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2018-02-14 11:33刘广忠林旭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9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

刘广忠 林旭

(阜新二建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阜新 123000)

前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工作会议之中也有借助自然力量进行排水的要求。建设基于自然环境的海绵城市,目的是为了能够达到将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水循环的合理规划来确保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目前,绿色建筑的建造率以及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合理性和先进性的重要评价标准。绿色生态城区从空间的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以及产业配置等方面,以符合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作为建设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绿色化的设计理念,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技术形式,逐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从而显示出其新型城市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原则优势。

1 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就是指与海绵极为相似的城市,可以实现吸水、蓄水以及水资源的释放。随着环境以及气候的变化,城市表现出极好的弹性。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通过其自身强大的调节能力,仍然可以正常运转。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以生态优先为根本依据和出发点,采用的开发设施以及仪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联合操作人员的努力,既满足城市顺利排水的要求,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雨水的储存、渗透以及清洁化操作。实现雨水的合理回收以及生态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低影响开发。

2 规划背景分析

2.1 传统给排水规划的束缚

在传统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中,都是以自来水取水、管网供水排水、雨水收集与污水处理厂等为主要途径,没有对给排水系统的节水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及水循环再利用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这种局面,城市规划局限性很大,与生态城市大规模建设相互背离,所以,我们在实施城市规划中,应以节约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前提,并对其进行充分补充与改良。

2.2 城市排水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发展,不透水下垫面的范围逐渐扩大,雨水流经量也会进一步随之增加。在峰值流量提升的情况下,峰值出现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因此暴雨条件下雨水实际流经量比较容易发生在城区之中,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当雨水下落至城市中不同区域,如屋顶以及道路等存在不透水下垫面的位置时,则会伴随附着灰尘、泥土、油脂等物质,使城市排水系统阻塞,若未能够妥善处理不仅产生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也会导致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城市中的连片区域下存在大量的不透水下垫面,缺少自然吸收保蓄方面的能力,这也将会进一步造成土壤以及植被蒸发形成的水分补给不足,进而可能引起干岛效应[1]。

2.3 绿色生态城区发展需求

在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已成必然趋势,发展绿色生态城市要以生态理念为主旨,紧跟城市总规划思路,本着以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城市原则,严格依照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道路与基础配套设施等内容,将绿色理念渗透到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不断促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大力普及与广泛推广。

2.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从生态角度而言,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具有显著的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归结起来主要是因为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能有效缓解城市降雨洪水危害,降低市政基础设施排水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净化处理收集到的雨水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 海绵城市的规划思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规划设计上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自动应对自然灾害的吸水、蓄水、释水的效果,具有类似海绵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中通过各种人工措施与结合对自然环境造成较低影响的开发设施,最大限度实现雨水的有序积存、渗透以及净化,从而使城市能够实现有效的排水防涝,在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中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绿色生态城区功能与规模划分要合理与传统城区规划建设相比,绿色生态城区更加注重用地规划,这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城市建设格局更具合理性。如果再详细划分其功能,在总用地中确保居住于公共建筑用地超过50%,合理区分居住与公共建筑用地,增强城区建设的系统与科学性。

(2)我们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极力坚持实事求是总方针,在明确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的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飞速进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与水资源的短缺,若以此发展模式发展下去,必然会给城市带来发展的桎梏。因此,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尽量保留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等自然的功能。这需要分别对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等多重问题按照问题严重等级进行划分,进而确定主次目标体系,构建以核心目标为主,其他目标为辅的多目标雨水疏导系统[3]。

(3)确立区域的雨水排放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达标要求明确确定区域整体排放总量。以合理划分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分区来要求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分区总量控制指标[3],建立以流域、排水分区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的区域管控制度和考核办法。

(4)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开发,需要坚持在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基本保持不变,在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各种水文地质条件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并优先选用绿色基础建设技术手段,以及采用绿色基础建设手段与多种建设方式相结合的工程措施,综合实现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多重目标[1]。

(5)坚持从融资、规划、施工、验收和运维进行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周期性成本评估,全面考虑建设成本。

4 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措施

(1)坚持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一定要对水生态敏感区给予较高的重视程度,严禁在河流、湖泊、湿地、坑塘和沟渠等区域进行项目建设,防止城市的无序建设对自然水生态的破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因城市开发对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以及城市水体间衔接区域所造成的二次破坏和污染。

(2)保证基本透水面积。由于城市地面的大面积硬化减少了雨水渗透。通过设定不同性质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保证透水地面;优先保护并修复自然径流通道,通过种植草沟、下沉绿地、雨水湿地等多种方式,用于汇集分区雨水,控制地表的径流。当前,按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可将其技术模式分为雨水渗透、储存回用、调节峰值、净化水质、综合调蓄等多种技术模式[4]。然而,由于我国疆域广阔,南方与北方因地理条件与地质特征的不同,各地区气候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不同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依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方案的制定,例如,在岩溶地质区域,应优先选用雨水渗透模式,回补地下水;在平原河网区域,最好选用综合调蓄模式。通过有效的透水排水方案,合理控制地表的径流以实现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的合理规划。

(3)灵活应用单项技术设施。因地制宜的采用“渗、滞、蓄、净、用、排”六大类技术,并按主要功能可将上述技术组合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五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通过对这五类技术的灵活选取、组合应用,实现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单一或综合目标[5]。

(4)在综合判断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规划设计思路。在海绵城市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过程中,应通过对城市的地形地貌、流域范围、地质条件和天然水体、湿地、植被等总体区域场地条件特征的评估,合理划定出城区的雨水排水流域,并进一步确定出各流域可采用的、与本地条件相适应的雨水疏导基础设施技术,制定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新思路[5]。

5 结语

海绵城市是在环境保护内涵基础上融合了低影响开发的思路,通过不断推行低影响开发过程中的绿色雨水疏导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来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资源保护以及利用问题。与传统城市规划及建设相比,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以其清晰的建设思路,将“使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建设主旨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战略中。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以及城市中各种功能性因素,与此同时,还必须本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基本原则进行总体规划。我国相关部门已明确颁布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以及安全统筹等有关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指南。随着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设计思路的不断探索与实施,将给我国城市化建设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