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针法研究文献稀缺的原因探究

2018-02-14 22:12张祥爱徐伟吴培旭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600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广东东莞53083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苏绣针法刺绣

张祥爱,徐伟,吴培旭(.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 肇庆 5600; .广东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系,广东 东莞 53083)

我国传统手工艺不仅是我国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的基础,而且是组成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刺绣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蕴含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国难得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手工艺大多濒临灭绝。因此,传统手工艺在人类文明中的传承工作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由于传统手工艺品比市面上规格化的工业品更独具特色,更环保,而且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工作时间减少,现实生活节奏的加快,具有清新、恬静艺术风格、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更受欢迎[1]。

1 关于潮绣针法的研究现状

文献有助于保存和更好地推动生产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四大刺绣针法研究中,唯独潮绣针法的研究文献颇为稀缺(截止2017年10月15日,就中国知网上能查到的关于苏、蜀、湘、潮绣的针法文献数量分别为13、2、4、0)。

明清以后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广东地区的工商业和手工业还是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这为潮绣针法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令人十分不解的是,既然具备潮绣针法研究的物质条件,但为什么实际上潮绣针法的研究文献(包括古代的)却如此稀缺呢?甚至潮绣目前已经身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为什么依然不见有关潮绣针法的研究文献?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潮绣针法研究文献的缺失,直接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经典的、传统的针法可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后人即使想要学习也无从下手。又例如,今人在对潮绣针法做研究的时候,缺乏直接可参考的文献,这也将给后续的潮绣针法的研究者带来相同的难题。

正因为如此,本文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潮绣针法相关研究文献稀缺的原因做出一些启发性的、探索性的研究,以抛砖引玉,为后续学者的研究铺平道路。

2 潮绣针法研究文献稀缺的原因探究

2.1 文化习俗原因

历代志书就描述了潮州民俗之一的女子刺绣——“其妇女之俗,百金之家不昼出,千金之家不步行,日勤女红,布帛盈箱。”,明代也盛传民谣“东门晒鱼网,西门摆花规,南门削竹筷,北门梭脚腿。”。这些文字记载描述的是潮汕地区的妇女在业余时间从事潮绣的家庭手工艺的情景。潮州的女子一般从七、八岁就开始由母亲或姐姐口口相传,学习潮绣技艺,并尝试绣一些简单的纹饰图案。随着潮绣针法的逐步熟练,再慢慢增加刺绣图案的复杂程度。正因为潮绣针法主要为女子之间的传承,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加之潮汕地区古已有之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潮汕女子识字的人并不多,自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掌握的潮绣针法转换为文字,予以记录和保留[1]。

2.2 地理位置原因

古代交通条件并不发达。潮汕地区在古代属于南蛮之地,远离中原文化的中心,自然很难受到主流文化的重视,也很难获得主流文化的认可。自然,掌握文字主动权的主流文化不会关注和研究潮绣针法,便很难产生潮绣针法的研究文献。相比之下,同为四大名绣的“苏绣[2]、蜀绣”位于政治文化中心,容易受到主流文化的重视,至少为刺绣针法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古时,京城有专为达官贵人做衣服所设的绣坊,绣坊一般在民间挑选优秀的绣娘。

另外,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3]。“苏绣、蜀绣”最为著名,发展早,不仅位于政治文化中心还位于纺织中心。例如巴蜀地区的人民早在中华文明的开端时期就懂得缫丝养蚕的技术。秦汉时期,纺织业的中心更是偏向于古蜀地区。蜀郡在战国末期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丝织中心了[4-5]。由于潮汕地区纺织业并没有四大绣种中其他绣种所在地区发达,潮绣的发展也不如它们那样快速。

2.3 历史原因

潮绣开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当地宗族和宗教祭祀的普遍开展、当地戏剧——潮剧的繁荣是促成潮绣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目前能查阅到的关于潮州刺绣的文献是宋宝二年(1254)出于潮州知州陈炜之手的《题湖平石壁》。清代乾嘉时期,受到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潮绣逐渐商业化。晚清至民国初,是潮绣的巅峰时期。四大绣种中“苏绣、蜀绣、湘绣”比潮绣的历史还要悠久[6-8]。

苏绣这一艺术在春秋时期就有记录了。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蜀都赋》就描绘了蜀锦蜀绣的华丽景象。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工地在1958年出土了战国木廓墓中的两件绣花娟残片,佐证湘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田自秉教授在所著的《中国染织史》中指出:“湘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始创于清朝末年,最为晚出。但自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娟地长寿绣、娟地乘云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汉代刺绣后,对于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就诞生的时间来看,产生较晚也可能是潮绣针法研究文献稀缺的原因之一。

此外,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很长时间内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状态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清政府腐败无能,为赔偿战争赔款,不得不加重赋税,底层的人民经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可能会导致潮绣针法的传承断层。

2.4 经济原因

潮汕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商业气息比较浓郁的地区。有资料显示,清末潮汕地区经营潮绣的绣庄有20余家,华商经营的抽纱商有近10家,外国创办的抽纱洋行有10多间。这些潮绣机构基本都是以盈利为导向的商业机构,主要是以潮绣为牟利工具,并不会组织人力、财力对潮绣针法进行记录、整理、研究[9-10]。同时大多数绣娘则将潮绣当成谋生手段,而不是艺术。过分重视潮绣的商业价值,忽略了其文化价值也是潮绣针法研究文献稀缺的原因之一。

由于商业竞争的残酷性,为了保证潮绣产品在市场上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商家之间对内部的潮绣针法的管理会非常严格。出于保密的原因,即使有潮绣针法的记录、整理和研究,但对外公开的可能性很小。

2.5 潮绣自身的原因

潮绣所绣的品种多为当地宗族和宗教祭祀用品[11-13],它的适用范围很窄,流通性与普适性不强,不似苏绣一般是大幅作品,其作品在国内流传甚少,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赞美,也不容易让人产生探究与记载的心理。潮绣针法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并没有与现代技术结合。但苏绣1958年开始推广机绣,又发展电脑绣花。

3 建议与期望

鉴于潮绣针法研究文献缺失的严峻现实,本文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可以从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关注潮绣针法、保护潮绣针法。

3.1 深入挖掘潮绣多方面的价值

保护潮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得先了解潮绣的价值,认清潮绣的定位。我们要挖掘出潮绣作为欣赏品可以愉悦身心,给人一种美感的艺术价值;挖掘潮绣与其他绣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为促进中华绣艺良好发展提供技艺交流价值;挖掘潮绣包含的中国传统刺绣技术以及理论的学术价值;挖掘潮绣在服装、装饰画等的实用价值;挖掘潮绣带有民族色彩及气息的民俗学价值。通过挖掘以上价值,让人们对潮绣更了解,更欣赏,使潮绣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14]。

3.2 建立健全潮绣传承人档案,认定命名传承人

近年来,随着非遗的认定,我国也将相关的传承人记载进了档案。因此,保护潮绣传承人也是保护潮绣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让这些传承人更加自豪于自己的潮绣手艺,更加乐于去研究和创新

潮绣,并乐于将这门手艺教给别人。另一方面,传承人在潮绣的传授和创新上将会花更多的时间,这在一定意义上也保护和发展了潮绣。

3.3 政府提供人力、财力及物力,鼓励承办潮绣学习活动

潮绣本来就是一个耗时耗资耗力的工作。极少有由民间自发的潮绣绣艺学习活动。想要使潮绣发展得更好,政府就得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给传承活动。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场所,提高人们承办潮绣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潮绣学习落到实处。

3.4 重视潮绣创新,实现潮绣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创新,潮绣也不例外。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继承,要重视潮绣创新,鼓励潮绣人员积极创新,让潮绣得以可持续发展。

[1] 苗炜. 潮绣在庙堂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2] 李清扬. 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6.

[3] 石中坚. “海丝文化”视阈下的潮绣文化[J].知音励志,2016(9):187-189.

[4] 王玭,王宏付.湘绣与蜀绣的技艺比较[J].纺织学报,2016,37(3):66-71.

[5] 刘靓.从湘绣的历史起源看其传承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包装工业,2014(18):105-106.

[6] 谭晶.浅议传统潮绣纹饰图案的现代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Z1):162-164.

[7] 谭晶.潮绣之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2(6):149-150.

[8] 郭丹.潮绣与现代室内陈设艺术的契合[J].大众文艺,2012(15):63-64.

[9] 蔡丹丹.潮绣时尚产品化初探[J].大众文艺,2012(15):289-290.

[10] 郑蔚珊.潮绣艺术资源探析[J].大众文艺,2012(13):192-193.

[11] 蔡涵,方秋瑾.潮绣等潮汕传统手工艺在潮派工艺服装上的运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41(2):47-48.

[12] 陈志民.论传统潮绣艺术发展源流及艺术成就[Z]. 辽宁省博物馆,2010:263-270.

[13] 李宏复.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J]. 文化遗产,2010(3):78-84.

[14] 冯冈平,汤瑞乔,汪蔚.潮绣企业集群演化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J]. 当代经济,2006(7):26-27.

猜你喜欢
苏绣针法刺绣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清新唯美的刺绣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