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地区农牧民脱贫情况研究
——以卓尼县大力村为例

2018-02-13 12:34李雅宁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农牧民劳动力贫困户

李雅宁 周 钱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1]。自政策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都非常重视,将“精准扶贫”作为一个改善民生、走向小康的重要国策在推行。本次调研地点卓尼县,地处甘肃省南部,地貌主要为山地地形,交通闭塞。卓尼县为多民族聚居区,以藏族为主,并有汉、回、土、满和苗等10多个民族,这种地理条件和民族成分决定了此次研究的代表性和充分的调研价值。

1 脱贫状况概述

大力行政村,位于卓尼县,下设5个自然村,161户人家,768个村民。该村共有46户贫困建档户,已有16户于2016年脱贫。28户正在脱贫中,预计2018年底达到脱贫水平。另有2户是“五保户家庭”。据调查,每家每户都分配有对应的帮扶干部。并且,帮扶干部已经完成全部摸底工作,对个人帮扶家庭的成员数量、年龄、劳动力情况、收入、房屋建筑、致贫原因和需要帮助方向清楚明了。村内路面硬化已经基本完工,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使出行更加方便。对于村内残疾人,帮扶干部针对性地根据市场变动指导脱贫新方法,开展培训课、技术课进行就业指导等。目前政策实行面临如下困难。一是大力村内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价值高。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农家乐和风景旅游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利用一定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但大力村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联系不便利,政府正在积极地沟通洽谈,进一步落实道路建设。二是帮扶干部部分年龄较高,当地生活环境较为恶劣,需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且高效完成脱贫工作。三是帮扶干部起牵头作用,以精准扶贫政策为理论指导,带领村民共同奋斗,要避免因优惠支持力度加大而产生民众惰性。

2 脱贫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贫困户识别不精准

精准扶贫展开的顺利程度,取决于帮扶干部对当地贫困户识别的精确度。只有精准识别贫困户,才能使政府的资源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卓尼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但由于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复杂且金额难以核算,使得贫困程度难以精准确认。帮扶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整个“入户”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贫困户识别不准,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公正。

2.2 贫困户脱贫意愿不强

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优惠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农牧民的服务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正是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一些农牧民贫困户因自身学历水平低、自身劳动力不足、就业质量低等,产生不愿脱贫的畸形惰性思维。

3 精准扶贫背景下推进农村地区农牧民脱贫的对策

3.1 精准制订扶贫方案

不同的贫困户致贫原因是不同的,帮扶干部应根据每个农牧民的家庭情况制订不同的扶贫方案。避免为了方便、省事,而让所有的贫困户都使用同一种扶贫模式。帮扶干部应在精准定位扶贫对象后精准制订扶贫方案。首先,将所有贫困户分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技术致贫、因劳动力不足致贫、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和其他几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帮扶干部可以汇总情况后,向当地政府申请资助,如由政府统一提供技术培训,使得农牧民拥有一技之长;让家中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到政府出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食宿、工资;或者政府与当地的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结成帮扶对象,破除妨碍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开放劳动力市场,并且专门搭构面向农牧民的产业扶持项目,以进一步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2]。

3.2 精准根治“扶贫疾病”

帮扶干部应加大入户走访的频率,通过和农牧民的大量交谈,及时发现产生惰性思维的贫困户,及时纠正,使得此类贫困户能端正态度,激发他们战胜贫困的斗志。帮扶干部还应定期给当地农牧民召开政策宣讲会,向他们传达政府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和对他们脱贫状况的关注。将“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使得每一位贫困户都拥有脱贫的决心和坚信自身能脱贫的信心,从根本上预防和根治因大力扶贫而产生的“扶贫疾病”[3]。

4 结语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卓尼县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但进一步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制订和精准根治的对策能使精准扶贫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使得卓尼县全县的脱贫工作高效开展,从而打好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农牧民劳动力贫困户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