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现状、危害及应对措施

2018-02-12 23:01
畜禽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菌药兽药耐药性

,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2460)

1 细菌产生耐药的途径

目前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水平逐步提高,耐药谱不断扩大,导致细菌高度耐药并产生多重耐药菌株,甚至出现超级细菌,严重影响养殖业正常发展。同时,动物源耐药菌可通过环境中的排泄物、饮水及空气等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人源性细菌,使人源细菌耐药,从而导致临床治疗细菌病失败,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使用抗菌药杀死细菌时,使用的抗菌药种类越多,细菌产生新基因抵抗抗菌药的机会就越多。特别是抗菌药的不规范使用或滥用,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动物体及人体等变成最大的或者最适合细菌产生耐药株的天然培养皿。

经研究发现,微量浓度的抗菌药都可能促进细胞产生抗菌药耐药性,这种浓度低于此前预期的抗菌药浓度,这或可解释为何抗菌药耐药性在环境中会持久存在。抗菌药耐药性可以不同方式来发挥作用,抗菌药单一作用及共同作用时耐药性会表现出不同机制;单一的药物耐受性或许可以使得单一细胞具有耐受性,而共同合作的抗菌药耐药性或许使耐药性细胞及其周围所有的细胞都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大肠杆菌中一种名为RK2的质粒可以编码两种合作性的耐药性来抵御氨苄西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编码一种利己的耐药性来抵御四环素的作用,研究者发现,这种利己耐药性可以在低于污水抗菌药浓度100倍的时候被选择性地筛选出来。

细菌同人体一样是生物体,也有DNA,它们的DNA同样可发生突变或改变。当外部世界与这些突变相互作用时就类似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一样,在抗菌药存在的环境中,那些拥有耐药性基因的细菌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的规则意味着只有最强大的突变能够生存下来。所以,当人类使用抗菌药杀死环境、动物体及人体等宿主中的细菌时,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细菌会自发地变异它们的基因,从而改变它们的构成,这样以前可以杀死细菌的抗菌药现在就无法再杀死它们。存活下来的细菌通过简单的交配(技术上称为“接合”),将这些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而这些耐药细菌可以在生物之间传播。并且细菌可以在细菌物种中彼此共享这些基因,所以它们甚至不需要类似的遗传机制就能传递这种耐药性。

2 细菌产生耐药性原因

耐药菌以环境(排泄物、饮水及空气等)为桥梁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抗菌药杀死的是敏感菌,而耐药菌可能“幸存”下来并繁殖、传播。细菌的耐药基因在繁殖期间可以相互传递,只要出现了一个耐药菌,其周围的细菌都可能迅速产生耐药性;人类耐药菌通过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进行传播,并通过接触与非接触传递给动物;在畜牧养殖业中,抗菌药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引起耐药,耐药菌通过环境和食物等传递回人源细菌,这就形成了细菌耐药菌生态系统。

耐药只是一种抗菌药用了效果不好,换另一种就行。但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老牌抗菌药的耐药率不断增高,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了80%~90%。与此同时,新的抗菌药却迟迟未研发成功。近年来,几乎无新型抗菌药可用。

“没有禁止新抗菌药使用的合法手段。”,每当新的抗菌药被公布后,无法阻止世界过度使用它。在目前的使用水平下,新抗菌药在细菌产生耐药性之前的有效性只有2年左右。

无知和粗心大意会助长凶猛的超级细菌的发展。研究已明确表明,过去几十年来,不当使用抗菌药或过量服用抗菌药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的抵抗力增强,但环境在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却很少被关注。

3 细菌耐药性的危害

青霉素的发现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进步。抗菌药可以治疗肺炎、猩红热和结核等过去无法医治的疾病和危及生命的感染,它的出现让现代医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0年以来,抗菌药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如今抗菌药已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抗菌药的使用如此广泛,有一些抗菌药已对它们从前可以治愈的疾病束手无策。抗菌药的出现成就了现代医药。同样,抗菌药耐药性可能终结现代医药。

抗菌药的神奇效果,导致了抗菌药的滥用。“抗菌药最大的危害就是对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破坏”,微生态也是人类的器官,而抗菌药常常好坏不分,在杀灭坏细菌的同时也杀灭好细菌,破坏了微生态的平衡。

如果一切抗菌药突然都失效了,轻微外伤可能致死,重伤必死无疑。 抗菌药耐药性可能导致现代医学的终结,就连剖腹产、髋关节置换术、肿瘤根植手术等目前常需要使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但随着耐药菌的流行,伤口感染治疗将失效,今后这些手术都可能变成高危医疗操作,患者将死于手术后的继发感染。如果耐药问题不能有效改善,人们将面临死于手术后普通感染的风险。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耐药监测、抗菌药监管、危害评估、人才队伍建设

(1)我国细菌耐药监测范围有限,水平参差不齐,数据价值未完全体现。

(2)我国抗菌药使用和环境排放的监管防治仍需完善。

(3)细菌耐药的危害评估不足,耐药相关研究不深入。

(4)细菌耐药的防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2 制定多领域合作、多部门联防联控

(1)成立细菌耐药性防控工作组或委员会,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

(2)加强各领域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管理。

(3)加强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4)加强防控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公众宣传和教育。

(5)加强细菌耐药防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4.3 畜牧工作者应做的工作

(1)养殖业发展仍离不开抗菌药物,合理、谨慎使用是关键。

(2)兽药残留需从养殖源头、运输、屠宰、加工和贮藏等各环节全程监控和管理,包括加强兽药质量、落实处方药制度,人兽药分离。

(3)耐药病原菌可能在动物 - 食品 / 环境 - 人体之间传播,加强兽医 - 医学合作,采取共同措施。

(4)尽快落实兽药残留和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逐步淘汰危害大的兽药品种。

(5)开发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及替代品。

(6)提高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提高畜禽养殖水平。

5 建议兽医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

(1)减少畜牧养殖中抗菌药使用,降低抗菌药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制定抗菌药使用规则。使抗菌药合理使用落到实处。

(2)查清动物、养殖环境抗菌药耐药菌现状。

(3)搞清动物源耐药基因与耐药机制。

(4)加大动物用抗菌药替代品研发投入。

1)加大中兽药研发投入。

2)加大动物用微生态制剂研发投入。

(5)加强动物细菌耐药逆转剂研究。

6 结语

总之,能不用药绝不用药,减少抗菌药乱用、滥用,加强抗菌药合理使用。加大抗菌药替代品开发力度已势在必然,细菌耐药的严重性已成为全球医药卫生(大健康)工作者们的共识,若再不重视细菌耐药性问题,真的到了一个小小的伤口就会导致人类(动物)死亡的时候,为时已晚。

[1] 金志强,尹泽东,谭艾娟.贵州省规模养猪场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36(4):64-67.

[2] http://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945e8787e4.

[3] http://tech.163.com/17/0616/00/CN0S85GK00097U81.html.

[4] http://www.rmzxb.com.cn/c/2015-04-13/481852.shtml.

[5] https://legal.dbw.cn/system/2016/05/30/057237874.shtml.

[6] 王晶晶.美国生猪发现粘杆菌素耐药性[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7,37(1).

[7] 毛婷.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7)335.

[8] 王红.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物的分析及相应解决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17-118.

[9]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7-12/05/c_136802515.htm.

[10] 夏照帆,吕开阳,汤陈琪,等.我国细菌耐药问题的现状和防控策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2) 106-111.

[11] 沈建忠.国外兽药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应对[J].中国执业兽医网,2017.

付利芝

猜你喜欢
抗菌药兽药耐药性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兽药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