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8-02-14 00:24刘鑫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公猪

刘鑫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农业局 621100)

猪蓝耳病存在有高致病性特征,属于接触性传染病的一种,生猪患病后会出现发热、咳嗽、食欲不振等表现。在猪蓝耳病发病之初,因为对其病原学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缺乏详细了解,遭受有严重损失。随着对猪蓝耳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诊断和防治有效性有了明显提升,当前猪蓝耳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还需要对猪蓝耳病疫情足够重视,为了降低猪蓝耳病的影响和损失,必须要提高猪蓝耳病防控措施,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

1.1 观察症状表现

猪蓝耳病典型发病症状有体温超过40℃,同时存在有咳嗽、气喘等表现,尿液呈黄色,饮食废绝,后躯无力等表现。患有猪蓝耳病的仔猪存在有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后肢发麻等表现,体温迅速上升超过40℃,仔猪发病率100%,未做好各项防控措施,死亡率在50%以上,仔猪病死亡前鼻孔会出现有红褐色和白色黏液等;育肥猪染病后存在有结膜炎、腹泻、肺炎等表现,情况严重时死亡;公猪染病后会出现有精神不振、打喷嚏、咳嗽、运动障碍等,与健康公猪相比,猪患有蓝耳病后射精量会有明显减少,同时精液品质差;母猪染病后会出现有发热、食欲废绝以及精神不振等表现,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妊娠后期会出现早产、流产、死胎等,持续发作会降低母猪产奶量,流产率可达30%,必须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1.2 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季均可发病,季节交替时其发病率最高,比如1~2月、4月、6月、9月等。猪蓝耳病的感染对象仅为猪,包含仔猪、公猪、母猪等,仔猪以及妊娠期母猪感染率高,病情严重,育肥猪病情相对较为温和。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同时还可以通过交配进行传播,猪舍卫生和通风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是此病的诱因。

1.3 病理诊断

病死猪脾脏边缘以及表面位置有梗死病灶,显微镜观察可发现出血性梗死,其肾脏颜色呈土黄色,表面有直径较小出血斑点,扁桃体、肝脏等位置也可见出血斑点。显微镜下观察心、肝、肾等部位存在有渗出性炎症以及出血性病变,少数有胃肠道坏死、出血等。

2 防控措施

2.1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在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属于该病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方式。当前市场上针对猪蓝耳病的疫苗可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类型,养殖者在疫苗选择方面可结合猪群发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如果猪群猪蓝耳病属于高致病型,为其接种弱毒疫苗,病猪的病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另外,养殖者还需要结合季节、养殖场地、疾病流行状况等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程序,定期在母猪产前注射灭火油佐剂疫苗,提高免疫效果。

2.2 饲养管理

为了避免仔猪断奶后因为应激反应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养殖场管理人员还需要注意在仔猪断奶2d左右给予乳猪饲料,然后逐渐替换为干饲料。猪舍注意通风,维持正常温度和湿度,及时清理猪舍粪便,保证猪舍干净,每周进行消毒,做好各项保育措施,保证猪安静休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保持猪舍宽松环境,避免出现应激反应。还需要保证生猪饮水清洁,提高饲料配制的科学性,营养均衡,提高其免疫力。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中药,增强生猪抗应激水平。炎热天气或者疫苗注射时必须要做好饲养管理,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率。

2.3 加强宣传与培训

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猪蓝耳病的宣传力度,对养殖人员定期培训,使养殖者对猪蓝耳病有清楚的认识,了解猪蓝耳病防控措施,在日常管理中实现对疾病的主动预防。针对病死猪还需要及时给予无害化处理,严禁私自掩埋造成病情的扩散,引起地方性流行。

结语

猪蓝耳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如果未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后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对猪蓝耳病有正确认识,能够准确诊断和鉴别,及时发现患病猪。针对猪蓝耳病的防治,需要从接种疫苗、饲养管理以及宣传与培训三个方面出发,给予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提高猪蓝耳病防治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猪蓝耳病的感染率,维持养殖场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公猪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