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理论视角下的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研究

2018-02-15 01:00蔡宇超唐依依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6期
关键词:街巷风貌场所

蔡宇超 唐依依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444)

1 引言

上海在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大规模快速建设后,付出了约3000万m2建筑被拆除的巨大代价[1]。城市历史空间保护与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上海已建立由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优秀历史建筑组成的城市遗产保护体系。其中风貌保护道路作为重要城市历史空间之一,是城市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2]。上海市规定列为一类风貌保护的道路不得拓宽或压缩,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也由此被称为“永不拓宽的道路”。

当前,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存在原真流逝、尺度破坏、设施欠维护等问题[3],学者们主要从规划保护管理角度指出要重视街道人文记忆载体作用[4],建立整体工作框架[5],加强规划技术内容系统性及管理衔接[6]。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作为活态历史空间,在加强物质形态保护同时还应加强场所营造,这对延续街巷文化与市民活动,实现人与街道空间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理论方法

2.1 场所理论综述

诗人荷尔德林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哲学家海德格尔由此出发从“筑造·栖居·思想”三环节展示人与空间关系[7]。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以“栖居精神”为源泉,借助胡塞尔现象学[8]理论,开创建筑现象学理论用以分析建筑空间与筑造现象,而场所理论正是建筑现象学主要内容[9~10]。舒尔茨认为,场所是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人类生活发生之地[9]。他提出两种场所精神:方向感和认同感,前者指人具有辩识空间能力,后者指人能得到满足和安全感[9]。

2.2 街道场所构建

场所由实体形态、人类活动、文化含义三部分构成,这三个元素相互依存、密不可分[10~11]。街道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4],其相应由街道实体、街道活动和街道文化组成。街道实体是指空间物质形态表征,主要包括界面、设施、绿化等一切可视形象[12];街道活动涵盖社区、商业、交通等方面;街道文化是指街道所特有的记忆、习俗、审美和观念等意识形态产物[12]。街道场所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物质-社会-精神”三层次的稳定结构。

3 研究对象选取

笔者根据代表性(能够代表所在风貌区的典型风貌特色)、独特性(具有相对特殊的空间特征如非连贯道路、特殊时期建筑风格)、唯一性(该风貌区仅有一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的遴选原则,从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中选择中山东一路(外滩)、南京东路-南京西路(黄陂北路-浙江中路)、思南路(淮海中路-建国中路)、虹桥路(环西大道-古北路)、甜爱路(甜爱公寓-四川北路)、舟山路(昆明路-霍山路)、陕西北路(新闸路-南阳路、南京西路-威海路)、愚园路(定西路-乌鲁木齐北路)、新华路(定西路-番禺路)九条道路作为研究对象。

4 街道场所特征研究

4.1 空间形态视角

4.1.1 街道界面对比强烈

中山东一路西界面多元建筑风格荟萃,呈现出和谐共生、壮阔雄伟、稳定静态特征;服务设施则布置于东界面,展现出开敞宽阔、舒适宜人、活力动态特征。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东段界面为西洋古典风格的大型百货商店建筑群,呈现典雅大方、规律有序、商旅繁荣特征;西段界面主体由酒店办公建筑构成,则呈现出协调交融、个体突出、闹中取静特征。

4.1.2 街道形态曲直变化

中山东一路原只是浦江弯曲处河流水体涨落形成的一处滩岸,经过百年营建逐渐形成了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约3里长的弧线型街道精华。无独有偶,南京东路-南京西路自黄陂中路至西藏中路路段也是一段曲线走向。这种弧形街道形态给人缓慢放松的步行感受和充满期待的观赏体验。

4.1.3 街道节点功能呼应

中山东一路作为上海旅游明星景点,在黄浦江沿岸设置了大量街头广场与标志物,其位置设置与功能安排均与道路交叉口、周边功能相呼应。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也在西藏中路与南京路交叉口西侧设置人民广场北广场,东侧设置入口小广场以及步行街雕塑,充分考虑与城市广场和商业步行街的呼应。

4.2 街道活动视角

4.2.1 街道生活丰富多元

思南路自近代建设伊始就考虑完善住区功能,这对未来街区发展影响深远。如今南昌路以北路段多为新式里弄住宅,临街界面基本为社区商业,复兴公园等配套设施紧凑布局于里弄中;南昌路以南路段则以“义品村”独立式花园住宅为主体,美术馆等大中型公共设施布局外围。高端居住、品质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元街道活动营造出生活气氛浓郁的场所空间。

4.2.2 街道商业气氛浓厚

陕西北路又称西摩路,也被称之为老上海“洋人街”。街道北段文化气息浓厚,文化教育机构鳞次栉比,两侧以酒吧、咖啡馆和西餐厅等品质业态为主。街道南段是“老字号一条街”,红酒坊、茶楼、咖啡馆、画廊等纷纷进入,使得街道与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相合,恢复了老上海风情[13]。

4.2.3 街道交通组织合理

就思南路、陕西北路等典型风貌保护道路而言,风貌保护重要性应高于城市交通。上海许多历史风貌街区的道路采用30ft、40ft、50ft、60ft作为模数,对应9.1m、12.2m、15.2m和18.3m的道路宽度[4]。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空间比例适当,加之一块板的道路横断面设置,使得机动车车速不高,两侧空间适宜漫步,增强了街道空间的人性关怀与休憩体验。

4.3 文化内涵视角

4.3.1 街道历史底蕴深厚

愚园路是上海近代史上“越界筑路”产物,居民复杂且流动频繁[14],是管理交错的结合部地区,市井文化、弄堂文化、社区商业、大雅大俗等特点都使之成为研究上海市民社会的典型样本[15],因此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另外大量有实力人士在此建造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将上海本土文化与西方建筑风格进行融合,是反映东西文化交融的最好见证。

4.3.2 街道人文气息浓郁

甜爱路被誉为“沪上最浪漫的马路”。甜爱路得名源于原路名“甜安路”和山阴路2弄的日式花园洋房“千爱里”。如今甜爱路由爱情诗歌墙、咖啡、花店、“爱心邮筒”、“爱心邮局”、“守望”情侣雕塑和里弄建筑、水杉共同构成,已成为四川北路商圈一部分。经过文化现象的不断扩散与传播,甜蜜诗意与浪漫小资成为甜爱路被广为认可的街巷精神文化。

4.3.3 街道社区凝聚力强

新华路被称之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历史上众多知名文化人士在此居住生活,普通居民也以能在此居住自感身份修养不凡。新华社区老洋房中有153处被列入文保单位或市优秀近代建筑,其或保持居住功能、或与周边业态融为一体。新华路社区尝试从老洋房入手,组织巡游等活动,吸引居民和团体参加,培育社区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凝聚力生成。

5 街道场所现状问题与对策

5.1 街道场所现状问题

5.1.1 空间形态破坏,文化功能消亡

以舟山路为例,历史上有“小维也纳”之称,但从80年代小商品市场演变为90年代商业街,直到舟山路市场取缔[16],其已没落为社区道路,历史功能也消失殆尽。问题形成与形态破坏不无关系:街道被主干路南北分割,空间割裂加速功能衰败;界面主体由围墙和小型门店构成,文化功能衰退且质量破败;功能节点与街道空间联系错位,难以吸引人流停驻。5.1.2 活动单一缺失,街道空间疏离

以虹桥路为例,1901年始筑时自然生态良好并逐渐形成鲜明的乡村别墅式风貌特征[17],但伴随上海城市交通不断发展,虹桥路因临近虹桥枢纽与内外环高架出入口,交通分流压力使其街道风貌特征逐渐淡化,街道活动中通过性交通占比高,加之虹桥路双向五车道的割裂性,导致只在部分公共建筑、旅游区和别墅住宅区存在多元活动,街道空间关系逐渐疏离。

5.1.3 文化感知薄弱,建筑场所封闭

以甜爱路为例,其道路呈南北走向导致两侧里弄建筑多山墙和围墙朝向道路一侧,街巷文化传达途径十分有限,弱化了场所精神感知。另外,由于两侧历史建筑或街坊均以居住或办公功能为主,且各个建筑空间权属清晰、隔离明显,导致街道休憩观赏功能不强,人流难以停驻获得认同感,场所开放性较弱。

5.2 对策与建议

5.2.1 空间维度:讲究方法、关注形态、重视对话

①因地制宜的对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的分段、分区、分类研究,实现精准保护,科学引导;②通过建筑、设施、绿化有机组合,构成变化多姿、独具特色且充满人文关怀与体验期待的街道形态;③在街道空间组织中应促进街道与街区的功能互动与形式对话,促使街道与城市功能融合。

5.2.2 活动维度:关注延续、鼓励商业、促进多元

①历史街巷并非只有静态的建筑,也有生活于其中的活态居民,应当注重保护与延续社区生活脉络;②特定商业业态与街巷建筑的整合能够激活街巷文化魅力与社区活力,鼓励品质化、精致化、特色化的文化商业业态深入街巷;③街巷不仅仅用于交通,应当促进街道从单一交通功能向复合休憩功能演变。

5.2.3 文化维度:深度挖掘、强化产业、共筑社区

①既要注重对历史建筑、文保单位等街巷历史文化“硬件要素”的整体保护,也要深入挖掘街巷背后的名人、故事等“软件要素”;②对于有条件的街区可以通过产业经济手段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释放出风貌保护街巷的历史文化美丽;③市民是街巷的主人,应突出其在街巷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6 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为切入点,探讨典型街道所构筑的公共空间特质与场所问题,思索市民与城市街道共生共荣路径。笔者认为只有从“人诗意栖居于大地”的场所精神出发充分认知城市街道的空间内涵与场所价值,实现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才能更好促进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的完整保护与永续发展。笔者也认知到自身能力有限,希望能够在后续研究中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力求为上海风貌保护道路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街巷风貌场所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边走边唱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雨中的街巷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