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能力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

2018-02-13 05:25葛鹏银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

葛鹏银

摘 要:在当代素质教育背景的观念下,社会对人才要求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自立能力的培养成了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本文就自立能力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展开了论述,介绍了培养儿童自立能力的实用方法。

关键词:自立能力;身心特点;独立思考

自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的自我维度,是饱含着丰富心理学思想的成长教育重要板块。本文认为,自立是个体从自己过去所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

一、自立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

自1993年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中就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其中面向全体适龄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生动发展及终身可持续性发展,都对学生的能力做出了要求,而一个人需要实践、创新的能力的前提必须是具备自立能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教育三位一体的目标,培养创新意识、自立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人成长中的“必修课”

自立作为人的成长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学会自尊自爱,增强自信,树立道德观念,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儿童的自立行为是为了有效解决其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由内在自我独立的渴望转化为外在自我行动的实践,并从中获得自我独立的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习惯性依赖,具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够自我调解情绪、正确看待成功失败并能对客观评价自己的自我效能价值,成长为一个乐观向上、自信、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培养儿童自立行为的方法策略

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正处于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的时期。如在感知概念时常常较模糊;思维活动展开时往往凭借形象的事物;情感活动丰富,但易冲动,易转化,稳定性较差;意志发展水平较低;个性中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正在形成,对是非好坏没有清晰的界定。

对于儿童而言,对外界的认知大都来源于外界,而其成长环境大都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所以想要培养儿童的自立能力,就必须从家庭陶冶和学校教育入手。

(一)家庭陶冶要注重自立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家庭教育是对儿童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密切的联系。儿童的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等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培养儿童自立能力的基石。

1.让孩子在家庭活动中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人重要的个性品质,是通过获他人认可而得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它建立在自我意识成熟的基础上,是自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获取认同的本能倾向。基于这样的渴求,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愿意做的时候,我们要大力给予肯定,使其保持积极性,如果不愿意或者害怕做的不好时要适当给予其鼓励;当孩子不会做或者做得慢的时候,应该积极地、耐心地教他做并鼓励他坚持做完。例如:在家庭日常大扫除时,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做,让他学着扫地,擦桌子或者简单清洗一些小衣物等,但仅是为了让他试着尝试去做,要求不能太高。当孩子完成了任务,要及时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在表扬的同时让其认识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使其愿意参加家庭活动并能从中体会自己的价值和获得认可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乐于自己主动做事。这便是自立行为养成的第一步。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驱动个体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具备责任感的孩子,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只有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父母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家长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及时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二)学校教育要倡导自立能力的培养,引导其自立行为的实践

学校作为儿童成长中的第二主要生活场所,承担着对儿童思想教育、学习教育、行为教育的重任。因此,其对儿童的自立能力的培养教育自然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校在儿童心理层面对儿童自立行为的培养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外化为其独立动手能力的实践,从而实现其自立成长的蜕变。

儿童时期在心理方面对老师具有独特的“依恋感”及“崇拜感”,即“向师性”;对于学习同伴会有着“朋友关系”、“竞争关系”、“互相学习”的关系,所以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充分调动其学习自主性,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鼓励其落实到行动,养成自立的行为习惯。

1.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换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易包揽一切:活动的内容、方法、方式等,做好了一切准备,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角色转换,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技能技巧,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做的不够好也不要过分批评和指责;凡是学生能自己组织的活动就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在一旁指导即可,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同时也要及时对他们的成绩做出评价,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分析活动中的不足或失误,并提出改进措施,热情指导,使他们在总结中提高。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班级活动、教育活动等的参与与组织化被动为主动,锻炼其自主、自立能力。

2.实行民主管理创造机会,培养责任感

班集体的建设不只有教师还有学生,所以自然也应该在班级建设中给学生留有一席之地。让他们表现自我,认识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树立自尊、自信、自立的观念,在学会自我管理中培养自立的能力。

(1)各尽其能,人尽其責,在班集体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例如: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在文化学习上发挥他们的优势;工作负责的学生,让他们做一些更具体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设班长、舍长、课代表、财务保管员等,把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目标要求不同。对于参与了班级管理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准自己为班级服务的目标;对于后进生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激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体会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们培养自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要接收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自学训练。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完成作业,给予耐心的指导,使学生行为从无序到有序,必要的时候和家长制定策略一起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培养其交际能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对其自立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参加公益活动,开展献爱心活动等。

综上所述,“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时代在进步,儿童的成长、成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儿童的成长教育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家庭和学校教育要重视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其儿童的自立能力,增强其基本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03.

[2]莫美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学子杂志》.2013年第7期.

[3]潘金梅.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吉林教育.综合》.2010-10.

[4]夏凌翔,黄希庭.当代学者对自立认识的概念分析.心理科学.2006,29(4):(861-867).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
什么是“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谈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