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体系构建

2018-02-15 03:20陈金福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灾害应急管理

陈金福

(广东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广东广州510080)

从地质学领域层面来讲,山体滑坡、地面出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方面的异常活动呈现出的不良地质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地质灾害,且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社会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破坏与威胁。而我国不仅幅员辽阔、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质构造、生态环境也经常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抗灾害能力还有待提升,这些情况都充分强调了加强灾害防治管理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探究。

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在资金方面。就目前来看,我国虽然一直都比较重视各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但却为其设置专项资金。每年都有很多地方发生不同程度、类型的地质灾害,虽然制定了很多应对措施,但却经常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每年的相关治理资金也未合理纳入到整体财政预算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进一步推行。

其次,治理规范上。每年都有很多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且大小、规模都各不相同,但由于我国当前并未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制定统一标准的技术规范,这就导致很多地方制定、实施的方案都比较单一保守,因而经常会出现工程造价浪费、防治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等情况[1]。

最后,群众认识方面。虽然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在每年的治理实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居民不配合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群众缺乏防灾意识,经常会存在一些侥幸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之前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安全的过来了,即使不实施相应的防治管理体系也不会存在什么危险。这不仅会给各项防治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带来一定难度,也会在汛期暴雨要求相应群众撤离时遇到重重阻碍,最后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与伤亡。由此可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探索尝试全新的环境保护思路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监督管理力度,积极督促各矿山企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的落实,按时进行相关环境治理保证金的缴纳。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对当地矿山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将其调查团队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获得更精准、完整调查成果。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大对矿山企业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力度,一旦发现不按照标准方案进行开采,且对矿山地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必须要给予严格处罚,对于不及时、不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的矿山企业,应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以此来进一步改善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2]。

2.2 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构建

对于一些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方案的预先制定工作应给予快速完善,并积极组建一些资质较高的救援团队与指挥专家。应做好这类灾害应急处理方案的合理分工,对不同预案需要安排的各项应急安置工作,以及一些必要应急避险场所的设置要给予综合分析。同时,监控管理部门专业优势的发挥也要充分重视,并积极鼓励其参与到一些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应急处理工作中,以此来调动更多部门来高效配合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开展各项预防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各管理部门的协调管理水平。

2.3 积极落实好各项宣传工作

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好各项宣传工作,在每年的地球日、土地日等较为特殊的日子,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来宣传一系列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如,通过小动漫、漫画的制作来快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以此来获得理想宣传效果。或者是通过电视进行公益广告播放的方式来达到宣传目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公众充分认识到预防治理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3]。

另外,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人员也可以深入地方,进行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让其认识到自身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很可能是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宣讲会等方式来加强各项预防治理工作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对各项预防治理知识有进一步了解掌握,从而尽可能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而引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2.4 优化地质灾害检测预警体系

对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完善来讲,应着重考虑一下几点:

首先,应积极引进更先进的地质灾害监控技术,运用更科学的监测、控制设备,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各地方地质灾害的预警水平。对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以及先进性做出更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区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对各地区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存储与综合分析,确保当前存在的各类地质灾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为各项援助措施的科学落实提供有力参考[4]。

其次,应适当加大地质灾害的监控力度,特别是对于一系列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注重当前先进监控体系优势特点的发挥,以此来促进监控力度、频度的有效提升,从而将地质灾害给人民、经济方面带来的伤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或者是尽可能避免各类地质灾害的产生。此外,对于地质灾害监控技术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也要给予充分重视和不断加强,以此来为监测人员高效、有序地落实各项预警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先进的技术条件,也确保各项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有力的预警防治管理。

2.5 适当加大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

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地质灾害防止工作在具体落实中,各级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将这项工作合理纳入到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发展中,并结合具体需求建立专项灾害防止资金,合理列入到国家财政预算当中,充分注重投入保障机制的构建,以此来为各项调查、勘察与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于防止地质灾害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全新投入机制,整合力量,科学结合防治与扶贫、城市建设,以及交通水利方面的各项工作内容,将个人、集体与各级地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出来,构建更科学、新颖且多元化的投资机制[5]。

此外,还要严格遵循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来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探索、实施研究中,整合社会资金,增加经费投入,以此来获得更多社会资本、优惠政策,以及各级政府扶持资金的支持,也以此来构建更完善,综合性较强的全新防治机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地址灾害综合防治提出的各项要求,在科学落实各项地址灾害预防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加强地质灾害后的治理。为此,在实际防治管理过程中,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积极引用更先进的预警监测系统,以此来确保各项地质灾害的产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预警,将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姜万林.探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体系构建[J].地球,2014(7):283-283,340.

[2]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2):75-78.

[3]梁志华,康勇卫.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设计[J].江西测绘,2016(3):51-52,59.

[4]陕西省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现状及对策[C]//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406-408.

[5]邓青春.基于ArcGIS Server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4):33-35.

猜你喜欢
灾害应急管理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