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膜天花吊顶的施工质量控制

2018-02-14 14:01王若泉潘永国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天花吊顶龙骨

李 翠 王 磊 王若泉 潘永国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价值观念慢慢转变,对生活居住的环境要求逐渐提高,不仅仅要求舒适、环保,还要有视觉上的美感。传统的天花吊顶施工技术采用塑料扣板或塑钢来做吊顶开花的居多,但是传统吊顶的稳定性差,容易变形、费木料太多,小块拼装导致费用很高、费工费时、灵活性差,不易拆除和改造、造型单一,而且耐高温性能不佳,受热容易变形变色、防水性能不好,长时间使用,吊顶会产生裂痕,再加上后期的维修费用较高等等,难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美的需求,导致传统吊顶的方法逐渐减少市场。而软膜天花吊顶以其健康环保、装饰效果美、安装简单、多彩的个性化的设计等等强大的优势进入市场,并掀起一股潮流。

2 有关软膜天花吊顶

2.1 施工过程

软膜天花吊顶的材料软膜是采用特殊的、具有柔软质地的、丰富多彩的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在经过实地测量天花尺寸以后,软膜经过一次或多次切割后,撑展在经过专用扣码压弯定型的各种型的铝合金龙骨组合骨架上面,在进行充分加热均匀,把多余的软膜修整完整。其中龙骨主要有边扣条龙骨、扁码龙骨、横双码龙骨、纵双码龙骨等多种类型,而且软膜天花吊顶是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和客户的需求来进行施工安装的。

2.2 材质特点和适用场地

防火、防水、防菌功能。软膜天花吊顶的材质是用PVC材料做成的,符合国家的防火标准,通过了B1级的防火测试,安装采用封闭式设计,可以暂时阻止漏水,并且在出厂前会混合一种叫BIO-PRUF之抗菌处理。

节能、环保功能。软膜天花吊顶的材质有很高的绝缘性,在开启空调的地方,可以减少室内温度的流失。软膜是由环保材料为原料,是属于可以回收的物品,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创造性、方便安装。软膜天花吊顶的材质是可以根据龙骨的不同形象来确定造型,而且在安装的过程是可以直接安装在各种建筑上,只需要螺丝钉的固定就可以。

因为这些特别多的性能,所以软膜天花吊顶的使用场合是非常广泛的,例如:酒店和客房、办公场所、游泳和其他场馆、会所和售楼处、会议厅、教堂、医院等等。

3 施工质量控制

3.1 施工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商人的一切出发点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不断加剧,软膜天花吊顶的市场也会受到追逐利益的企业和工厂的影响,出现不合格的软膜天花吊顶的材料,扰乱了市场,还会造成问题工程。

合格的软膜天花吊顶材料符合国家的防火标准,通过了B1级的防火测试,在经过燃烧后,就只会自身熔穿,然后自动收缩、熄灭,不会,蔓延到其他地方,而且也不会有熔化物和刺鼻气体。而无国家的监测的不合格产品在燃烧过后不会停止燃烧,并且会发出刺鼻的味道,而且在手感上也会有黏着感,使用时间长了容易变形,变色,稳定性不强。在进购软膜天花吊顶的材料的时候,要求相关企业或工程出示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材料。

3.2 施工时材料安装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软膜天花吊顶的固定性,龙骨的安装就格外关键了。龙骨安装的要求很严谨。在龙骨与龙骨之间的衔接要严密、紧密、流畅、牢固,并且最大缝隙不能超过1mm。龙骨的造型也是一个重要注意的地方,不能超过限制,要按照要求进行控制,应符合要求。除此之外,对于龙骨角度的安装要求、双扣码的吊装要求、吊顶标高的要求等等都有具体的精确到毫米的要求,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安装。

软膜作为覆盖在龙骨表面上,是关乎于软膜天花吊顶的外观美感。在进行软膜的安装时,要注意软膜材料的合格,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另外在进行安装之前要认真检查龙骨的安装是否存在误差,并且要确定无杂物、灰尘后在进行安装。在安装时,要保证表面的平整、无划伤、整洁干净。

3.3 施工后成品的保护质量控制

在软膜天花吊顶安装完毕以后,对其成品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施工现场要保持地面的干净,不要残留易燃物,并且要保持工作人员的装束,便于软膜的安全无误安装。在安装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的工具,避免尖锐的东西划伤软膜,除此之外,还要防止人为的破坏。

4 结语

软膜天花吊顶的优点很多,在很多场合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质量,而且软膜天花吊顶安装较为简单,有利于减少施工时间,减少了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管什么事情,在完成以后总要进行检测、测验,合格以后才能批准使用,由此可见软膜天花吊顶的施工质量控制时格外重要的。当软膜天花吊顶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好的情况下,软膜天花吊顶就不仅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提高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天花吊顶龙骨
客厅的中央空调装在哪个位置更合适
天花寺
架龙骨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吊顶式冷辐射空调施工技术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识别真假龙骨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