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误校一例

2018-02-14 06:39
红楼梦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麻黄晴雯白芍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有如下一段文字:

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

该回校记[九]:“等药”,原作“芍药”,从各本改。下文“麻黄等药”同。

笔者以为,点校者认为各本正确,底本有误,故而将底本“芍药”改为“等药”,其实错的是点校者自己。各本“等药”庶几可以说得通,但“芍药”更有道理。

我们先来弄清楚芍药等几味药物。

笔者查阅了林邦钧注评《陶庵梦忆注评·金乳生草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版)、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11月版)、《药性易知》(中华书局,中华民国十六年六月五版)等几本文学和医药著作得知:“芍药”,植物名,花大而美。名色繁多,供观赏,根可入药。“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止痛散血。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利小便下气”云云。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我凭什么认为此条校记实无必要,弄巧成拙。

先从情节逻辑看,晴雯因“一冷”“一暖”,不觉伤风感冒,属于风寒型。加之“一日也没吃饭”,身体极不舒服,“至次日起来,晴雯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可见晴雯身体虚弱,病得不轻,故不宜使用枳实、麻黄等虎狼药。所谓“虎狼药”,又称虎狼之剂或狼虎之剂,是指病人经受不起的烈药。从《红楼梦》文本看,宝玉也略通中医,知晓药理,所以知道晴雯并无内滞,故不宜使用枳实,麻黄也应慎用。

后来王太医的医案也能得到印证:

一时茗烟果请了王太医来,诊了脉后,说的病症与前相仿,只是方子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较先也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第五十一回)

王太医方子中去除了狼虎药枳实和麻黄,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较先也减了些”,拿捏准确。

再从中医药理看,“芍药”可补气补血,而“晴雯”身体虚弱,用“芍药”并无不妥。王太医方中“白芍”可补血敛汗,治肺胀喘噫,可谓对症下药。如果“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那后面则不该“又有枳实、麻黄”。而“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芍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则突出了庸医的用药之峻,不该用的虎狼药却用上了。王太医的“方子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现底本庚辰本此处“等药”为“芍药”不误,而庸医方中是有“芍药”的。两相对比,说明王太医处方“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较先也减了些”,比庸医确实技高一筹,不是笼统地用“芍药”,而是懂得“白芍”“赤芍”的区别。

我们还可以从汉语语法看,无论是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等”的用义都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既然用了“等药”,那后面不应该再有“枳实、麻黄”,这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

再从书法字体看,“芍”的行草(图一)和“等”的行草(图二)截图粗略一看非常相似,很容易搞错。应必诚在《论石头记庚辰本》第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版)指出:“正文错抄和漏抄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抄手的文化水平和过录是否严肃认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翻阅全书,有两种情况容易错抄。”“第一种是音近误抄。第二种是形似误写。”因此,《红楼梦》在流传的过程中,抄手误把“芍”当为“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笔者粗检《红楼梦》,“芍药”及“木芍药”等语词在《红楼梦》文本中有十余次之多,说明作者是具备一定中医药素养的文学大家。不然,《红楼梦》文本中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智慧如何解释?

图一

图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等药”语可通而非其实,“芍药”凡数见而可据信。笔者仔细查阅《红楼梦》各种版本,增评全图足本石头记、程甲本、程乙本、列藏本、戚序本、蒙古王府本、梦稿本、甲辰本等“芍药”均作“等药”,甲戌本和己卯本均缺第五十四回,唯有庚辰本底本不误,而且“庚辰本是保留曹雪芹原著面貌最全的一个本子,所以确定以庚辰本为底本,以其他各种脂本抄本为主要参校本,以程本及其他早期刻本为主要参考本”(张庆善:《读〈红楼梦〉,选哪个“本子”》,《光明日报》2018年5月2日),根据《红楼梦·校注凡例》“凡底本文字可通者,悉仍其旧”,可不作校记。如非作校记不可,可做如下处理:

校记[九]“芍药”,各本作“等药”。下文“麻黄芍药”同。

此处正文按照校记,当重新标点为:“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芍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

猜你喜欢
麻黄晴雯白芍
麻黄 治感冒要药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白芍善调经活血、除血痹
千万次心动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笑一个,努力靠近的“两只小刺猬”
心中的麻黄山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