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文人徐昂发丛考

2018-02-13 09:54
关键词:文集康熙诗集

周 衡

(江苏大学 中文系, 江苏 镇江 212013)

[收稿日期] 2018-01-09

[作者简介] 周衡(1975-),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江南文人与文学研究。

徐昂发,字大临,号畏垒山人,江苏昆山人,长洲籍。徐昂发主要活动于康熙时期,与朱彝尊、尤侗、顾嗣立、惠周惕、张大受等江南文人有来往,又与徐乾学、徐元文、徐秉义、韩菼等江南政治名流过从甚密。著有《乙未亭诗集》六卷、《畏垒山人诗集》四卷、《畏垒山人文集》四卷、《畏垒笔记》四卷等。徐昂发诗在康熙文坛有一席之地,康熙三十三年(1694)曾刻《宫词》百首,《清史列传》卷七一云:“昂发文酒自豪,常倾四座。未第时,作《宫词》百首,遍播旗亭酒社间。”[1]其时,汪琬、田雯、韩菼、顾嗣立、周斯盛、惠周惕诸人有题诗,或赞或和。然学界对徐昂发的研究尚未开展,其生卒年、行迹、创作尚可深入考察和探索。

一、徐昂发生卒年小考

1.徐昂发生年当在顺治十五年(1658)左右

徐昂发生年未见详细记载,徐昂发的诗文以及交游者之诗文对其生平亦未有清晰表述。张大受《送大临入都》其二:“游子年已壮,高堂发俱皤。”[2]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六《丙子正月二十五日余束装入都,亲朋送别虎邱,放舟口号四绝句》其四“前年曾送京华客,惨淡山塘月照秋”下自注云:“甲戌九月,送别大临于此。”[3]58“甲戌”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秀野草堂诗集》卷五有《大临于庚午秋有都门之役,曾赋四章相送,悉皆缠绵凄恻之音,已而未果。今秋始决计北行,即用前韵奉赠,恐伤其行也,要以壮语送之》[3]53,张大受《送大临入都》当与之同期所作。张诗中有“游子年已壮”之语,古男子年满三十为壮,《礼记·内则·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年已壮”意谓年龄已过三十。所以,若以三十为下限,则徐昂发生年当在康熙四年(1665);若以四十为上限,则徐昂发生年当在顺治十二年(1655)。故徐昂发生年时限当在顺治十二年至康熙四年间。

又徐昂发与昆山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为同族,其与三徐及其子弟过从甚密。《畏垒山人诗集》卷一有《九月三日偕自强兄师鲁、敬思两弟过陆二元公明瑟园观桂》[4]662、《同忍斋弟五华虎》[4]664诸诗,《畏垒山人诗集》卷二有《与敬思弟夜坐》[4]670、《寄怀师鲁弟安阳官舍》[4]673诸诗,其中“自强”为徐炯,徐乾学次子;“师鲁”为徐树敏,徐乾学三子;“敬思”为徐树屏,徐乾学四子;“忍斋”为徐树本,徐元文次子。王逸明先生据《徐乾学家谱》及相关史料整理出《徐乾学世系表》,其中详细记载昆山三徐及其子弟生卒年、字号、婚姻等信息,其中,徐炯生于顺治十四年九月一日,徐树敏生于顺治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徐树屏生于康熙二年七月二十日,徐树本生于顺治十六年七月三日。[5]从徐昂发诗歌来看,其称徐炯为兄,则其生年当在顺治十四年九月之后,又称徐树本为弟,则其生年当在顺治十六年七月之前,故徐昂发生年约在顺治十五年(1658)。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十六“生于康熙五年至九年”著录徐昂发《乙未亭诗集》六卷和《畏垒山人集》十二卷,即认为徐昂发生于康熙五年至九年间;[6]435又金羽、赵引初《五百年传世书斋联》著录徐昂发手书联,其小传记其生年为1670年,即康熙九年。[7]未详其据。

2.徐昂发卒年或在雍正二年(1724)左右

徐昂发卒年亦未见清晰记载。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十四:“昂发弟子黄子云《长吟阁诗集》卷五有《枫江徐师挽歌》,注谓‘丁巳(乾隆二年)归里’。诗编年庚寅乾隆五年,为考昂发晚年重要材料。”[8]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据此定徐昂发卒年于乾隆五年(1740)[9],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十六亦据此认为乾隆五年“当是昂发卒年”[6]435。然此“枫江徐师”或非徐昂发,乃徐葆光。黄子云与徐葆光有师生之谊,《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一文苑二:“黄子云……幼能诗,长入都,尝偕编修徐葆光奉使琉球。……初,子云执弟子礼于葆光。”[10]523黄子云《长吟阁诗集》有《宿徐师(葆光)寓斋赋呈》、《徐师(葆光)归里敬赠四十韵》,[11]此“徐师”当即《枫江徐师挽歌》之“徐师”,当皆指徐葆光。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于“乾隆三年”下据《长吟阁诗集》五称:“长洲徐葆光解京职南还。”[12]1053又于“乾隆五年”下据《长吟阁诗集》五称:“长洲徐葆光死。”[12]1060此亦以“徐师”当为徐葆光。故《枫江徐师挽歌》不可作为徐昂发卒年考证的材料。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一文苑二:“徐昂发……以事获谴,寻卒。”[10]522徐昂发因事谪边事在雍正元年(1724)九月,萧奭《永宪录》卷二下:(雍正元年九月)“谪督学江西编修徐昂发效力军前。”[13]143又:“(雍正二年五月)直隶总督李维钧劾年羹尧奸欺贪残诸罪,饬羹尧明白回奏。疏言:……又原任江西学臣徐昂发军前效力,具呈原任江西巡抚王企靖得伊三万两。”[13]183或徐昂发其卒年在雍正二年(1724)左右。

二、徐昂发行历小考

1.徐昂发科举、仕宦述略

康熙三十九年(1700),徐昂发举进士,选庶吉士。五十二年(1713),散馆授编修,《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乙丑)谕吏部:庶吉士王图炳等教习已及年余。今加考试、应分别授职。除王世琛、徐葆光已授修撰、编修外。其庶吉士何国宗……徐昂发……等授为编修。”[14]542五十三年(1714)充福建乡试副考官,《畏垒山人文集》卷四有《福建乡试录序》文云:“皇上御极五十有三年,岁在阏逢敦牂秋八月,天下当举乡试。先期上谕礼臣,请命翰林院编修臣某、副通政使司右参议臣某,往典试闽中。”[15]771五十九年(1720),提督江西学政。《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二百九十:“(庚子十一月)丙寅,以……编修徐昂发提督江西学政……编修汪份提督云南学政。检讨张大受提督贵州学政。”[14]819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六十四《宜静居集》下注:“庚子”,其中有《闻遄喜、畏垒、匠门诸前辈俱奉视学之命,怀旧有感》诗,中“三君南国栽桃李”句下注云:“畏垒江西,遄喜云南,匠门贵州。”[3]419庚子即康熙五十九年。

2.徐昂发任安阳令辨误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康熙四十九年”据《畏垒山人文集》称:“长洲徐昂发官河南安阳,此际校订宋韩琦《韩魏公文集》。”[12]965《畏垒山人文集》卷二《重刻韩魏公文集序》:“康熙四十九年,余始令安阳。”尾署云:“康熙五十有七年六月伏日谨书。”[15]751-752

然查阅《河南通志》卷三十七《职官》八和(嘉庆)《安阳县志》卷三《职官表》,未见有徐昂发,然皆有“徐树敏,昆山人,进士,五十年任”一行。在徐树敏前有“宋绍业,江南长洲人,岁贡,康熙四十七年任。”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九《枣东集》有《送同年徐师鲁出宰安阳二首》[16]1091,查慎行于《枣东集》下注:“起庚寅八月尽辛卯十二月。”[16]1079又于此诗前有《辛卯人日赴座主泽州相国之召》,故徐树敏当是康熙四十九年授官,五十年始赴任。又徐树敏康熙五十六年曾刻韩琦《安阳集》,祝尚书《〈安阳集〉提要》:“入清,以康熙五十六年(1717)徐树敏晚香书屋刊本为早,该本据万历昼锦堂刊本重刻。”[17]此当即《韩魏公文集》。故徐昂发《重刻韩魏公文集序》当为代徐树敏序。故文中所云“余始令安阳”乃指徐树敏,非徐昂发自谓。

《畏垒山人诗集》卷二有《寄怀师鲁弟安阳官舍》诗云:“老去感离别,思君复若何。久怜黄绶屈,空郁壮心多。官舍杂花满,桑田春雨和。一尊须尽兴,莫使岁蹉跎。”[4]673观其诗意,其云“久怜黄绶屈,空郁壮心多”当非自指,而是感慨徐树敏空怀壮心而沉沦下僚。

又康熙四十九年,徐昂发有游赣适粤之事。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三十七《罗浮集》有《赣关遇徐大庶常畏垒同年》,诗中“惜别南北两茫茫”下自注云:“畏垒时方适粤。”下又有《杨赣县承玉同年招饮同畏垒留宿官舍即事》诗[3]252。顾嗣立《闾丘先生自订年谱》将其经赣赴新会事订于康熙四十九年[18],此二诗当作于康熙四十九年秋。故康熙四十九年秋徐昂发尚在江西,适粤曾与顾嗣协来往,《畏垒山人诗集》卷三有《抵新会赠顾十迂客二首》诗,《畏垒山人文集》卷三有《玉台集叙》云:“玉台山,直新会县治之北。……我友顾君迂客宰是邑焉。前岁有傅君《玉台倡和诗》,至者读之,丽其辞,美其归趣,欲往从不可得。……去年秋,偶游豫章,遂逾庾岭,度三峡并海,至新会,相见欢甚,因得尽读玉台之诗。”[15]758故,康熙四十九年秋冬之际徐昂发尚在江西、广东,不可能有令安阳之事。故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误。

3.徐昂发从宋骏业赴绍兴小考

康熙三十四年(1695)冬,徐昂发从刑部员外郎宋骏业赴绍兴。徐昂发《重题红花埠二首》序云:“康熙乙亥冬,予从故少司马宋公赴越州,路经红花埠(按,今山东临沂市郯城境内),偶题一绝。”[4]684“少司马宋公”即宋骏业,字声求,长洲人,官终兵部侍郎。《浙江通志》卷四十“放鹤亭”:“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命刑部员外郎宋骏业督工重建(放鹤亭),御书“放鹤”二字扁于亭楣,又书《舞鹤赋》刻石立亭上。”[19]906又卷四十五“兰亭”:“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命刑部员外郎宋骏业督工重建(兰亭),御书《兰亭序》刻石立亭上。”[19]995《畏垒山人文集》卷三有《募修嶯山王右军祠堂引》云:“乙亥冬,命比部宋君,恭赍御书、禊帖勒石山阴,修复兰亭旧迹。”[15]757又《秀野草堂诗集》卷七《小秀野集》附徐昂发遥和诗四首,其二“何处思君频北望,清波桥畔月明宵”下自注云:“今春余寓山阴。”[3]68《秀野草堂诗集》卷七《小秀野集》附王士祯和诗二首,其二“寄语西堂尤老子”下注云:“尤悔庵太史家近沧浪亭,明年八十。”[3]64尤悔庵即尤侗,生年为1618年,故王士祯此诗作于1696年,即康熙三十五年。因此,徐昂发所云“今春”当即康熙三十五年,其时尚在绍兴。其时徐昂发尚未进士及第,或以宋骏业幕僚身份参与重建放鹤亭、兰亭等活动。徐昂发之所以能预此事,或与其书法造诣有关。徐昂发精书翰,工行楷书,出入晋唐间,与汪士鋐、王澍、何焯并称吴中四家。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卷十七称徐昂发“工诗,兼精书翰”。[20]《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一文苑二:“尤精行楷书,出入晋唐,尺简寸楮,人争藏弆以为重。”[10]522

三、徐昂发《畏垒山人文集》代作小考

徐昂发《畏垒山人文集》四卷载其文四十五篇,录其叙录、考证、集序、策试诸体文。其中多有代笔之文,从这些代作中可窥知徐昂发的政治交往圈,对研究其政治行为和文学创作有一定价值。《畏垒山人文集》部分代作文题下注明代某人作,如《贺沁州吴相公入登政府序》、《通州志序》、《琴序》题下皆注“代韩宗伯”,韩宗伯即韩菼。《与成集序》下注“代司寇公”,司寇公即徐乾学。但多数代作或仅注“代”,或未言明代笔,其中有数篇可考所代者,除上文所论卷二《重刻韩魏公文集序》为代徐树敏作外,其余姑考如下:

1.《陕西乡试录序》、《陕西闱墨选序》代陈元龙作

《畏垒山人文集》卷二载《陕西乡试录序》,下注“代”,未言明所代者。文中云:“皇帝御极三十有五年,……阅三年己卯,……特命臣某,偕检讨臣某典陕西试。被旨震惊,终夜惕息。伏念臣海滨竖儒,学识谫陋,荷蒙皇上非常特达之知,拔置首甲,旋荷特恩,备员讲幄。”[15]754从此述可知,此文当是代陈元龙作。陈元龙,浙江宁海人,故有“海滨竖儒”之词。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守编修,二十五年迁翰林院侍读,故有“拔置首甲,旋荷特恩,备员讲幄”之说。此年陕西乡试主考官为陈元龙,而副考官为翰林院检讨海宝,故此有“检讨臣某”之语。徐昂发与陈元龙有现实来往,《乙未亭诗集》卷四有《奉题陈乾斋宫庶青藜照书图小像》,《畏垒山人诗集》卷一有《陈乾斋学士双清堂同赋得喜见春风还》诗,陈乾斋即陈元龙。

又卷四有《陕西闱墨选序》文,题下未有“代”字。中云:“近予祇命入秦,士之衣巾槖笔就试者,无虑五千人。闱中穷搜博采,仅充解额。撤棘后,差录其文之尤者,仅得四十余首。于余所望于秦之士始愿,大有迳庭。”[15]766考徐昂发仕履,未见其主持陕西乡试之事。故此文当是代作,结合上所考《陕西乡试录序》,此文或亦代陈元龙所作。

2.《平北颂》、《皇帝驻跸狼居胥山颂》疑为代作

《畏垒山人文集》卷一载有《平北颂》和《皇帝驻跸狼居胥山颂》二文,《皇帝驻跸狼居胥山颂》序云:“臣以不文,谬叨侍从,亲睹我皇上决机制胜,绥靖边隅,禁暴戢兵,保定天下,无任踊跃庆忭之至,谨撰《皇帝驻跸狼居胥山颂》一篇,拜手以献。”[15]745

按陈元龙《爱日堂诗》卷九《丙子正月扈从圣驾亲征沙漠恭纪三首》序:“……旧例,凡车驾巡幸,讲官司起居注者具名以奏,候钦点随行。是役也,先于岁前奏请。上以汉官不谙军旅,不必随往。正月初三,复论掌院桐城张公曰:‘朕思记注究不可无人,可传旨令陈元龙即尔子张廷瓒二人随侍。’时内廷詹事江村高公亦随行,大学士京江张公与少司马南苕胡公又自请随行。汉文臣扈从者共五人。”[21]而徐昂发文中所云“臣以不文,谬叨手从”,当非自言,或为代此汉文臣扈从五人之一而作,或即代陈元龙作。

3.《贵州乡试录序》代王奕清作

《畏垒山人文集》卷二载《贵州乡试录序》,题下注有“代”。文中云:“康熙三十有八,天下当乡试之期。上命礼臣请命编修臣某,偕具官臣某,往典黔试。”[15]755《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一九三:“(康熙三十八年五月癸巳)以……翰林院编修王奕清为贵州乡试正考官,户部员外郎沈昆为副考官。”[14]1047故此文当是代王奕清作。

4.《傅君筑云楼诗序》《入洛诗序》《栖霞严氏家传序》代徐秉义作

《畏垒山人文集》卷三载《傅君筑云楼诗序》,此文又见于徐秉义《培林堂文集》卷三,题作《筑云楼诗序》。文字偶有不同,徐昂发文中云:“傅君,蜀人也。”[15]759徐秉义文则云:“傅君济庵,蜀人也。”[22]73可至傅君号济庵,由此可知,傅君即傅作楫。傅作楫,又名傅恒,字圣泉,号济庵,四川奉节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历任黔江教谕及花县、良乡县知县,官至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副都御史。故徐昂发《傅君筑云楼诗序》乃代徐秉义作。

《畏垒山人文集》卷三又载《入洛诗序》,此文亦见于徐秉义《培林堂文集》卷三,题作《梁仙来洛中诗序》。徐昂发文中云:“泰和中,梁子年少力强,博学矫志。”[15]759行文难解。徐秉义文则云:“泰和梁子仙来,年少强力,博学矫志。”[22]74可知徐昂发文之误。

《畏垒山人文集》卷三又载《栖霞严氏家传序》,此文亦见于徐秉义《培林堂文集》卷三,然题作《牟氏家传序》。从文中“今观栖霞牟氏之义……牟氏悌弟八人”来看,《畏垒山人文集》题误,当为《栖霞牟氏家传序》。比较二文,唯称呼异,徐昂发文称其名:“仲子国璞……伯兄国玠。”[15]756而徐秉义文则称其字:“仲子信万先生……伯兄凤伯。”[22]78-79故此文当是徐昂发代徐秉义作。

5.《李义山文集序》代徐树谷作

《畏垒山人文集》卷四载《李义山文集序》文,下注有“代”,然未言明所代何人。中云:“子弟自强少尚斯编,苦其断缺。后得善本于闽中,为之注解,冥搜博采,历年乃成。余因参之史传,考证时事,复为之笺。”[15]770此中“自强”即徐炯,徐乾学仲子。“余因参之史传”之“余”当即徐树谷,徐乾学长子。《李义山文集笺注》卷首有此文,文后署云:“康熙戊子冬月昆山徐树谷书。”[23]对照两文,始知“子弟自强”当为“予弟自强”。徐炯《李义山文集序》详述此书始末:“岁庚午,余典试闽中,得善本以归。伯兄侍御,见而阅之,因为笺其指要,而以注属余。……康熙戊子畅月,昆山徐炯书于花溪别墅。”[23]总而论之,《畏垒山人文集》所录《李义山文集序》乃徐昂发代徐树谷所作。

[参 考 文 献]

[1]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5815.

[2] (清)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0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29.

[3] (清)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 (清)徐昂发.畏垒山人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 王逸明.昆山徐乾学年谱稿[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6]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7] 金羽、赵引初.五百年传世书斋联[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6.

[8]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502.

[9] 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49.

[10] 金吴澜,李福沂.昆新两县续修合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16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1] (清)黄子云.长吟阁诗集[M].乾隆四十五年抄本.

[12]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 (清)萧奭撰,朱南铣点校.永宪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 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 (清)徐昂发.畏垒山人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6] (清)查慎行著,周劭标点.敬业堂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7] 祝尚书.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宋代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73.

[18] (清)顾嗣立.闾丘先生自订年谱[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9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88.

[19] (清)沈翼机,傅王露.浙江通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0] 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M].台北:明文书局,1985:176.

[21] (清)陈元龙.爱日堂诗[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94.

[22] (清)徐秉义.培林堂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3] (唐)李商隐撰,(清)徐树谷笺,(清)徐炯注.李义山文集笺注[M].康熙四十七年昆山徐氏花溪草堂刻本.

猜你喜欢
文集康熙诗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诗集精选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诗集精选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诗集精选
《郭汉城文集》简介
诗集精选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