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齐文化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代价值

2018-02-12 13:33李亚鹏孟朝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民主改革

李亚鹏 孟朝

摘 要:党的十九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关键。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来的优秀的齐文化精髓:改革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在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对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重要的现代价值。通过不断地健全治党管党制度,完善人民监督机制,以及营造好开放健康的大环境,来保障党内政治活动的高质量运行、党内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治生态问题;改革;民主;开放精神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今日之中国,实现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要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而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经过发扬光大,必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必将逐渐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自觉,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齐文化作为齐鲁文化的主要文化之一,尽管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是其特有的文化特质却使得齐文化能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星。齐文化从文化发展来看,相比较其他文化有这样一些特点:改革的、多元的、开放的、智慧的、务实的,不论在形成过程中还是当时的历史作用上,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吻合性。齐文化的文化精髓和精髓内核,对于规范当今中国的社会生活乃至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仍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现实问题

习主席多次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内任何一位党员的政治素养、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不仅会影响到所在的基层党组织,甚至关系到整个党内的政治生态和政治风气问题。在党的廉政建设方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积淀和复杂现实环境的影响,部分党员甚至党员干部依然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

(一)形式主义导致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

党内政治生活本来的初衷是全体党员通过行使党内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的相互监督来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党性修养的。然而,一些地方、一些机构的党组织在政治生活开展过程中,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政治性,也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如: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中开展的党员之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一些党员怕得罪人不敢指出领导及他人身上存在的问题,与中央的“红红练出出汗”背道相驰;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规章制度,独断专行一言堂作风严重,使得党内的一些程序和规矩形同虚设,严重挫伤了党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破坏党风政风。

(二)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权力过度集中

中国由于封建专制历史和血缘姻亲传统的影响,一直存在权力集中的现象。一旦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少数人手里,就会导致人们办事情的时候先考虑亲情人脉,而不去考虑统一制定的规则和法律。费孝通先生曾经在差序格局理论中提到:“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團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的圈子看起来更好办事,所以就有了像血缘、地缘、姻缘、官缘、学缘等多重关系网,因此“关系”“后面”的潜规则就有了滋生的土壤。随着这张网越铺越大,在社会上造成的破坏性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会造成某个区域的塌方式腐败。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严重影响,关键在于监督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必然会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又给那些潜规则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理想信念缺失导致庸俗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容易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然而,在物质不断积累的和平年代,一些党员已经远远丢失了革命年代的那种对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出现了理想缺失、信念模糊的倾向。有以下的一些具体表现:一些党员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领会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不能准确地向下传达这些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和现实价值,在贯彻落实工作中只做表面工作,不能深入剖析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动摇,其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更容易在诱惑糖衣面前滋生庸俗之风,不惜让人民群众伤心却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使得党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形象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事业。

二、齐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代价值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一个国家优秀的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只有渗透进国民的思想发挥指引作用,才能真正影响一个民族,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软实力。齐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对于当时齐国称霸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今天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改革精神——健全治党管党制度

齐国先后经历过四次较大的改革,分别是开国君主姜太公的改革、春秋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改革、晏婴的改革、齐威王任用邹忌的改革,齐国之所以在当时国富民强,就因为那几次较大的改革有其共同之处:在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根本问题的同时,也在其他方面注重改革。晏婴时期,继承姜太公和管仲的改革精神,进行改革“其政任贤,其行爱民”“贤君之治国”;邹忌时期,邹忌向齐威王提出,“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邹忌不仅敢于大胆地指出齐威王的缺点和错误,而且还比较尖锐地指出,“王之蔽甚矣”。臣子监督君王是臣子为江山社稷着想,而更难得地是,身居国君之位的齐威王竟能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和监督,而且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客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在这样的统治者治理之下的国家,不发展不繁荣是不可能的。文献记载,“齐威、宣之时,显贤进士,国家富强,威行敌国。”作为执政者,要善用贤者,实施贤政善政,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保存长久的繁荣。

中国正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即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这些目标就要不断地克服困难、越过层层障碍,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领者,要通过不断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就需要不断地推行新的改革,逐渐健全治党管党制度。第一,在治党管党的过程中,首先抓住这个“关键少数”。“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领导干部在各行各业处于核心地位,是权力是集中者和实施者,加之领导干部自身强有力的表率作用,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起到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党政工作的关键部分,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政治觉悟、作风问题成为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做好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改革领导干部的选择任用机制。在确定人员调动时,要遵循明确的规则和程序,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同意和拥护,要公开政府的决策和信息,从而实现社会大众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和评价,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得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确立以后,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其他党员要亲自抓亲自管,狠抓落实,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準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整个部门的工作考核和监督,大力发挥领导干部的督促作用,使得整个部门齐心协力共创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二)民主精神——完善人民监督机制

齐文化中的民主精神和民本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在今天依然可以学习和借鉴。第一,民本思想。《韩诗外传》有这样一段记载:“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在春秋时期,还从来没有哪个思想家像管仲这样明确地提出“王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第二,富民思想。以民为本,不是一句空话。想实现民本就必须富民,只有富民,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齐人皆说。”尤其是姜太公和管仲的富民思想都有具体的行动措施,而且收到了富国强民的社会效果。第三,禄贤能思想。这是与当时的鲁国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点,鲁国是典型的任人唯亲政策,“尊尊而亲亲”,这样的用人政策导致国君、大臣名家等有能者少,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没有兴旺发达。而齐国是“举贤而上攻功”,凡是有德有才的人、为国为民出力有功的人都要受到“举”,不看你的出身门第、身份,不埋没、压制人才。这样的用人政策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增强创造性。

在1945年7月,黄炎培去延安考察时曾经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段著名的窑洞对,经常让读史之人深思。毛泽东是熟读历史的,对于历朝历代“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自然非常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主、民心所向是可以保证政权的长治久安的。当党内政治风气不正时,四风问题严重时,除了相应的制度监督,还要有人民的监督。自中央严抓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以来,一些腐败案件的关键信息都来源于基层的人民群众。因为这些腐败官员都涉及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活动范围也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有人民的监督,腐败问题一定可以发现并解决,就能够切实落实好“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内的不良风气一定可以去除。不断完善人民监督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监督和体系内监督的不足,由此达到内外兼治,实现真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的。

(三)开放精神——营造好开放健康的大环境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最早的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就是在战国时期。而在战国时期,众所周知的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齐国的统治者为了方便各学派自由鸣辩、著书立说,特在国都临淄故城外建立起高门大屋的学宫和供学者居住的房舍。因此,这里成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学术讨论中心,也形成了稷下学派。稷下学的形成得益于统治者的这种开放政策,各学派平等自由,不存在压制与被压制。齐国的稷下学在战国时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学术气氛之浓厚,各派学者心情之舒畅,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之的。齐国的开放不仅是在学术上的开放,在经济和文化政策上也有很多的具体体现。当时姜太公是代表周王朝在齐地的统治者,对于当地东夷土著民族并不强制革除其习俗礼仪,也不强行推行周朝礼仪,这体现了政策上的开放性,也得到了东夷人的拥护和认可。

今天,我们是开放的中国,处于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各种外来新鲜事物采取的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态度,对于国外政党建设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积极借鉴,对于一些发展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加上开放的心态,这才是一个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大国应该持有的学习态度。为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第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因为优秀的文化生态和优良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出先进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在积淀中寻求新的突破才是今天我们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所在。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概念,政治生态亦是如此,会与外界的很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二,除了营造好文化生态,在开放的大环境下经济生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权力过分干预的都是经济行为,由此导致的腐败问题甚至领导干部的巨额贪腐问题不在少数。因此,要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减少权力寻租,减少灰色收入,就要通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经济大环境保持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法治生态建设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各项法律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法制观念,力争使法律制度成为约束和震慑全体公职人员的警戒线,服务好保障好政治生态建设。对于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三、结语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齐文化的改革精神、民主精神和开放精神,已经成为净化我们党内政治生态的一剂良药,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升华思想境界,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运用好古人的智慧,相信对于今天的各项改革将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3] 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5.

[4]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5] 史记·管晏列传[M].2014-01-21.

[6] 盐铁论·论儒[M].2017-06-03.

[7] 姜建成,常青伟.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目标、主体、任务、过程的整体性[J].探索,2015(06):37-41.

[8] 论语·子路篇[M].2016(05),28.

[9] 习近平.坚决防止“破窗效应”[N].北京晨报,2015-6-28.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猜你喜欢
民主改革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改革之路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