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2018-02-13 09:05姚积伟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雏鸭病料沙门氏菌

姚积伟

(广西东兴市马路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8102)

肉鸭感染沙氏门菌,一般主要传染源为病鸭、带有病菌鸭,主要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进行传染,使得健康的鸭群受到感染。其中最为普遍的传播途径为垂直性传播,在成年且带有病菌鸭产出带有病菌蛋后,孵化出带有病菌的雏鸭,以此循环相传,会为养鸭行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鸭感染沙门氏菌基本现状

依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肉鸭养殖中雏鸭、大肉鸭大量死亡的现象普遍存在。雏鸭一般在孵化后的1个星期~半个月内就会发病,并出现大量肉鸭死亡现象,此阶段的发病率为10.0%~50.0%。肉鸭年龄在28~35d会呈现急性发病,此阶段死亡率为5.0%~20.0%[1]。

雏肉鸭发病症状为嗜睡、呆立,羽毛也较为松乱,病死的雏鸭肛门周围的羽毛较为湿润,并粘有稀粪。21d雏鸭死亡数量逐渐增加,一般每天死亡10只以上,甚至更多。年龄稍大的肉鸭也逐渐死亡,其中部分肉鸭缩头无力,不愿意运动,粪便呈黄绿色。

2 肉鸭感染沙门氏菌诊断及治疗

2.1 诊断方式

2.1.1 采取病料,借助无菌手段采取病死肉鸭的肝脏、心脏、脾等病变组织,将其作为病料。也可采取镜检方式,将病料直接涂在镜片上,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能够直接观察到病菌。

细菌分离培养,采取病料并将其直接接种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18~24h。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需要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菌落边缘的整齐、透明,不存在溶血现象。以此保障诊断质量。

针对易感染的雏禽共计20只,生长年龄为7d,取分离菌液注射在雏禽腹腔内,接种后雏禽在15h内全部死亡。

2.1.2 首先采集肉鸭血清,引入琼脂扩散试验,接着,通过观察可发现血清孔、抗原孔之间会出现沉淀线,肉鸭的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

2.1.3 依据临床诊断出肉鸭的症状,肉鸭尸体的解剖结果,实验室内的检验数据,确定其患有沙门氏菌病。

2.2 治疗手段

本文实验对象肉鸭中,选用西环素、庆大霉素等高敏性药物。在饲料内搅拌多西环,进行群体喂养。也可在饮水中混入庆大霉素,按照药剂量进行配比。每天用药1次,连续喂养5d。在用药期间,还需要强化肉鸭养殖舍内卫生管理与消毒,针对患病、疑似患病的肉鸭需要及时将其隔离。在用药3d后,其死亡率逐渐下降。喂药4d,没肉鸭死亡。喂药5d,患病肉鸭的采食、饮水、排便均正常。

3 肉鸭感染沙门氏菌防治措施

3.1 肉鸭养殖场需要定期检测沙门氏菌染色抗体,针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肉鸭,需要立即淘汰。严格落实肉鸭养殖场、病鸭隔离室、孵化舍消毒工作,依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肉鸭驱虫,每个季度定期进行病害防治,以此提升肉鸭自身的抵抗力,实现肉鸭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依据肉鸭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疾病防患,科学选择疫苗药剂、治疗药剂,实现肉鸭自身抵抗力的提升。

3.2 针对携带病菌的肉鸭,需要定期投喂预防沙门氏菌的药物,比如:强力霉素、菌毒杀星、蒽诺沙星等。定期落实消毒,选取专门预防沙门氏菌的消毒剂,为肉鸭营造干净、整洁的生长环境。养殖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特色,实现养殖技术的改善,不断引进先进养殖技术,管理技术[2]。

3.3 在开展肉鸭鸭蛋孵化前,需要落实鸭蛋消毒工作,其中,种蛋可采取熏蒸消毒方式,在孵化前需要进行全面消毒,专门的孵化器、出雏器、运输工具等需要定期消毒,从源头防治沙门氏菌。

3.4 针对感染沙门氏菌死亡的肉鸭,需要将肉鸭尸体掩埋、焚化,饲养场需要进行全面消毒。诊断出患病的鸭群,需要及时进行全体药物投放,早期治疗,在及时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3.5 依据肉鸭病情,养殖户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沙门氏菌预防与治疗。

第一,消毒。对专门养殖肉鸭的鸭舍、肉鸭活动场所,需要配备专门的消毒液,进行全面喷雾消毒,一般为1d消毒1次,连续消毒7d。第二,饲料投药,将药物与饲料搅拌,比如:可在饲料中添加禽感克星,让肉鸭自由采食,连续使用5d。第三,在饮水中加入药物,比如:可加入菌毒杀星,让肉鸭自动饮水,连续喂用5d。

结语

综上所述,肉鸭一旦沙门氏菌将会大范围传播,严重威胁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类情况,需要强化防治,一旦发生肉鸭感染沙门氏菌,需要立即将病鸭隔离。并在养殖舍内进行全面消毒,健康肉鸭喂养预防沙门氏菌的药物,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此确保肉鸭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雏鸭病料沙门氏菌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2007-2011年宁夏地区沙门氏菌分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