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与启示

2018-02-15 01:00杨民安曹鹏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新加坡交通

杨民安 曹鹏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1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态城市充分体现了人类渴望得到长足发展的意愿,而且也较为直观地表现出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其在研究“MAB计划”时这样定义生态城市:以自然生态及社会心理为切入点,为人类活动不断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能将技术与自然完美融合,能最大限度的诱发人的生产及创造力,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物质水平。在这一观点的引领下,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和绿色环保城市等城市活动。

2 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家,素来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总占地面积约为638km2,主岛面积占全国面积的89%左右,以整洁有序而闻名世界,是一个较理想的生态型城市。新加坡在规划公园及娱乐区时将城乡结合理念引入其中,旨在打造一个田园型的生态城市,除了将“原始公园”建设于城郊之外,还将森林、农田和自然景观等融入到“田园城市”的建设中。

2.1 城市规划

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城市规划,并编制了一个未来30~40年的城市建设设想规划,而且明确指出要定期(每五年)调整规划。规划的着重点在市中心,不仅在市中心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安置更多的居民,还划分了市中心功能。在市中心外围规划了七个规模为四十万人的区中心,区中心主要用于居民安置与就业。而工业布局上严格遵循节约原则,将用地较大的重工业与用地较小的轻工业分开。

2.2 环保立法

环保法规的建设,优美环境的创造与政府重视环保有着莫大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空气污染是新加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生态问题,而汽车尾气又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新加坡制定了拥车证制度,汽车保有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极大地改善了交通阻塞及空气污染。此外,新加坡还十分重视保持环境的整洁,按时将垃圾回收并聘请专人清扫街道,若发现有随意乱扔垃圾的人,除了给予口头警告、清扫街道等处罚以外,情节严重的还会进行鞭刑或者徒刑。环保教育同样是新加坡政府关注的重点,从小学阶段起学生就要系统地接受环保教育,除了教导学生如何保护环境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去海滩清理丢弃物,去公园清理垃圾等,通过实践行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人居环境

新加坡土地面积并不广,合理的开发运用这些土地十分关键,于是地方政府提倡进行大规模的高层居住区建设,并通过扩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将树木、草丛、园林等覆盖于建筑间,提高城市绿化率。地方政府还大力推行架空底层设计,住房底层以必要的建筑结构、设备及交通建筑物等为主,不仅视觉效果良好而且有效改善了房屋的通风,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交际空间。架空底层与建筑间的绿地、座椅等共同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漫步、休憩、玩耍等提供了去处。

2.4 人口控制

鉴于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新加坡通过立法、行政组织、医疗卫生服务等途径来严格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土地及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具体措施如下:向市民提供计生咨询;超过三个子女的家庭要受到经济制裁,推行绝育,公务人员女性绝育后可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力;提倡只生两个子女,对独生子女或无子女的家庭提供各种优待;提倡晚婚晚育,劝阻二十岁以下青年不要结婚,并尽可能的将两胎间隔时间拉长。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新加坡的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锐减,生态环境压力也大大减轻。

2.5 交通布局

新加坡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准确的交通方式划分,不仅构建了高度发达的交通道路网和合理的交通布局,还形成了以地铁、巴士为主,以轻轨、的士为辅的公共交通系统,基本实现了交通上的安全、通畅与环保。此外,新加坡的交通法规十分的健全,通过设置交通机构、交通管理、安全管理、交通环境保护教育及普法宣传等方式全面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最后,交通安全是新加坡交通规划的重点,不仅配建了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道路标线及交通标志也十分清晰醒目,道路交叉口提倡修建立交及人行天桥,在无交通信号的交叉路口,行人具有绝对优先权。

3 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3.1 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探索

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生态城市作为新的未来人类聚居形态,与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传统城乡结构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更多的是相对立的价值体系下的人类聚居形式的质的区别。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组织、管理体制、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与传统的城乡规划有着较大的差别,已经跳脱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范畴。因此,其规划模式也不再套用传统的城市学、城市规划学的内容,而是积极拓展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规划思想观念也有变革和创新。

3.2 生态城市规划的体系创新

新加坡将“人统治自然”的观念转变到“人-自然和谐”上来,建立了基于生态世界观的环保和人居环境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看出,建设生态城市单纯依靠技术是难以实现建设目标的,往往还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进而形成生态城市的人居环境体系,这一思想将进一步完善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其规划设计的技术体系。

3.3 突出生态可持续的上层建筑理念

新加坡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始终将法规性、科学性及连贯性放在第一位,且着力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政府职能部门、规划师、设计师、开发商都充分考虑人对于居住环境的多方面需求。这一点上中国与新加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规划环节及设计环节超前意识较为缺乏,未能兼顾居民需求、建筑的灵活性及舒适性,导致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绿化率低,而且环境标准也普遍偏低。

3.4 深入人心的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城市是建立在生态文明时代要求和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的,是能同时“供养”人、自然的新型人类住区形式,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与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进而成为生物圈有机的组成部分,实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系统的和谐。这也反映了建设生态城市观念转变要先行,只有改变了观念,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才会改变。要将“看不见、无形”的生态文化在“可见、有形”的物质实体之前建立起来,并将其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成为“社会选择”。

4 结语

生态城市的整体和谐思想决定了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多价值的决策过程,必须整合所有影响其发展的要素,以实现城与乡的协调共融、代际与物种间的和谐共生,这正是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因此生态城市(规划)研究的用意并不在于寻找理想的发展目标,而是在于寻求一条更能将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捷径”,探索一条人类住区健康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新加坡交通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繁忙的交通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小小交通劝导员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