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障碍型猪瘟的防控

2018-02-13 09:05刘学彬曹立辉张晓云张瑞刚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出血点猪瘟日龄

刘学彬,曹立辉,张晓云 ,张瑞刚

(1.河北征宇制药有限公司051431;2.河北省动物专用免疫增强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51431;3.正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50800;4.石家庄市栾城区畜牧工作站 051430)

繁殖障碍型猪瘟又叫猪瘟带毒母猪综合征,是外观表现正常的母猪生产出带有猪瘟症状的仔猪(包括死胎),或者是仔猪出生时表现正常而后2、3天内发生猪瘟死亡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近期接诊3例以流产、死胎、产后仔猪死亡的病例,经过检测母猪血清猪瘟病毒阳性,解剖仔猪发现典型的有沟肾脏、皮质有大量的针尖出血点,遂确诊为繁殖障碍型猪瘟。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目前猪瘟只有一个血清型,各种年龄猪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安全。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可引起猪胎儿免疫耐受性。

1 流行病学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大量的病毒可通过没有临床症状的“带毒母猪”和其产下的仔猪进行传播,甚至可存在于血清中有中和抗体的猪只体内,构成潜在的传染源。在防治猪瘟上应当注意母猪持续感染现象,病后带毒猪、隐性感染猪、潜伏期带毒猪也是重要传染来源。猪瘟的流行主要是病猪与易感猪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引起的,带毒母猪经胎盘垂直感染胎猪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2 临床症状

繁殖障碍型猪瘟是低毒力的猪瘟病毒所引起的混合型猪瘟,其症状和病变不典型,许多发病猪甚至没有眼观症状,病情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死亡的多是幼猪,这种病毒连续通过易感猪感染后代,可使猪发生非典型症状而死亡,没有死亡的耐过猪会产生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如果这类猪只留种又会是新的繁殖障碍型猪瘟的带毒猪。若阳性母猪或母猪怀孕期感染猪瘟,可引起死胎、滞留胎,木乃伊胎、早产、产出弱小或颤抖的仔猪。存活猪因免疫耐受,断奶后又复发猪瘟症状而死亡。发病仔猪虚弱,出现神经症状,后驱麻痹,站立困难,伴有腹泻,耳尖、眼部、鼻部呈暗紫色,间歇性抽搐。

3 病理变化

繁殖障碍型猪瘟产出死胎,弱仔,仔猪面部肿胀,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肠系膜肿大出血,心肌有出血点,肺脏有出血点,胸腺出血,肾皮质部有沟缝,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胃黏膜出血,脾脏边缘有梗死灶,全身皮肤出血,皮下水肿,公仔猪阴囊部位皮下水肿最为显著。

4 推荐免疫预防

疫苗接种应根据各地区和猪群中猪瘟抗体水平不同,制定出相应的适合本地猪场免疫程序:

4.1 母猪 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4~6个月免疫1次;生产期间,产前20~28d或产后20~28d免疫1次。

4.2 种公猪 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4~6月免疫1次。

4.3 商品猪 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一般以抗体水平平均值降至阻断率35%时为宜,确定仔猪的初次免疫时间,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1次。超前免疫根据猪场污染情况而定,一般在仔猪出生后立即免疫,免疫后1.5~2h喂初乳。

5 讨论小结

现在猪瘟的流行有了许多新的特点,由于猪场接种弱毒苗的广泛实施,绝大多数猪都获得了高低不等的猪瘟抗体,流行初期多出现非典型猪瘟,而流行速度趋向缓和,流行范围局限化。但是猪瘟的“带毒母猪综合征”产下来似乎健康的先天性被垂直感染的仔猪危险性很大。因为这些带毒仔猪可在长达数月之久不断的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同时也可检测出猪瘟抗体。带毒母猪综合征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是目前困扰养猪业严重疫病之一。

临床上多是因为留种不慎或者是母猪免疫力低下,注射猪瘟疫苗后不能正常产生保护性抗体而形成繁殖障碍型猪瘟,所以实际生产中,笔者建议要注意监测猪群的免疫力,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母猪在怀孕期期间免疫建议使用质量有保障的猪瘟脾淋苗。

在养猪生产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疑似猪瘟一定要隔离,并做好消毒工作,有条件的猪场一定要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制度,减少猪瘟传播的机会,带毒母猪即可垂直传播又能水平传播,是猪瘟病毒的重要传染源,一旦发现要果断淘汰。定期检测猪群猪瘟抗体水平,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免疫,20d后再行检测,仍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同时也要加强其他疫病尤其是免疫抑制疾病的协同防治。

猜你喜欢
出血点猪瘟日龄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Mutually Beneficial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