民太苦了!无论如何也要让乡亲们吃上水!

问题的根源在于水源。从地图上看,林县境内有浊漳河、淇河、淅河等多条河流,但是由于山路崎岖,这些河流多为季节性,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属于枯水期。

1960年,杨贵带着林县县长李贵、县委书记处书记李运宝,沿着浊漳河、淇河、淅河溯流而上,翻山越岭去上游寻找水源。在山西平顺县,杨贵发现了浊漳河主河道,经过测算,浊漳河常年流量为每秒30立方米,年径流量达到7.3亿立方米。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在杨贵提出的口号下,一项凿壁引水的工程开始了。从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到1966年干渠建成通水,全部工程则于1969年7月全部完工。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總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红旗渠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奇在哪里呢?

第一,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耕社会,水是生存的命脉。历史上因水利纠纷,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之间,时常发生争斗。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将平顺县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是林县人民千百年的梦想,这一梦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变成了现实。

第二,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当时,新中国成立只有10年,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基本上是靠人一锤一钎干出来的。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建成如此宏伟的工程,实在是可歌可泣的壮举!

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之上的红旗渠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个景区雄伟险要,各有特色,相映成趣,尤以主景“青年洞”为甚,依靠断壁而凿的青年洞从巍峨雄险的山峦中贯穿而过,十分震撼。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牛岭山下方,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她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参加凿洞的突击队都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红旗渠的建成,铸造了宝贵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传奇,续航梦想!

正是:

誓把缺水老林县,重新安排旧河山。

一声令下齐相应,千军万马势震天。

红旗漫卷野云渡,霞筑飞桥玉带连。

绝壁悬崖白练舞,险滩峡谷碧浪翻。

欲写丹青传百世,何惜热血润十年。

愚公犹借夸娥子,二贵能移太行山。

一龙盘山千回转,百渠浇醒万粮田。

整顿玄黄凭茧手,神州无处不桃源!

猜你喜欢
干渠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的“难”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猫猫洞总干渠现状分析与节水改造方案设计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红旗渠》
国家继续支持青海引大济湟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