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15 01:00连奋勇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6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监理施工人员

连奋勇

(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030000)

引言

为实现社会稳定,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部门经理、小组组长以及施工人员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施工部门缺乏监督管理

首先,当前的建筑形势是复杂的,其原因在于工程主体项目分包现象尤为显著,虽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做支撑,却依然存在执行不足的问题。其次,与政府的监理人员相比,一些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体现为两方面:①缺乏工程施工经验,对施工材料、施工工序、施工关键点等方面的内容一窍不通,难以进行科学监理;②部分监理单位存在严重的态度问题,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而违背职业操守,对施工过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十分草率。与此同时,建筑市场始终未能构建完善的安全信息反馈机制,使得政府监管部门、监理单位、招投标管理中心等各个安全管理中心难以形成相互合作、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综上,施工部门普遍存在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为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改善。

1.2 安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一定程度而言,诸多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相对落后的,其原因在于它们始终将“质量第一”作为唯一宗旨,却忽视了质量保证的前提——安全。换而言之,大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人力、时间来构建相对科学、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具体分析如下:①建筑企业当下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依然是整体管理,加之总部管理部门与一线管理部门始终存在沟通不力的问题,这便使得安全管理责任制形同虚设,实施起来异常艰难。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做支撑,部分材料采购员在进行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采购时,往往只注重它们的价格、数量等,而忽视了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性能,这将为后期的施工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在选择现场安全技术防护设施时,通常会照搬其他企业的先进成果,并没有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改进。此外,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往往是对施工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却并没有针对该事件展开“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讨论,这样的补救方式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徒劳方式。综上,安全管理模式陈旧是当下十分突出的问题,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3 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偏低

整体来看,施工单位的人员素质是相对低下的,具有分析如下:①管理层人员多为经验丰富的中老年职工,虽然他们拥有着多年的施工经验,但是却普遍缺乏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和兴趣,对一些结构复杂的新型建筑工程缺乏必备的安全管理知识;②大部分施工单位的专职安全队伍建设不得力,专职安全员大多没有从业资格证,甚至有部分施工单位没有设置专职安全员这一岗位;③施工单位的主体劳动力多为农民工,他们一心想要通过提供自身的体力劳动来获取更多的工资,甚至愿意为了少量的加班费而超负荷工作,却始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

1.4 安全费用落实不到位

在招投标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招标成功,往往会选择盲目地压低价格。更有甚者,公然违背建设部下发的《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在中标后,通过减少安全防护专用费用来降低整体建设成本,不按照规定来搭设防护栏、安全网等。针对此状,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地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对这类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审查,一经发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制止、惩罚,以维护施工人员的基本权益。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构建“四位一体”管理机制

以企业法人、各部门经理、各小组组长、施工人员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管理机制,以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1)企业法人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需要树立统筹意识,从宏观层面指导各项目部门进行安全生产,如带头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安全基础建设,合理投入安全防护费用等。

(2)各部门经理应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讲解,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各部门经理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采取多样化形式向施工人员传授最新的施工技能与方法,如举办技能大赛、开展知识讲座、召开技能共享会议等。

此外,小组组长作为安全生产的一线指挥者,应严格遵循各项工作的安全生产流程,认真落实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解的“三工制”,切实维护本组组员的人身安全权益。

(3)施工人员作为整个项目生产的主体,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得违规施工,不得恶意破坏机械设备,当遇到危险时,应第一时间转移至安全区,并及时上报至小组组长,以打造安全、可靠的施工现场。

2.2 加强施工人员上岗安全教育

为提升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各施工单位可进行如下尝试:①积极动员施工人员进行身体锻炼,运动量要适中,不宜过重,以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对于积极参与锻炼活动的员工,可进行适当的工资补贴。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一些必备的安全知识及技能进行讲授,全体施工人员都需要参与其中,以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③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对不同工种的员工进采取不同类型的教育及考核。一方面,对于钢筋工、砌墙工这类施工人员,各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口授、视频讲解等方式更新他们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架子工、电焊工、塔吊司机,高空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各施工单位应严格审核他们的从业资格证,坚决避免无证上岗的现象发生,同时,定期进行突击检查,一旦发现他们违规的现场操作,应立即进行惩处。④各施工单位可进行适当地资金奖励,以此激发施工人员的参与热情。

2.3 充分发挥监管单位作用

①各施工单位在选择监管单位进行合作时,一定要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监管有力的监管单位,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安逸而选择一些非法经营、监管懈怠的小型监管单位。②监理单位在进行现场监督时,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所提出的要求,不得进行违规操作。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与监理单位形成有序的合作关系,相关配合,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带领施工单位、招投标管理中心、监理单位等共同致力于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以提升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4 保证安全施工费用投入

安全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应将安全施工费用作为首要费用,不应该为了眼前利益而盲目地压缩该项预算。与此同时,各施工单位应严格遵照《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提出的各项要求,无论是购买安全防护用具和现场机械设备,还是构建安全技术防护机制,都应该将安全性能作为首要因素,而将价格因素作为次要因素。

3 结语

安全管理问题是建筑工程产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该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因此,各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拟写一份长期的解决方案。同时,各部门应严格执行该方案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以实现“治本”目标。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监理施工人员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
新形势下监理发展趋势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