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药院校《中医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2018-02-13 17:5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英语课程中医药

顾 赤 王 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中医英语》课程建设的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西方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自20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术的成功,中医在西方的影响不断扩大,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开展,来华学习中医的外国人也在逐渐增加。全世界的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有一大半是以中医药和针灸为研究基础的。世界上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法国在法律上已经允许针灸行医。由此可见,中医学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已遍及亚洲、欧美及世界其它地区。2015年,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而青蒿素的发现是屠呦呦受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而成功提取出来的。她在领奖时引用了毛主席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的成功是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更重要的是,她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和认可。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大力发展中医药的规划,充分表明了政府振兴中医、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决心。中医的国际化进程需要大量的中医人才,然而,中医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比较稀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还不能满足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份就高等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103名中医药专业人员外语水平的调查统计发现,目前中医药专业人员外语水平整体偏低,只有不到14%的人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能够保证国际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医学外语知识欠缺,难以胜任中医药国际交流活动。因此,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中医药专业知识且能够胜任中医药卫生事业对外交流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的现实需求。另外,随着专门用途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院校开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医英语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又是一项非常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任务。

二、中医药院校《中医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

在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中医英语课程是培养中医英语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中医英语课上把英语和中医的专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培养对外交流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照国教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为研究生开设了中医翻译课程,并在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医英译的基本理念纳入其中。近年来,中国各中医药院校相继开始开展外向型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双语教学的探索,中医英语和中医翻译的课程建设逐步提到了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的议事日程,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英语课程已成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各院校也相继开始推进中医英语的学科建设。不仅如此,国家有关方面也开始关注中医英语的学科建设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英语和中医翻译学科建设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贵州中医学院的中医英语学科,最终被评为中医药院校国家级的重点学科。这一评估,极大推进了中医英语学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然而,中医英语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基础还相对薄弱,如教材和师资建设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教材方面,就笔者调查,近些年陆续有一些中医英语方面的教材出现,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朱忠宝教授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李照国教授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的李磊主编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07年,李照国教授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入选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13年,这本教材又入选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英语发展的重视。除了中医英语的教材,许多出版社还陆续推出了各自的中医英语相关教材,如《临床中医英语》《中药英语教程》《中医英语视听说》等21世纪高等中医英语规划教材也相继出版,开始了更为细化的分科英语教学和研究,这也为中医英语这门课程的完善提供了条件。但是,作者在比较了各个版本的教材后发现却发现,由于目前中医术语的翻译的国际标准尚不统一,不管是教材中收纳的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人写的文章还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的文章,都存在着中医术语的英译不统一,一定程度上也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些问题。

师资方面,目前中医药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医专业的老师英语水平不高,英语老师则欠缺中医知识,因而造成中医老师教的中医英语往往只能以灌输中医词汇和翻译文章为主,缺乏应用能力的练习,英语老师又往往因为中医知识的匮乏而难以胜任,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医英语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中医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未能得到理想的提高。

三、《中医英语》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作为一门兴新学科,中医英语的课程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教师培养则是重中之重。首先,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知识的英语教师,另外,建立中医英语的教学团队,让教师们能在教学上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学。毕竟,中医英语课程不同于中医课程,它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而并非传授中医知识为主的课程,不是中医课程的英语版,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避免一味地翻译中医理论知识的沉闷教学方法。由于,中医英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出具有中医学基础和英语语言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中医药国际交流人才,所以,这门课程应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都进行培养和锻炼,这对教师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由于这门课程现在还并不是很成熟完善,有志于或正在从事这门课程的老师应多去开设了这门课程的院校学习调研,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和好的教学方法,加强交流合作。另外,老师们还应积极参加一些中医英语方面的学术会议,了解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第二,作为实现教学目的和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也是中医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部好的教材不仅能为教学提供系统的指导,也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源。虽然目前已经涌现了很多版本的教材,却普遍存在着所选材料要么就是国内翻译的中医文献语言缺乏地道性,要么就是国外的中医文献虽然语言表达地道但又存在一定理解的偏差导致表达上的失误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挑选整理。教学中可以以一部教材为主,然后从其他教材中选取一些不错的材料来进行补充,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在近些年来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理念的推广下,中医英语课程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视频、多媒体课件、微课及一些网络平台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中医药国际交流人才,并给学生将来就业提供更广阔的择业机会,如国家或省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外事联络单位、涉外医疗机构、国际医疗服务机构或组织、国外药企分公司或代表处、医疗卫生出版事业单位、中医药学术团体等。同时,这些既懂中医基础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也肩负着为祖国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做出贡献,为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艰巨任务。21世纪,在我国振兴中医,发展中医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医教育界的同仁们有责任为祖国文化瑰宝中医的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中医药院校这样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知识,为祖国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发挥自己的长处。

[1]兰凤利.关于中医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医教育 2006,25(5):64-65.

[2]梁世伟.中医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22(2):44

[3]伍先禄,任娣.试论中医英语教学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24(1)54-56

[4]王征爱,陈永萍,王宁,等.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当务之急[J].中国翻译,1997,(2):27-28.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英语课程中医药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