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018-02-12 05:07
乡村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夏播种肥大豆

刘 涛

(周口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周口 466000)

1 播种前合理轮作

大豆连作影响产量,也会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更会引起大豆品质变差、植株畸形,将会严重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轮作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减轻病虫草害,而且能改善土壤中的营养比例,避免有机酸物质危害大豆的根系,有利于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2 选种与拌种

大豆丰收,选种也非常重要,选种时一般选择内在和外观品质好、增产潜力大的大豆品种。播种前,要对大豆种子进行挑选,去除掉杂种、病粒、霉粒、褐斑粒及秕粒等,确保种子的发芽率。

提高大豆产量,种子拌肥也很重要。可拌钼肥,1 g钼酸铵可拌500 g大豆或者500 g大豆喷洒1.0%~1.5%的钼酸铵溶液50 g左右,喷洒后的大豆要拌均匀,晾干后再播种。可拌瘤菌肥,对于首次种植大豆的农田,一般种子拌根瘤菌,即播种前用100 g菌粉兑水1 200 g,可以拌25 kg豆种,拌匀晾干后播种。同时也可采用大豆种和带菌土壤拌匀播种。

大豆种无论是拌钼肥还是根瘤菌肥,都要注意做到轻拌、均匀,大豆种子晾干后,种皮不皲裂,种子不膨胀。拌好的种子不要过夜,要当天播完。而且可以用多菌灵拌种,以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 合理播种

大豆播种要适时,早播或者迟播都会影响产量。大豆种植一般有春播、夏播2种,东北地区(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地区(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春播在清明前后进行,收获期为9月;夏播在麦收后进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大豆播种量一般为5 kg/667 m2左右。播种要结合时间、天气、墒情等合理密植,一般播种密度为春播大豆2.0万~3.0万株/667 m2,夏播大豆1.2万~2.5万株/667 m2,秋播大豆4.0万株/667 m2左右。大豆播种一般采用条播、穴播2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多采用穴播,一般行距25~30 cm,穴距20~25 cm,每个穴里播种4~6粒种子,出苗后定苗两三株。一般疏松的土壤可深播,质地黏重的土壤要注意浅播;墒情好的要浅播,墒情不好的要深播。一般播种深度为3~5 cm。

4 科学施肥

4.1 施足基肥

耕地前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施钾肥、磷肥。需施加粪肥500 kg/667 m2左右、草灰肥160 kg/667 m2,再加上过磷酸钙50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等作为基肥,施肥量占大豆总施肥量的60%~70%。在翻地前均匀撒施于田间,然后把肥料翻耕于田地耕层中。

4.2 施好种肥

施好种肥对大豆丰收也很关键,种肥可集中施肥,也可分层施肥。通常可施加熟粪肥80 kg/667 m2左右,同时铺施过磷酸钙6 kg/667 m2。施肥时要注意避免与种子接触,应将种肥施在种子下方3~4 cm开外,避免灼伤豆种及幼苗。

4.3 做好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是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大豆生产中,第1次根外追肥是在苗期,此时根瘤菌还不能固氮,是大豆苗缺少氮肥的时期,因此,要结合中耕提早追肥,一般667 m2施尿素7~8 kg左右或者氮磷钾复合肥10 kg左右。二次追肥是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此时是大豆生长期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大豆植株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都需要大量营养,此时追肥能有效促进大豆成花率和成荚率的提高,能较好地控制大豆植株落花和落荚,对于大豆的高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大豆结荚期、鼓粒期进行根外追肥,对于促进大豆丰收有着明显的效果。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保全苗

豆田全苗是大豆丰收丰产的前提,大豆出苗后,要随后抓紧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后要及时进行补苗,缺苗少的田块可就地移苗补栽,缺苗严重地块可采用营养钵育苗的办法补苗,每钵内播放两三粒豆种,豆苗生长出2片真叶时,选在阴天或者是17:00—18:00后,带营养土进行移栽,然后浇定根水。需要注意的是,待这些补栽幼苗成苗后,要偏施苗肥。同时,要结合中耕以及定苗、间苗,剔除病苗、弱苗及小苗,保留好苗、壮苗,确保大豆苗全齐苗、分布均衡。

5.2 注意控苗

由于大豆生产的无限习性,当水肥充足时,大豆就会贪青旺长,严重影响大豆的成熟。因此,在大豆生产期采用摘心控苗生长技术,对大豆的丰产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摘心控苗技术是指大豆终花前或者盛花期摘除大豆植株顶部2 cm处的生长点,以有效减少大豆秕粒,提高大豆结实率。对于瘠薄的田块和一些有限结荚性的大豆品种,一般不采用控苗摘心技术。

5.3 防止大豆花荚脱落

大豆花荚脱落也对大豆的丰收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如何防止大豆花荚的脱落。大豆植物体内营养状况失调、营养物质缺乏、光合作用产物供应不足等原因造成大豆的花荚容易脱落。防止大豆花荚脱落的方法为在大豆初花期及盛花期喷施硼、钼等叶面肥,给大豆植株直接补充营养,以促进大豆成荚率和成花率的提高。

5.4 防止大豆出现秕粒及褐斑粒

大豆秕粒和褐斑粒的产生因素有很多,大豆的种植密度、豆田土壤的营养物质含量及大豆品种都会影响大豆产生秕粒;而大豆褐斑粒则与大豆植株种植密度、大豆品种及豆田土壤性质密切相关。提高大豆播种质量、搞好大豆生长后期的肥水管理、选择秕粒少及无褐斑粒种子,能够有效防止产生大豆褐斑及秕粒。

6 适时收获

大豆收获时间也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收获过早,干物质积累尚未完成,大豆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出现荚秕、粒秕,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会受到影响;大豆收获过晚,大豆豆荚出现炸荚现象,容易造成减产,影响大豆丰收。若采取机械收获方式,要在大豆完熟时期进行收割;若采取人工收获方式,要在大豆黄熟末期进行收割。收割时要选择在晴天早晨进行,大豆收割后要及时晒干脱粒。

猜你喜欢
夏播种肥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曲周县夏播工作总结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荆门的机播机收种植表现
良种良法结合 加码推广种肥同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