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2018-02-13 23:12黄甫明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期
关键词:分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黄甫明

(广西盈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北海 536000)

1 引言

混凝土主要是指将水泥、石、砂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进行拌合,在水化反应过后水凝形成凝胶、砂被水泥浆完全包裹后,另水泥浆填充在砂的缝隙之中,最终形成的砂浆。此类复合型建筑结构具有耐久性强、结构坚实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之中。而浇筑则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作用,也影响着建筑施工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浇筑技术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合理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加强对建筑工程关键部位的建设,有利于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进而提高现代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性能。因此,充分了解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技术种类,并针对其不同特点进行施工应用,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有着重大意义。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技术种类

由于混凝土是由按照一定比例将多种材料混合而形成的,因此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性较强,其过程也较为复杂和繁琐,这也使得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原则进行。

2.1 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

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指的是将浇筑过程按照层次进行划分,采用分层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作。其主要步骤是对在浇筑前对混凝土做出一定处理后,将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后在终凝前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之后再对建筑进行逐层的浇筑工作,从而完成全面层层混凝土的浇筑步骤。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由于其具有确保整个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准确性等主要优势,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混凝土构件的浇筑过程之中。

2.2 余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

余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指对建筑工程按照规定位置进行一次性的浇筑,且在浇筑的同时伴有1/3的浇筑斜坡,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余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适用于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的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在具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2.3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在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是在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的方式,由混凝土的地层往上进行浇筑工作,且各个层次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以此逐层向前浇筑。在具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适用于建筑设计大跨域部分,尤其是当混凝土结构长度过长或者厚度不大的结构时,适宜选取此类混凝土浇筑技术。

3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 前期准备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表面上看来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工种,但是在细节上往往一点差错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一旦浇筑过程的时机或者保养不到位,可能会对整个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一定要确定好浇筑的条件,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前期准备。

3.2 建筑基础浇筑

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包括阶梯状、和条形三种种类的建筑基础施工。首先,在阶梯状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台阶的分布特征进行一次性的浇筑工作,还要注意尽量在施工过程中避免缝隙的产生。在杯口状的柱基础浇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杯口标高,将其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振实杯口底部的混凝土,此外,在进行杯口模板位置的浇筑时可以选用两侧对称的方式进行浇筑,从而有效避免施工失误的现象发生。此外,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在进行基础的浇筑施工时,主要采用分段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相邻层之间应当尽量避免缝隙的出现。当一次性浇筑无法到达预期施工效果时,可以利用基础后浇来完成施工,但是在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收缩膨胀等现象,从而准确设置后浇带尺寸的大小。最后,对于条形基础的施工,由于其水平距离较长,因此在浇筑前应注意做好具体标线工作,从而确保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采取分段分层方式进行依次浇筑,注意要将段与段之间的混凝土浇筑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为2~3m,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3 墙体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在下部新旧混凝土的连接位置上均匀浇筑约40mm左右且配比一样的水泥砂浆,其中,在烧筑砂浆是要尽量使用铁铲进行入模。此外,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一般规定为490mm左右,在进行分层浇筑时配合人工捣实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进行浇筑墙体洞口的工作时,要确保洞口两处混凝土高度一致,还应注意在门框等钢筋密集位置,或者墙壁较薄的位置,将混凝土捣实,以防出现缝隙。

3.4 位置浇筑

由于钢筋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支撑性结构,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建筑工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要时刻注意钢筋具体位置,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尽量避免发生偏移情况,以便提高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尤其是建筑物的主梁部位钢筋分布较为密集,应当充分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对于位置浇筑的施工,一般采用细石混合水泥的方法进行浇筑,并且伴随着人工振捣,从而达到预期规定的浇筑效果,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梁板混凝土浇筑

关于梁板的混凝土浇筑,要根据梁板的不同特征来制定适合的浇筑方案对于肋性楼板一般采用赶浆法,主要是指将梁进行分层浇筑,从而形成阶梯状,经过一定时间上升至楼板位置时,配合同伴混凝土进行施工。其次,楼板浇筑虚铺厚度一般大于板厚,利用平板振动器,同时不断移动标志合理控制混凝土板厚,最后利用刮尺对表面进行找平,从而确保表面的平滑。此外,对于联接墙和柱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在一次浇筑完毕后进行60~90min的停歇,以便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

4 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事实上,中国的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得高厚度、高强度混凝土,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与先关技术的掌握。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加强混凝土的强度保证,还要能够降低水化热的程度,从而实现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和易性。

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水化热的程度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水热化程度。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在选择原料比例过程中要满足施工的需求,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矿渣,上述的相关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需要在制备过程混合一定比例的粉煤灰。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在原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一级粉煤灰和矿渣水泥。事实上,这些措施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自身的抽水能力和强度。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施工环节,也是整个混凝土项目的核心部分,对于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技术性能和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建筑施工中科学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近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品质。在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具体施工中,还应当注意浇筑环节的技术应用和管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结构的持久性和使用寿命。

[1]郑启涛.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体会[J].中华民居,2013(18):145~146.

[2]王石.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6):125~126.

[3]张元龙.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9).

猜你喜欢
分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有趣的分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