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商品肉猪的实用养殖技术

2018-02-13 09:05郝教欣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瘦肉率猪种瘦肉

郝教欣

(栖霞市桃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2653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人们对瘦肉的需求也呈现出升高趋势,这就需要养猪场饲养的猪产出更多的瘦肉,一些生产商就开始饲养瘦肉率较高的猪,如果是通过品种改良或是提升饲养管理的水平,改善饲养方式来达到瘦肉率更高,这样符合人们的需求,也能够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达到生产紧跟需求,造福人民。但是,有一些生产商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来达到提升猪肉的瘦肉率的目的,这种猪肉被人吃后会对人的产生一些伤害,甚至引起死亡,引起社会的一些恐慌,不敢吃猪肉。本文是研究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改善饲养管理而提高瘦肉率,产出瘦肉型商品肉猪的技术,可以给猪产出更多瘦肉提供一些参考。

1 品种的选用

需要瘦肉产出率较高的猪,必须进行猪种的筛选,不同的猪种产瘦肉率是有一定的标准。各地广泛利用的国外瘦肉型猪种主要有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猪和皮兰特猪等,它们在体重90kg屠宰时,瘦肉率分别大约为64%、65%、60%、64%、70%[1]。这些猪都是经过长期的培育和筛选出来的猪种,能够保持有较为稳定的瘦肉产出率,均为优良品种,在需要饲养瘦肉型猪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品种。还可以使用这些猪进行杂交,杂交后的猪具有不同猪种的特点,比如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繁殖性能,生长较快等特点。在我国常见饲养的猪比如“杜长大”,这是将国外的杜洛克、大约克夏猪和我国的长白猪进行三元杂交的后代,其产瘦肉率也可以达到65%。现在还有应用皮特兰猪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猪,经过三元或四元杂交后,瘦肉率能够超过65%。这些猪均能够得到养殖场的认可和获得较高的养殖率。在我国自养的猪种中瘦肉率一般都较低,通常最高也只能够达到45%左右,但经过和国外优良的公猪杂交后,能够迅速提升瘦肉率,瘦肉率可以提升到55%,这样不仅有较高的瘦肉率,还具有地方猪种的特性,具有较高的饲养价值。

2 饲养管理的环境

养殖场要进行科学的选址,这样可以确保猪场既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也不会污染环境[2]。需要根据地形、水源和风向等进行综合考虑而选址。在选址进行饲养管理后,需要对环境进行调节,瘦肉型猪对应激因素的反应较强,常常由于应激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比如环境、温度和空气的干湿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瘦肉型猪在生长时最适宜的温度为18℃~21℃,超出这个温度时猪的生长性能就会受到影响。最适宜的湿度应该是40%~75%,只有在这个湿度条件下,猪的生长速度才会快。此外还需要对猪舍中猪的密度进行控制,不能过密。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噪音等也必须要进行控制。

3 日粮的营养水平

日粮的合理配比能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以及瘦肉的比例。这就需要对日粮进行控制,通常是必须调节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长期饲喂高能量的物质,则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沉积下来,猪脂肪增多。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时,可以配合猪发育的阶段和特点进行转化成瘦肉。根据猪生长的特点,在前期和中期,猪是生长瘦肉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应该适当调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通常是要达到16%左右。而在猪生长的后期,主要是长脂肪的时期,可以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以降低成本。而且在饲养后期,能量物质的含量也应当有所降低,这样才可以确保胴体有足够高的瘦肉率。

4 饲养方式的改变

瘦肉型的猪通常选用的饲养方式是“前敞后限”,即在猪的体重达到60kg之前应该足量供应饲料,必须定时、定量喂饱,防止时饱时饿的饲喂方法[3]。这样才能够确保猪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通常在60kg的猪需要饲喂2.5kg的料。但当猪的体重达到60kg后,应该对猪的饲喂量适当减少,而且可以增加青粗饲料的比例。

5 出栏时间的选择

出栏时间的选择也是影响瘦肉率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需要在各方面权衡的情况下进行考虑出栏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是在饲料转化率由高到低的一个转折点,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当猪到达这个时期后,猪的日增重基本达到一个顶峰,继续饲养,猪的脂肪储存量在不断的增加,而瘦肉的增长是微乎其微。猪屠宰的瘦肉率严重下降。当然,猪过早的出栏也会影响猪肉的品质,这时间出栏有较高的瘦肉率,但猪肉的营养还不全面,影响风味。由于判断标准不一致,很难判断猪最佳的出栏时间。通常认为杂交品种的瘦肉型猪在90~100kg出栏是最佳选择。

猜你喜欢
瘦肉率猪种瘦肉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跟踪导练(三)
猪胴体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
猪瘦肉率提高的几种方法
要肥肉还是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