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认同度数据分析统计的必要性

2018-02-15 01:00何春柳刘璐雷雨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6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系统认同度艺术作品

何春柳 刘璐 雷雨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1 公共空间艺术作品问题的背后是对公共空间主体参与性的忽视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物质要素,与我们的生活日常联系紧密。公共空间的品质也体现了城市的品质。公共艺术的多元化形式也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来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已经呈现出所在地及场所的精神风貌。在传统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是单一并且被动的关系。无关乎参与性,只关乎被动的接受,例如,大型浮雕壁画、广场雕塑,冷眼旁观或标志性拍照成为不理解主旨的受众过去与公共艺术作品的关系,但是公共艺术作品并非只要有艺术家创作、公共空间的场所提供便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了,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参与。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及景观园林的兴建为公共艺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谈及公共艺术的起步和发展,依然是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也有滞后与缺失。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为了环境增加摆设的配置、以及所谓单纯政治形象业绩宣传使我国公共艺术行业并没有得到与社会进步平衡的发展,致使公共艺术作品不仅缺少创新性。当今很多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脱离了现代人的审美指向与追求,也缺乏社会价值的引领性,无法调动受众的参与兴趣。有些艺术作品甚至成为城市的笑柄,降低了城市的美誉度,沦为城市的垃圾被唾弃,甚至被推倒,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交互性的动物,但交互的前提首先是关注。在公共艺术研究的领域中,作品、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属于核心问题。人与公共空间或者场所的关系中,人是设计的主体,同时也是公共艺术的主体。一个完整的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创作过程都需要设计者与公众的共同参与来展现公众性的属性。公共艺术作品能否成为真正的公共艺术作品,具有决定权及话语权的应该是公众。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及交互技术的发展,公众在公共艺术活动中具有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机会。如果我们继续忽视公众的话语权,继续把公众当成传统的接受者,当代公共艺术作品就失去了今日的社会意义。公众有权利去选择他们喜爱的公共艺术形式以及艺术家作品的权利,甚至可以对艺术家及艺术设计单位保持畅通的有效交流,使公共艺术的创造者更准确的把握住受众关注内容。离开了受众的关注与参与的公共艺术作品,无法真正体现公共艺术的共享性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

2 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认同度数据分析统计的构思

2.1 关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认同度数据分析统计的构思的初衷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探寻一种公共空间中受众对艺术作品认同度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通过对区域范围内公共艺术作品主体的研究,以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公共艺术作品与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指导及对人与空间关系的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认识艺术作品创作现状。人们对一件艺术作品产生关注,甚至是情感的交流或共鸣时,接受这件作品、欣赏这些作品、肯定这些作品并在中找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元素才能成为可能。这种数据评估针对公众对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满意和喜好程度,是用来检测这些艺术作品,置放于当下公共空间中的受欢迎程度或关注度,收集受众关心关注事物的变化趋向,用以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创造的有力参照。如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公共艺术作品被无视浪费、无端批判的现象

2.2 一种公共空间中受众对艺术作品认同度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的具体步骤

我们将这种分析方法称为“一种公共空间中受众对艺术作品认同度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2.1 动态智能跟踪

在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周边环境中,设置一定的追踪人活动的动态智能摄像头,通过测定观察者在艺术作品前停留的时间来观察他与作品之间产生关注的原因及推理后续情感发生的可能。

2.2.2 视觉捕捉

通过虹膜识别系统感应受众眼睛的追逐,通过科学计算眼睛停留的时间,并对观看者的情绪变化检测得出受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关注认可或受欢迎程度。

2.2.3 识别情绪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信号采集和处理受众脑电信号得到的情绪识别,通过脑电电极传感器识别出来的不同情绪,在计算机中进行归类整理,得到最终的有效数据。

2.2.4 语音评价收集

安装语音输入器进行评价收集,可以通过提前建立的关键词数据库,将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与数据库中的词相匹配,进而得到公众喜好程度的参照语句。

基于以上系列的方法来检测整个艺术作品中受众的关注度及沟通欲望的深浅,在这些数据中得到喜恶程度、关注度的总结中,得到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属性归结以及取舍判断的参照。

2.3 对公共空间中受众对艺术作品认同度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的解读

对公共空间中受众对艺术作品认同度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可以理解为基于人的感官与感知输出的多重体验得到的数据结论。对艺术作品产生关注通常是起于视觉。视觉对空间、材料和尺度的把握通常是最强。公共空间作品在当下的环境中加强了人们的存在和存在于世的感受。设计师通过受众对公共艺术作品视觉形象的材质、尺寸、颜色等内容及形式表现等,进行抽象的符号化概括或多媒体形式的演变。受众通过艺术作品产生联想,捕捉作品的颜色外形等特征。视觉在空间艺术作品关注的应用,通常带来第一审美感受。受众对艺术作品传达的信息及感受,通常大多数来源于视觉,因此将视觉也就是眼球的识别度作为此次测试的起步。

视觉的观察之后,受众在触动内心时刻通常会有不自觉的触觉行为,就是人的一部分动作,如下意识手抬起触摸作品或者脚朝外将欲离开的动作等,当受众的双手触摸到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也会有新的独特的视触觉感受,获得更真切的认知。随着人的情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采集和处理人类的脑电信号而实现的不同的脑电信号特征,带来不同的情绪状态,通过技术提取、分析,可以实现人的情绪识别。

最后,通过语音进行识别,当两个人站在作品前特别是两个关系密切的人通常会比较放松的,主观的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一些感受,如同我们在悲伤的时候声音低落频率和响度相对较低一样的道理,我们在对一件作品感兴趣、或者是生气、惊讶、赞叹时,语音的长短和高低都有不同的频率。第一种办法是通过识别其中关于赞叹和排斥的相关语句来确定受众对作品的喜恶之情。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这些情感单词出现的频率或语调语音出现的声音大小等语音特色来识别。假设一个人对某一件艺术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件作品面前驻足很久,并沉浸在当下的时间感之中,逐步确立一种位置感,那么他忽视时间沉浸于作品之中,找到了超越现实的向往或者与作品发生实质性的互动都是对作品极大的认同乃至肯定。而这种基于多重感官共同体验作用的结果会使人在当前的空间得到特有的感性体验,是受众主体性文化需求向主体间性转变即个体性与作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公共艺术作品满足公众多感官需求的基础上,把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关注提升到融入的阶段上。

3 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认同度数据分析统计的意义

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认同度数据分析系统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帮助公共艺术创作者做更适合于公众的艺术作品

我们应当对公众参与到公共艺术中的行为去支持肯定的态度,调动公众参与公共艺术作品的积极性,在更深的层面上反映受众对生存环境及当下生活状态的关注,呈现当时当地的人文素质与生活环境状况;

(2)有利于当下作品是否有留存的必要的抉择参考

如果单纯用公共需求去决定公众作品的去留的话,那么这样的公共艺术可能无法走入到更高的审美挑战和智性思考,这点应做好平衡和权宜。

(3)尊重公共空间中的人。当公共空间的人被关注、被关怀,人的社会存在感也会得到提升

4 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认同度数据分析统计的发展展望

将来借助于这样的方式,甚至更具体的形式,我们可以创造更多有关公共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预测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1)对公共空间中受众对艺术作品认同度的数据分析系统可以用来预测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公众喜欢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的分析结果,加入深层的价值观引导将建设性强有意义的意见融入其中,完成由感官系统向人文关怀和人类发展意义的转变。

(2)通过这一系统可以正确的审视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话语权。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普遍增强公共空间也承载用来表达公众自身话语的领域任务。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在所有的公共空间具有决定性的建设意见,而是赋予公民在更多的公共艺术作品中表达意见的可能性与机会。

(3)把公共艺术的创作权交给公众是强调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反馈性、参与性与双向性。由于新技术的提高,互动的公共艺术作品将带来更多技能价值的转变。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因其互动性,结合丰富的表现元素,影响着公众对艺术作品及空间的心理关系变化。未来,新技术手段如互动效应,必将大范围的运用于公共艺术作品中。

(4)探究公共艺术作品结合艺术疗愈的可能性。艺术疗愈是通过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艺术手法来为特殊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西方国家已经相当盛行。大多数的艺术治疗经常是固定于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如果能使这些特殊疾病患者尝试在公共空间中,获得更多与公众空间交流的可能性,结合公共空间的位置感和时间感研发相关的治疗方案。

5 结语

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公共性和互动性的本质属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公众的审美情趣,文化理念和人文关怀。因此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彰显以人为本的交流体验,还要体现整个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多元发展趋势。设计者要面对受众已经不满足,被动的去接受公共艺术作品的现实,积极勇敢去面对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潮流。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系统认同度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利用GSM-R接口数据分析系统偏移的方法研究
基于信息融合的社群金融信息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及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